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冠心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彭真平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中有医院 423600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2例,以随机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的治疗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照组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包括TC、TG、HDL-C、LDL-C、斑块积分、平均动脉IMT,均比对照组患者数据好,两个组别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效果

冠心病应该及时到医院中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当前临床治疗中会使用到他汀类降脂药物,其在降脂方面有着比较好的疗效,下面内容就该药物的临床效果做详细报道: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了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这些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寒颤、胸部心绞痛、气促、大量盗汗等等,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同时使用医学仪器检查,确定这些患者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52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23±4.23)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1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34±4.24)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之前同患者做了详细的沟通,患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使用方法:每次口服100mg,每天口服一次,连续使用药物一个月是一个疗程,必须治疗1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使用方法:每次口服20mg,每天需要口服两次,一个月是一个疗程,需要治疗1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12个月内,患者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使用彩超对治疗之间和治疗之后的颈部动脉做检查,详细记录出斑块积分以及动脉IMT的平均值,将这些项目做详细的对比分析。[1]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情况,制定出三个治疗标准:第一,显效,患者使用了药物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减少标准为原来的80%,心电图检查,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两个检查没有异常,或者静息心电图中ST阶段恢复到大于0.1mV的状态,直立的T波;第二,有效,患者使用药物后,大部分相关的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减少,减少标准为原来的50%到80%之间,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ST阶段恢复到小于等于0.05mV的状态,T波近似于正常状态;第三,无效,患者使用药物后,临床症状并没有改善,使用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ST阶段状态并没有变化,出现了倒置的T波,正负双向的改变。[2]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5dd1fe4a928a5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的具体情况的比较

从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斑块积分、平均动脉IMT的统计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数据好,两个组别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 观察组同对照度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的具体情况 5dd1fe4a928a5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s

组别

阶段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斑块积分

平均动脉IMT(m)

观察组

n=31

治疗前

6.78±2.17

3.38±1.67

1.22±0.47

4.09±1.39

5.37±2.29

1.59±0.34

治疗后

4.69±0.37*#

1.57±0.19*#

1.68±0.46*#

2.59±1.18*#

3.18±0.57*#

0.98±0.12*#

对种组

n=31

治疗前

6.67±2.21

3.38±1.39

1.24±0.49

4.19±1.68

5.52±2.31

1.57±0.33

治疗后

5.57±1.28*

2.51±1.27*

1.49±0.42*

3.57±1.37*

4.30±2.28*

1.03±0.29*

*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一共有29名患者显示出了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是93.54%,对照组一共有21名患者显示出了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是67.74%,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n%]

组别

n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1

2(6.45)

12(38.71)

17(54.84)

93.54

对照组

31

10(32.25)

8(25.81)

13(41.93)

67.74

P值

<0.05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成了五个类型,有心梗、心绞痛、猝死、隐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衰,而在临床中,经常将冠心病分成了稳定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像季节出现了变化,过度劳累、吸烟、情绪过激变化、饮酒、暴饮暴食等等,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的常见几种为,胸部心绞痛、恶心、气促、寒战以及大量的盗汗等等,急性冠心病发作时,如果没能运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3]

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为他汀类的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像非诺贝特、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苯扎贝特等等,这些药物中,将辛伐他汀列入到了我国基本药物的目录中。他汀类降脂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人体肝脏中合成的载脂蛋白B-100,另外,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内脂蛋白与AV合成以及分泌的作用,有效调节人体血脂,还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炎性的反应,稳定粥样斑块,使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很好改善,在治疗冠心病上有着良好效果。[4]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斑块积分、平均动脉IMT的统计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数据好,两个组别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共有29名患者为有效,总有效率是93.54%,对照组一共有21名患者为有效,总有效率是67.74%,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临床效果良好,有效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震, 魏玉杰, 刘惠亮. 他汀类药物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 24(3):316-320.

[2]戴玮, 莫珍珍, 周晚露,等.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9(8):829-832.

[3]石爽, 马凤玲, 张勇.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5):564-565.

[4]郭宁.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