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针对产妇便秘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谈针对产妇便秘的护理

陈修利

富顺县代寺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自贡 643212

目前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是产后便秘,围产期产妇大便艰涩或排便困难等因素导致产后便秘发生率增加,产后长期卧床、生活饮食与精神心理等诱导因素导致胃肠蠕动速率减慢,对腹壁与盆底肌肉的紧致程度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产后身份的转化与饮食结构调整也会诱导机体发生便秘问题,分娩后产妇的身体与心理均较为脆弱,导致其易发生抑郁症等疾病,直接威胁身心健康,因此产后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点,早期配合对症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与生活指导等,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达到润肠通便或滋阴养血功效,避免用药期间机体发生严重副作用,降低便秘发生率且提高整体疗效,便于促进产后身体早期恢复,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为分析产妇便秘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如下研究,具体如下。

护理措施

心理指导与疾病宣教

产后对产妇心理状态需要综合评估,便秘症状发生或排便困难导致机体存在严重疼痛感,造成其产生焦虑、担忧或害怕等不良情绪,因此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点给予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便秘发生机制、解决办法与定期排便重要性,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且重建疾病康复信心,避免不良情绪直接影响胃酸分泌量与胃肠蠕动速率,导致便秘问题加剧,同时嘱咐产妇每日定期排便的重要性,确保机体能对排便作出反射反应,因此以产妇便秘严重程度为基点,早期给予心理与病情指导措施改善预后效果,缓解便秘症状且促进产后身体早期康复,预防长期用药导致机体发生毒副反应,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疼痛指导

以产妇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点综合评估疼痛程度,若主诉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遵医嘱给予肥皂水灌肠或开塞露塞肛等措施,对胃肠道蠕动加以刺激,软化粪便且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疼痛剧烈者遵医嘱服用适量镇痛药物,便于缓解疼痛,同时给予加味四物汤(当归、生地、白术各15g,川芎、枳实、升麻、甘草各10g,上述中药材采用清水煎煮取汁300ml,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即可)治疗,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分析原因汤剂内生地具有滋养阴血、补肾填精的功效,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川芎与白芍具有活血行气或养血益阴的功效,升麻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联合给药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机制,便于达到滋阴养血或者润肠通便的作用,具有时效性。

(三)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

实时监测产妇病情,选择适量石蜡油与大黄蜂调成糊状,加热至38摄氏度,利用棉签对产妇神阙穴进行清洁,将药糊填满肚脐部位,选择较为适宜的透明膜对肚脐部位进行覆盖,利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能有效的改善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情况发生,同时常规清洁消毒产妇的耳朵部位,在胃反射区、大肠反射区、小肠反射区、直肠反射区与耳尖等部位利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胶布固定后每日实施1次,双耳交替持续治疗1周时间,并且嘱咐产妇排干净小便平躺至床上,顺着横结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方向对腹部进行按摩,配合按摩的穴位是足三里、气海穴与关元穴等,每日2次,各穴位按摩30min即可。

(四)饮食指导

产后大部分产妇使用鸡鸭鱼肉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是错误的,新鲜蔬菜瓜果摄入较少导致机体缺乏粗纤维与维生素,胃肠道缓慢的蠕动导致机体发生便秘,因此产后综合考虑其是否发生便秘情况,以自身病情为基点对饮食结构作出合理调整,合理搭配肉类与新鲜的蔬菜瓜果,增加粗粮的摄入量,分析原因是粗粮内存在大量吸收水分与纤维素能快速膨胀食物残渣,确保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在肠道内形成润滑凝胶,改善胃肠道蠕动且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嘱咐产妇增加核桃、花生与芝麻油等润肠效果良好的食物,便于达到通便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每日饮食量达2000ml以上,满足机体实际所需的水分,促进胃肠道蠕动且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与抵抗力。

(四)康复锻炼

产后实时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参考凯格尔运动模式早期指导其开展运动康复锻炼,嘱咐其合理锻炼对改善便秘问题的重要性,提高护理配合度,指导产妇选择仰卧位适量将双脚抬高,膝盖呈弯曲状态对日常小便流程加以模仿,实施憋住动作对骨盆底肌肉加以收缩,每日2次即可,早期指导产妇开展提肛运动,直接作用至提肛肌群部位,提高肌群调节功能与粪便排出速率,同时顺时针按摩腹部改善胃肠道蠕动情况,促进子宫收缩功能早期恢复,降低便秘发生率且改善预后效果,促进产后身体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女性较为特殊的生理阶段是妊娠分娩,围产期若护理模式不能落实到实处,导致产后诱导机体发生便秘等并发症,直接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与生理机能,若不及时处理产后便秘情况,大便秘结导致肠道很难排出代谢物,影响膀胱功能、乳汁分泌与子宫收缩,不利于产后身体恢复,因此产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合对症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给予心理与疾病指导改善不良情绪,纠正对便秘知识的错误理解,改善预后效果且提高依从性,给予饮食指导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需求,实施疼痛护理缓解疼痛感,给予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