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色戒在台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28
/ 4
 在《色,戒》还没上映前,没有人会事先猜到,这部电影最火爆的不是情色,而是它的政治。没有人会想到《色,戒》会掀起政治风暴。台湾绿营的一些舆论,开始批评李安,说他的《色,戒》没有讲台语,没有“台湾优先”,却只是讲一些“中国人抗战的故事”。马英九在看完电影后,流下了热泪,说《色,戒》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大义,立刻被绿营媒体所严厉批判,说他“太政治化”了,根本不懂文学与电影。而陈水扁也一反先例,没有像上一次李安挟《断背山》之誉归来时,在总统府接见他。

  从更深一层看,李安的《色,戒》演绎,让绿营感到芒刺在背。因为《色,戒》拍出了“中国悲情”,还原了台湾 问题的根源,让全球观众重温那段历史,了解数亿中国人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生存状态。一些“台独”人士所颂扬的日本殖民统治,曾经被无数中国人所抵抗, 而最终的抗战胜利,也使台湾从日本人统治中解放出来。

  因而《色,戒》中最浓烈的不是它的“色”,而是它的“中国悲情”,床上戏无论多么激烈,无论多么欲仙欲死,也只是两个人的博弈与命运。但《色,戒》的背景,却是牵涉到几亿中国人在沦为亡国奴之际的博弈与命运轨迹。

  这部电影对两岸三地的观众来说,勾起了心中的中华情怀;在漆黑的电影院中,发现那些湮灭了的历史集体记忆突然闪亮起来。尤其是香港观众,更没想到香港大学和抗战的关系,也听到熟悉的广东话,竟然是电影中暗杀的密码。那天《色,戒》在香港首映,为香港大学慈善筹款。电影中出现了香港大学的场景,也有香港雨 夜的电车,以及一些早已飘远的时代氛围。

  那是一九四零年间,中国抗战已打了三年,沦丧了半壁江山。香港也在危卵之下,日军进占也是迫在眉睫(日军是在一九四一年底偷袭珍珠港,也随即攻陷香港)。在这风雨飘摇的岁月,李安的《色,戒》展现当时港大校园的感觉,那些在广州沦陷后逃到香港的岭南大学学生,在港大借读,并上演爱国话剧。那天晚上港大的陆佑堂挤满了人,大家在看这些青年学生慷慨激昂的演出,演到高潮时,剧中的一句对 白“中国不能亡!”立刻引起台下观众的巨大共鸣,其中一人在席中站起来呼应:“中国不能亡!”然后全场观众也起立大喊:“中国不能亡!”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汤唯演的岭南大学学生,才有这样强烈的意志,去用自己的身躯和灵魂,投身更险恶的特务战场。一名美丽的大学生为何甘愿去当一名杀手,还先要自己“破瓜”失身,再学习以美人计色诱,身陷最危险的处境。李安的电影,并不是一般的港产片那种“非历史”的,无厘头式的打打杀杀,而是一环扣 一环地呈现她的杀机,如何一步一步地目睹国土沦亡,眼看一车又一车的国军开往前线,而自己只能在风雨飘摇的香港读书,在香港大学陆佑堂演一出爱国剧,之后流离失所到了上海,又要耻辱地面对沦陷区的生活,看老百姓越过外白渡桥时要向日本皇军鞠躬,学校里也开始强迫学日文,戏院里也要演日本占领军的政治宣传 片……

  对那些青春的肉体来说,没有什么比走上这个特殊的战场更能燃烧生命的理想。李安心中的女主角,融合了郑苹如和张爱玲的角色,承载了中国近代史的悲情,责任与荣誉,逐渐走向情欲与死亡交缠的世界,也让二零零七年的全球华人,感受那种绝望与希望交缠的时代氛围。

