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智云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乳腺癌围术期间,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去我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8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Ⅰ 组19 人(采用吸入维持麻醉方式)以及B组19人(采用静脉维持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值变化情况。结果: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式确实可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讲,盐酸右美托咪定-异丙酚静脉麻醉对T淋巴细胞轻微抑制,对NK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异氟醚吸入全麻时NK细胞产生较明显的抑制。

【关键词】麻醉方式;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大部分采取手术、化疗及放疗。而患者手术期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我院近期研究了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过去所收治的38例乳腺癌患者,均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SA分级在Ⅰ~Ⅱ级,肿瘤学TNM分期在Ⅰ~Ⅱ期。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高血压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9例,年龄48~60岁,平均(52.6±6.4)岁;Ⅱ组19例,年龄48~58岁,平均(53.1±5.9)岁。Ⅰ组: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Ⅱ组:盐酸右美托咪定-异丙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两组病人间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Z)和心电图(EC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一0.2mg/kg,芬太尼2一4μg/kg,异丙酚1.5mg/kg和顺阿曲库铵0.3m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机械通气,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术中I组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异氟醚呼气末浓度控制1-2%在手术结束前7一8min停止吸入。Ⅱ组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注异丙酚,负荷量8一10mg/kg.h,持续6一9min。,4一6mg/kg·h维持量至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中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注,微量输注右美托咪定0.5ug/kg/h,阿曲库按0.3一0.4mg/kg间断静注维持肌肉松弛。

3、检测仪器及试剂盒

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FACSCAUBUR。应用Si-multestzMK一Lymphoeyoe藻红蛋白(PE)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n飞)荧光素双色直标免疫荧光试剂盒,使用PowerMacintoshG3计算机Sinul SET软件,FSC/SSC设门,获取门内细胞10000个,计取各象限CD3、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

4、免疫检测指标

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及术后l天(T2)、术后3天(T3)、术后7天(T4)的早晨7一8am期间采取肘静脉血2ml,加入到抗凝肝素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立即送实验室,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记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麻醉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CD3、CD4+、CD4+/CD8+值与麻醉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术后1天Ⅱ组已恢复,但I组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术后3天、7天两组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手术结束时CD3+值变化与术后7天CD4+/CD8+值变化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5dd26567ec9eb_html_4b6fa1fc81ff9b30.png

(表1)

麻醉对NK细胞的影响

Ⅰ组NK细胞值呈下降趋势,术后3天、7天NK细胞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并且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NK细胞手术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并明显高于期(P<0.05),见表2。

5dd26567ec9eb_html_6e0a8aef79c4e420.png

(表2)

三、讨论

乳腺癌是近几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乳腺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大部分采取手术、化疗及放疗。而各种手术过程的麻醉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同。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本就有不同程度的紊乱,而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针对乳腺癌患者麻醉方法的选用,就成为临床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T淋巴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核心免疫细胞之一,其

中CD3是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细胞辅助诱导亚群,

能促进其他T细胞亚群成熟与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8代表T抑制细胞毒亚群,能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并对靶细胞有杀伤作用。CD3+,CD4+,CD8+是细胞免疫枢纽,两类细胞相互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这些细胞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检测外周血CD3、CD4+、CD4+/CD8+值已成为监测机体免疫功能,反映机体抗病状态的重要方法。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是一群广谱的杀伤细胞,对阻川中瘤的生长起重要作用,它是免疫监视的第一道防线,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在于调节吞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监视中的作用已被小鼠和大鼠模型所证实。在外科手术病人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的复发率高。自然杀伤细胞减少可导致手术中游离出的微小癌栓成活。

由于手术、麻醉、出血、输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可进一步下降。单从麻醉因素讲,大多数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笑气等和硫喷妥钠、氯

胺酮等静脉全麻药及吗啡类镇痛药、局麻药均可抑制细胞免疫。全身麻醉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有直接的影响,影响淋巴细胞DNA合成,影响其分化、转化,使总T细胞CD3减少,使能促进其他T细胞亚群成熟与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CD4+作用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变化,机体调节免疫功能平衡的能力下降。麻醉药物也可通过抑制参与免疫的细胞某坐通道(如钠/钾通道及钙通道)和/或酶系统而影响它们的功能。

本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异丙酚静脉全麻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自然杀伤细胞没有明显抑制,而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对自然杀伤细胞抑制明显。两组病人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两组病人手术结束时CD3、CD4+、CD4+/CD8+值均降低;但右美托咪定-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3天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组术后7天才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右美托咪定-异丙酚全凭静脉维持全麻组对免疫功能抑制轻,并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魏丕红.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09:664-666.

[2]魏丕红,杨在启.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17:29-30.

[3]魏丕红.不同麻醉方法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