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 IUD后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放置 IUD后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

郭爱英

新疆尉犁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841500)

摘要: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是影响IUD续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放置IUD后,因子宫异常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子宫异常出血 宫腔镜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育龄妇女使用IUD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现在有一亿多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使用宫内节育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简便、可逆的避孕措施,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避孕方法,而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是影响IUD使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放置IUD后,因子宫异常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站门诊从2013年1月~2015年9月因放置IUD≥6个月子宫异常出血,并接受宫腔镜检查者62例,年龄20~45岁,按放置IUD的时间分为<5年组(34例),5~10年组(18例)及>10年组(10例)。子宫异常出血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及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其中以经期延长为多见(52例),经期延长平均13.5(10~20)天。

二、方法

使用德国 Store宫腔镜以5%葡萄糖液为膨宫介质,膨宫压力控制在10~14kPa,必要时使用宫颈扩张器扩张至5~6号。镜检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为镜检禁忌证,检查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部分流血减少后进行检查),所有病理检查取样均为直视下取IUD压泊区,邻近区之子宫内膜。

结果

一、IUD与宫腔的关系

放置 IUD后子宫异常出血者,经宫腔镜检查发现大部分为宫腔与 IUD 的形态、大小不相应,c2检验,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 各使用年限组宫腔镜下 IUD与宫腔的关系()

宫腔镜检查

<5年

5~10年

>10年

IUD与宫腔相适应

13

6

3

IUD移位偏大(小)

16

5

1

IUD变形

3

4

3

IUD包理入内膜或嵌入肌层

2

3

3

合计

34

18

10

子宫内膜改变情况

<5年组以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压迫溃疡为主,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5~ 10平组及>10年组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5~10年组及>10年组以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为主,较<5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见表2。

2 各使用年限组宫腔镜下所见子宫内膜改变情况(例)

宫腔镜检查

<5年

5~10年

>10年

正常子宫内膜

5

2

2

子宫内膜充血水肿

16

3

0

子宫内膜压痕

10

2

2

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

3

9

6

子宫粘膜下肌瘤

0

2

1

合计

34

18

10

三、子宫内膜病理结果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压迫溃疡者,其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两者结果基本相符。见表3。

3 各使用年限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例)

病理检查结果

<5年

5~10年

>10年

正常子宫内膜

5

2

2

子宫内膜炎症细胞浸润

23

6

2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6

3

2

子宫内膜息肉

0

5

4

子宫粘膜下肌瘤

0

2

1

合计

34

18

10

讨论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本文62 例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经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为宫腔与 IUD的形态、大小不相应(包括移位,偏大,偏小,IUD 变形,IUD包埋入内膜或嵌入肌层中),因此,放置 IUD后定期妇科检查是必要的,可及时发现 IUD 位置异常。文中置器 5 年以内者多合并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压迫溃疡,经病理证实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而置器5年以上者多合并有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宫腔镜下肉眼所见),经病理证实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分析原因为IUD对收缩子宫肌肉的机械性压力引起其下方的内膜变形,使子宫内膜发生局部缺血坏死和表面溃疡,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大量前列腺素、纤溶酶原活因子、激肽等物质致血管渗透性增加,纤溶活性增加所致,从而产生内膜损伤,子宫内膜上皮可重新覆盖糜烂面而愈合,该处腺体因受压常分泌较差,间质细胞可梭形化或纤维化,也可由于节育器的刺激而出现较早的蜕膜样反应[1]。在节育器周围的移行区表面上皮常增生,或形成丛状或乳头状突起,少数覆盖上皮有鳞化[1],同时,IUD机械性刺激致子宫内膜受损,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剂,使局部凝血障碍而出血[2,4]

既往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者,临床上多为取器后取内膜送病理检查,同时行抗炎治疗。但由于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在术前并不了解宫腔内的形态及病灶位置刮取内膜属盲目性操作,其结果一方面造成漏刮漏诊,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病灶的固有形状而干扰了病理诊断。常表现为取器后仍存在子宫异常出血[3]。而宫腔镜使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率大大提高,宫腔镜直接检视宫腔内病变,肉眼可观察到的轻微小病变,镜下定位取材,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优点,减少盲目性、危险性,可提高确诊率,缩短患者诊治周期。同时宫腔镜能发现ID异位,可及时纠正位置、取出或更换与宫腔相适应的IUD,本文62例经宫腔镜检查后,按其镜检及病理结果,分别予取器换器及对症处理后,均能全部改善其异常出血症状。因此,对于子宫异常出血者,经药物治疗2~3个疗程仍不见好转者,宫腔镜检查应列为首选,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2~153,17~186.

2马晓欣,王丹波刘宝英,等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196例宫腔镜检查。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6):368

3赵岩杨清,卢杰平,等宫腔镜对置环后异常子宫出血诊治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