  正是这样的“中国悲情”,使这位大学生走向危险的道路。她差不多成功了,让那位大汉奸、特务头子动了情,让他和她不仅在床上缠绵,还让他意乱情迷,在搞特务杀人及审讯俘虏时,在满地血腥的情景中,还想到她的倩影,闻到她的气味。但他的情也勾起了她的情,使她在最后的关头功亏一篑。

  她在恐惧与痛恨中陷入情欲的漩涡,也陷入情爱的幻象诱惑中,并且最后付出死亡的代价。她那些热血沸腾的同学,也和她一起被绑赴刑场。让青春的激情,化为一股历史的悲情,深深地印刻在全球华人的心版上。

  电影悲剧的源头不仅是个人性格的悲情,也是源于一幕大时代的中国悲情。没有这样的大时代的悲情,就没有这样的悲情杀手。没有悲情的中国,就没有这样的悲情色戒。

  而这一历史视角也颠覆了绿营的论述。近年“台独”所强调的“台湾悲情”,发现必须面对它过去所不愿意面对的“中国悲情”。李安的《色,戒》以浓彩重墨,重现那段在台湾早已被压抑和遗忘的历史,也掀起了一场意外的政治风暴。

2.陈文茜:这一段不谈台湾的政治问题,事 实上台湾这几天真正的风云人物是国际大导演李安。他的电影《色 戒》这几天在香港、台湾首映。《色 戒》在大陆开始上映是10月底。我认为最想看这个片子 的人,第一是台湾观众,第二是大陆观众。李安的得奖的《断壁山》,好莱坞的片商想拍给美国人的市场看,而《色 戒》我认为是好莱坞和李安联手,想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最重要的一部片子。

《色 戒》引用的是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这个小说,我想很多人都已经看过相关的 介绍。张爱玲从1950年代,换句话说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政之后,开始慢慢写,写了将近30年,在非常晚年的时候,才正式出版了《色 戒》这个小 说。如果以文学的技巧来看,它应该不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但是从故事的张力来讲,特别用张爱玲小说的特质来讲,李安说它是张爱玲所有小说里他最喜欢的。在 台湾有一个张爱玲的最好的研究者,台大外文系的教授,他也说这是他最喜爱的小说。

张爱玲的小说曾经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当时她算是上海外滩一个非常光耀的文学明 星。当时中国抗日时期上海是一个孤岛,是一个殖民区。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她的日子远比中国人过得好很多,而她也在上海的特区冷静、也非常无情地观 看整个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她写《倾城之恋》,说似乎要这场战争才能够成全了我这个爱情。她写在香港她住在女生宿舍的时候,日本人来轰炸,结果大家都逃难, 女学生们就说,我该穿什么衣服啊?这就是张爱玲,她无情地说穿了在战争过程里,真正该呈现给人们看到的现实。

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之所以被李安看中,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张爱玲自 己在23岁的时候嫁给了汉奸胡兰成。为什么张爱玲会爱上一个汉奸?当然最近后来大家讨论得很多。张爱玲在写的好象是《色 戒》,好象是自己,可是《色 戒》这个小说里头写的是一个杀汉奸的故事。她曾经当过汉奸的女人,她了解汉奸跟她之间的爱情是怎么回事,了解爱情和国家、国仇家恨之间的特殊的关联性。因 为这种复杂度,在一个战争里,所有的爱都爱得不够彻底,不管是对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对民族的爱,没有一样东西是彻底的,这是张爱玲的战争哲学。

陈文茜:李安和张爱玲不同,张爱玲的眼睛是冷酷的,李安的眼睛是温暖的,他用一个温暖的角色重新诠释了这一段故事,也拍出了很多张爱玲小说里头没有特别提及的。

在我们节目最后一段,我要特别给大家看一篇文章,这是龙应台的文章。我为什么想花这么长的时间特别给大家推荐李安的这个电影呢?我觉得凡是中国人,从小活在国仇家恨当中,有太多假东西、太多伪君子的面具了。而这一篇龙应台的文章,其实拆穿了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历史。

