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颈痛中西医手法治疗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慢性颈痛中西医手法治疗比较研究

孙国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骨伤科 1011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手法治疗慢性颈痛孰优孰劣的问题。方法:将1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关节松动组两组,一周3次共两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及舒适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0),疼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颈椎功能障碍评分有组间差异(p<0.05),舒适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推拿、关节松动均能明显改善慢性颈痛及其功能障碍,但关节松动改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推拿患者舒适度高,可以考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关键词:颈椎病 手法治疗 关节松动手法

据调查,颈痛年发生率约14.6%[1],长期伏案人群发病率更高,如香港报道颈痛年发生率约53.67%[2],王冰等报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检长期座位人群中颈痛率64.5%[3]。据研究50-85%的急性颈痛患者在1-5年内会经历复发转为慢性颈痛[4]。关节松动技术、推拿分属于中西医颈痛的手法治疗,均可明显缓解慢性颈痛,但两者孰优孰劣研究尚不多,我科自2012年开始进行了两种疗法的比较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本院骨科门诊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颈痛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关节松动组和推拿组,每组80 例。关节松动组:男29 例,女5 1 例,平均年龄( 43.3 ±10.4 ) 岁;推拿组:男31 例,女49 例,平均年龄( 3 9.7 ± 11.5 ) 岁。两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纳入标准

患有颈肩痛病史3个月以上; 疼痛范围局限于颈肩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 大于或等于10分,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大于或等于2;年龄18—60 岁;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除外标准

患有手法禁忌证( 肿瘤、骨折、静息时血压高于140 / 90 mmHg等)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合并肩周炎者;过去6 个月内有颈椎手术、外伤病史者;在实验前1个月内接受过颈肩痛的治疗者;无自主意愿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由专门从事推拿或关节松动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从业年龄、熟练程度及专业背景相近,每周治疗3次,每次15分钟,共两周合计6次治疗。

2.1推拿组

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术者施滚法于项背部肌群 5 分钟,频率 120 次/分钟;施四指推法于颈后部肌群 5 分钟,频率 120 次/分钟;拇指弹拨颈部及项背部痛点各 10 次,手法轻重适度;伴颈椎关节错缝者根据错位部位及类型行仰头摇正和/或低头摇正法5],共15分钟。

2.2关节松动组

根据手法需要患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依次进行颈椎分离牵引、垂直按压棘突、侧方推棘突、垂直按压横突、椎间关节垂直松动、颈椎屈曲摆动、颈椎侧屈摆动、颈椎旋转摆动等关节松动手法,共约15分钟。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估方法

3.1.1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价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颈部疼痛,0为无痛,10 为患者经历过的最严重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3.1.2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颈椎功能障碍通常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评价进行[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定颈椎功能障碍程度。N D I由10 个不同方面功能评估组成,每项得分5 分,总共5 0 分,分数越高,障碍程度越高。

3.1.3手法治疗后舒适度

推拿、关节松动技术后1-2天有部分患者有治疗部位酸痛、不能触摸感,以手法治疗后有无治疗部位酸痛反应为舒适度评价标准,本院自制舒适度调查表,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证明舒适度越好,统计舒适度评分。

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3.3结果

3.3.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推拿组

关节松动组

T

P

3.5±0.8

3.6±0.6

0.676

0.609

1.8±0.7

1.9±0.8

-0.797

0.49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差异亦不明显,表明推拿、关节松动均可明显减轻颈部疼痛,两者效果无太大差异。

3.3.2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推拿组

关节松动组

T

P

13.55±3.67

12.98±4.32

0.447

0.662

5.53±1.34

7.43±2.12

-3.54

0.04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评估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0),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推拿、关节松动均可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但关节松动可能效果更明显。

3.3.3两组治疗后舒适度比较

.3.3.3两组治疗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4周

推拿组

关节松动组

T

P

90.25±11.39

70.42±11.32

12.31

0.034

推拿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关节松动,经卡方检验两组舒适度评分有极显著差异,推拿组舒适度高于关节松动组。