现在我回头看当时我们所阅读的历史,再往后看,我看过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怎么写历史。 我甚至可以讲,可能再过50年,当有一个写历史的人并没有强烈的政治立场的时候,他重写在1940年代的整个中国的政局,可能会用像三国演义的角度,讲在 重庆的蒋介石,在南京的汪精卫政府,在延安的毛泽东。他可能就讲这三国之间的关联性。汪精卫跟日本人合作,所以他没有办法得到中国人对他真正的支持。但汪 精卫曾经是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是孙中山的传人,他被阴狠的蒋介石斗出了国民党,他不甘愿。于是他去找了日本人合作,而且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理论,说至 少在我的统治之下,中国人可以不要被日本人蹂躏的这么厉害。这个是属于汪精卫的政治哲学。

在看《色 戒》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易先生,他最后是怎样无情地看着他的王佳芝 的呢,如何无情地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被枪决了。而后面的故事,龙应台告诉我们,在他枪决了这个王佳芝之后一年,他在陈立夫处接触了这个丁默村,他原来就是 他的长官。结果陈立夫去找丁默村,告诉他,汪精卫是不会成功的。而且我算了一下时间,恐怕已经接近珍珠港事变。那个时候看得出来日本人未必会赢了,丁默村 可能有新的思考。他不知道汪精卫跟蒋介石最后谁会赢,所以当他的老长官陈立夫来找他的时候,他点头了,他变成双面人物。

一方面他在汪精卫的政府里继续担任交通部长,后来还当了浙江省的主席。另一方面,他 建立一个地下情报系统,帮助当时蒋介石身边名声最坏的一个人,叫做军统局的代理,像闻一多、上海申报的发行人,都是他下令叫他属下杀掉的。那个时候,我们 所知道的这位丁默村,就是整个李安电影里头想要描述的男主角,在当时就偷了很多情报,而且协助了很多地下人员,帮助重庆的蒋介石政府。他以为这样两边押宝 将来他可能会没有事。

结果国民党利用他。我们看到在李安的电影里,这个易先生作为一个男人,他太无情了。 女学生本来可以杀他,可是动了真感情,叫他走。但是他为了保护自己,最后他就眼看着这个放了他的女学生被她自己的党羽们给枪决了。但是,男人对女人无情, 有人比男人更无情,他叫做统治者蒋介石。丁默村以为他投靠了蒋介石,他可以没事。

刚开始也真的是没事。1945年二战,蒋介石虽然取得了整个中日战争之后全面的胜 利,可是他知道,要回来统治很多地区并不容易,他要假借一些人。于是他就跟丁默村合作。结果蒋介石的权利一切都稳固了以后,丁默村就被逮捕起来了。逮捕的 时候总要做一个对外界交代的法庭审判。法庭审判丁默村,这个在李安电影的男主角面临真正的一场无情。

审判中,陈立夫帮他作证,显示出他在汪精卫政府里头救了哪些哪些重庆的地下工作人 员。而那个时刻,他也真以为有这么多老朋友帮他,恐怕没事。他太天真了,这个时刻他成了当时的那位清纯的女学生。有一天,他出去看病,说想去看看玄武湖。 那个时候他已经被抓起来坐牢了,但是有特权。国民党很多人情,根本没有法律可言的,就让他去看了病,又去看了玄武湖。结果望玄武湖一趟被当地的记者拍到了 照片,就登在报纸上。这件事情到了蒋介石的耳朵,无情的蒋介石比无情的丁默村还要狠,蒋介石说,生病还看什么玄武湖啊?该枪毙了。结果蒋介石远远的,也不 用坐在法庭里头,就把他给枪毙了。

陈文茜:这是一个人生的故事,李安可能后来并不知道龙应台后来考证的更无情的蒋介 石。面对丁默村,他写的是丁默村和这位清纯的女孩子,他所改编的电影基本上讲述的只有他们之间的两段。可是这么小小的两个人物,他已经说尽了权利的无情。 可是对李安这种善良的人来说,可能更难处理的永远都是统治者的无情。所以我说,女人她看不懂的是爱情,她更看不懂的是国仇家恨的权利。

要说这世间人类最无情的,永远都是那个最高最高的统治者。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看李安的 这部电影,这个片子我可以理解,因为李安是跟我们相同背景长大,我对他的家庭、他的人生过程非常熟悉。我认为这个片子,是拍给很多一辈子在中国错误的历史 观里长大的中国人看的,他要中国人看穿统治者,看穿国仇家恨、汉奸这些字眼其实有多么大的虚伪性。(完)

李安的、而非张爱玲的《色戒》,颠覆了两个中国人不敢面对的古老戒律。汉奸与色欲。

  汪精卫南京政权与侵略者日本人合作,我们的教科书承继蒋介石史观,直接称之《伪政府》。投身汪政府者,皆汉奸,杀了天经地义。

李 安的电影却给了汉奸与杀汉奸的人感情。战火下动荡的大时代,国民党内被蒋介石斗垮的政治菁英,杀的杀,逃的逃,投诚屈服皆有之。美男子汪精卫为其中之一,他不甘心自己从此没了,勾结中国人不容的日本政府,复仇成立南京政权。汪精卫无法预知日后珍珠港事变,这个刚从满清钻出来的民国人物,历经太多政权更迭, 以为从此时代日本人天下了。在汪帮人眼中,中国各朝史证明帮外来鬼子做五年事叫汉奸,做五十年事是否就换身为曾国藩或康有为呢?

  张爱玲可以看穿汉奸的符号,她们一家都是汉奸,不只先生胡兰成是当下汉奸,外曾祖父李鸿章也是个为满清做官的老汉奸;汉奸荣耀了张家,赐给她童年贵族的生活与父亲无穷无尽的鸦片烟,整整福了张家三代。

  李安颠覆汉奸,却很苦。他们家“一门忠烈”,且至今如此。李安温暖与锐利俱存的理性感性,逼得他跳出蒋介石教科书的史观,重新看待1942年的 汪“伪”政权。或许李安未能得知男主角“易先生”的最终下场,否则他会更大开色戒。1942年他亲手批公文枪决了放他一马的女大学生王佳芝,1943年 “易先生”原名丁默邨者,依史料曾回头投靠国民党,当起重庆国民政府布建的地下情报员;1945年抗战后他一度被蒋介石任命为“浙江省长”,为其看住老家 浙江;1946年蒋大势底定开始算老帐,拔自己人,清他人;尽管陈立夫、戴笠等老长官均曾为丁默邨奔走法庭作证,1947年蒋介石还是一句话“杀了他”,连公文都免批,丁即刻被枪决。这是龙应台的考证,连载《色戒》未完成的后一篇,告诉我们战乱的大时代,人人都无情。“易先生”为自保,那麼无情地处决放了 他的女大学生;五年后他遇见比他更无情的统治者,枪决了他。

  汉奸色欲当禁忌

  战乱的大时代里,人比赛无情,比赛精打细算,愈无情的活得愈久,愈赢得最后胜利。蒋介石的军统局在抗战前后杀了无数异己,上海申报老板史量才,著名文人闻一多,甚至宋庆龄的总干事等。这串名单没有一个是汉奸,没有一个该杀,他们忠於国家,却对抗独裁者蒋介石,因此掉了命。

  对一位生在国民党传统下的孩子,理解这些复杂的历史,是太痛苦的过程。李安“近乡情怯”?