4.讨论

慢性颈痛是一种常见残疾,是由于颈部的肌肉、韧带、椎体、椎间盘、小关节、神经以及其他结构受外力作用下产生了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从而产生疼痛。

由Maitland 研究的松动术是用于颈椎治疗最常见的西方手法治疗技术之一,据对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的调查表明,松动术是他们治疗急慢性颈痛所运用最多的治疗手法。Gross系统回顾关节松动技术用于慢性颈痛的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明显减轻疼痛及改善功能[7]。Vernon回顾发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效果能持续到2年后[8]。Vicenzino研究表明颈椎关节松动技术可能使痛阈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缓解疼痛、减轻活动受限[9]

中医推拿手法用于缓解颈痛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颈椎推拿手法多种多样,不过几乎都被认为通过活动、伸展短缩组织从而改善软组织的顺应性,增加推拿区域及邻近区域的血流,减少肌肉酸痛、触痛,提高了痛阈使疼痛减轻。不过,西方学者总体认为推拿治疗慢性颈痛的证据尚不充分[10],而国内学者均一致认可推拿的疗效[5,6,11],可能是因为推拿方法过多疗效不一,也可能是西方研究者实验中推拿手法尚不娴熟。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关节松动技术及中医推拿均可明显缓解慢性颈痛、减轻颈椎功能障碍,不过中医推拿舒适度更高;虽然关节松动可能对减轻颈椎功能障碍有更好的效果,但还需更长时间的观察。本研究结果与Timothy有些类似,在他们的研究里,关节松动组较按摩组有更好的缓解疼痛及减轻功能障碍效果[12]。理想的看,两种技术同时应用,既缓解疼痛,又减轻功能障碍,同时带来舒适感,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两者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Côté P, Cassidy JD, Carroll LJ, Kristman V. The annual incidence and course of neck pai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ain 2004;112(3):267-73.

[2]Chiu TTW, Leung ASL, Lam P. Neck pain in Hong Kong: a telephone survey on consequences and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Spine 2010;35(21):E1088e95.

[3]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

[4]Haldeman S, Carroll L, Cassidy JD, Schubert J, Nygren A. The Bone and Joint Decade 2000-2010 Task Force on Neck Pain and Its Associated Disorders: executive summary. Spine 2008;33:S5-S7.

[5]陶琦,万兴. 推拿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部扭伤患者疼痛及颈椎旋转范围的影响. 江西中医药. 2013;44(9):48-49.

[6]全晓彬,木荣华,曹大成等.正骨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及颈曲与症状相关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6(1):38-39.

[7]Gross AR, Hoving JL, Haines TA, Goldsmith CH, Kay T, Aker P, et al. A Cochrane review of manipulation and mobilization for mechanical neck disorders. Spine 2004;29:1541-8.

[8]Vernon H, Humphreys K, Hagino C. Chronic mechanical neck pain in adults treated by manual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ange scores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07;30:215-27.

[9]Vicenzino B, Collins D, Benson H, Wright A.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anipulative therapy-induced hypoalgesia and sympathoexcitation.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1998;21:448-53.

[10]Plastaras CT, Schran S, Kim N, Sorosky S, Darr D, Chen MS, et 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neck pain: chiropractic, acupuncture, TENS, massage, yoga, Tai Chi, and Feldenkrais.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1;22(3):521-37.

[11]王新华,范炳华.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甘肃中医. 2010;23(4):41-42.

[12]Madson TJ, Cieslak KR, Gay RE. Joint mobilization vs massage for chronic mechanical neck pain: a pilot study to assess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nd estimate outcome measure variability.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10;33(9):644-51.

孙国睿,男,汉族, 1973.1.生,吉林长春人,本科学历, 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研究 所在科室:骨伤科

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 , 三甲,

邮寄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和平东路世纪综合楼5-302

电话18910306896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