  在战乱中,人人旁徨无助,那怕诱奸,都可转化成为极私秘、极矛盾、也最颠覆的情欲慰藉;这是李安的第二个禁忌。李安花了最大的篇幅,构筑两场主戏,牌桌与床。前者是精心算计;后者是逃避。国仇、家恨、权欲、情欲、寂寞,精心算计…,一切的极端既纠结又亲密依偎。张小虹写了一篇谈李安最好的文章《大开色戒》,她点出李安如回纹针般的肉体横陈,是有目的的。其实John Lenon 曾在著名的女摄影师入镜下,做过相同姿势。那一刻人击溃了所有世间防线,回归於母亲的子宫,有若婴儿,在彼此肉体的慰藉下,战火远去。最真实,也最不真实的一刻,于是发生了。

  色欲与汉奸是李安毕生的两个禁忌,也是我认为他哭着拍完色戒的情绪挣扎。

  世间之情,即使有时是真的,但也就那麼片刻;世界之坏,就算免不了最后的残酷结局,却也未必真的那麼坏。

3. 《色,戒》与台湾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自从 《色,戒》上映以来,各华人聚集之地都出现了议论纷纷的现象,而其中华文媒体最关注的,多是里头的性爱画面,当然除此之外,也出现了许多重新探讨张爱玲作品以及当时民国历史背景的讨论。总之呢,色戒就是掀起了一股潮流,不管这股潮流是流向何处,每个观众在看了这部电影过后,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而加入这股 讨论的潮流。

我是在台湾看了一刀未剪的完整版,事实上李安的性爱镜头是有很多,但倒不是整部戏中最具高潮之处,然而却是不可缺少部份,因为它交代了王佳芝这个爱国主义者是如何爱上汉奸易先生的。而色戒所要处理的,据我所感受,除了是李安自己所说的东方女人性爱心理的描写外,同时也包括爱国主义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李安说他特别在乎台湾人的感受,而他自己也对这部戏投注了许多的情感,据说他在台湾放映前大哭了一场,而在放映后,收到观众的回馈后,他感到非常高兴。这样一种在乎的心情,我很难不把它与台湾目前的境况做连结。李安说,这部片子是拍给中国人看的,我想只要受过华文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能体会王佳芝内心的 痛苦挣扎。

为什么呢?陈文茜说,李安处理了色欲及忠贞这两个概念。因为除了中国人,很少有其它民族的人能够了解到 “忠贞”这字眼的背后涵意。李安说,他不期待美国人能够看得懂,言下之义便是美国人不懂得什么叫忠贞。易先生饰演的汉奸在我们眼中是背叛民族的人,他不止是为虎做伥,也失去了忠贞。忠这字眼,在西方人眼中,只是面对国家,这与东方人有相同概念,然而西方人却没有贞的概念。

当中国人看到 王佳芝为了刺杀易先生而失去贞操时,不禁心里会生出是否有此必要之疑问,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却不会有太多的感受,这是因为西方人性观念开放之缘故,不晓得中国人拥有贞操观。西方人也很难了解为何华文媒体一直关注于性爱镜头的报导,因为在华人世界里,过于露骨的性爱讨论一向视为禁忌。因此,也唯有中国人能够深 切体会王佳芝用肉体来报国的强烈爱国心。

我的台湾朋友说,色戒似乎有传达大中华意识之嫌,尤其是那一幕整个剧场的观众都高喊 “中国 不能亡”时,更会有人感到毛孔战栗,然而这句话在当时的时空背景却是一句能够连系千千万万人共同抵抗外敌的号召。这种面临强敌压境、民族将灭的恐惧,更是西方人很少遇到的历史经验,也因此更加难以理解汉奸所表现出的卑鄙及邪恶面孔。

而整部电影的最大转折就是在这个极度爱国、极度痛恨汉 奸的女子上,在临及刺杀成功那一刻,她推翻了她既有的全部观念,选择了自己的本能与欲望,然后用自己及同伴的生命来换取她对爱的诚实,这一刻,他从一个极善之人变成了极恶之人。这个转折,要表达的不是爱国及爱情孰轻孰重,只在表达一个女人的悲哀。

而这个悲哀,也暴露出台湾的悲哀。当李安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来表现一个爱国故事的哀伤之际,便是在反射台湾用爱国口号来取笑爱国情操的可悲。(光华日报文:姚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