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4
/ 2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2160例,交叉配血548例。 结果 正反定型不一致206例(其中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血型鉴定中Rh(-)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2例。 结论 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血型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灵敏度高的配血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微柱凝胶检测技术(MGI)是近几年刚传入我国的一种用于输血前检查的方法,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先进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本院血库自2007年6至12月对住院择期手术患儿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试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60例中男1230例,女930例;年龄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均为本院2007年6~12月择期住院手术患儿。

    1.2  试剂  微柱凝胶卡(抗A、抗B、抗D、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clt管)、微柱凝胶多克隆抗人球卡、谱细胞、低离子液、离心机、孵育箱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A、B反定型细胞由本试验室自制。

    1.3  检测方法  (1)血型鉴定:50μl、0.8%A、B反定型细胞加入A1、B管中,50μl血浆加入A1、B管中;10μl、5%红细胞悬液加入A、B、D、clt管中;离心10min,判读结果。(2)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中分别加入谱细胞Ⅰ、Ⅱ、Ⅲ各50μl(0.8%);加入25μl血浆;37℃孵育15min,离心10min,判读结果。(3)交叉配血:主侧微柱加入50μl、0.8%献血者红细胞及25μl受血者血浆;次侧微柱加入50μl、0.8%受血者红细胞及25μl献血者血浆;37℃孵育15min,离心10min,判读结果。

    2  结果

    2.1  血型鉴定  共2160例,正反定型不一致206例(其中年龄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其中Rh(-)5例。

    2.2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共2160例,其中阳性7例。

    2.3  交叉配血  卡式交叉配血548例,其中主侧不合而次侧良好1例,主侧良好而次侧不合2例,此3例血样盐水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均不凝集。

    3  讨论

    微柱凝胶技术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常规性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1,2]。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柱凝胶的微孔过滤作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作用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凝胶微柱层析分子排阻原则[3]将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阻滞于凝胶之内,而未凝集的单个红细胞则穿过微孔运动至柱底,从而区分有无凝集。

      微柱凝胶技术血型正定型具有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易于观察、影响因素少等特点,特别是对抗原性较弱的婴儿红细胞抗原检测更表现出其优越性[4]。由于婴幼儿的ABO血型抗原较成人弱,仅有成人的1/4, 用传统的试管法鉴定血型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才能判定结果,辨别困难且较繁琐。而微柱凝胶法却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极弱的阳性反应(±),使肉眼不易察觉的凝集明显化。说明微柱凝胶血型鉴定法的高度敏感性,反定型时,微柱凝胶技术能使红细胞抗原与极微弱的相应的血型抗体发生阳性反应,说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反应介质能加速和增强凝集反应,且凝集在微柱凝胶孔内的红色凝集颗粒清晰、明确,极易被观察到,可作为反定型检测低滴度血型抗体的有效方法[5]。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带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反应相对较弱,故血型血清学检测的难度较大,故作者对新生儿血型以检测红细胞抗原正定型为主。本试验中正反定型不一致及其年龄分布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不规则抗体指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有助于血液的选择。可防止因输注含有与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避免因找不到相吻合的血液而延误治疗,确保输血者的输血安全。但以往常用的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均因洗涤费时、操作繁琐及影响因素较多,而不能在临床推广应用。微柱凝胶法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准确、快速的不规则抗体鉴定方法。本实验室共检出抗筛阳性7例。其中1例交叉配血卡主侧凝集、次侧良好,而盐水法和凝聚胺法主次侧均良好。对该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2例交叉配血卡主侧良好、次侧凝集者,盐水法和凝聚胺法主次侧均良好,对该标本,作者在微柱中仅加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μl(0.8%),孵育后离心,结果显示阳性,说明次侧凝集是由于受血者自身抗人球蛋白阳性造成,不影响输血。4例送南京市中心血站作进一步鉴定并进行选择性配血。因此作者建议对于抗筛阳性患儿的血交叉必须用卡式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避免盐水法或凝聚胺法对不合者漏检而引起输血反应。

      为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微柱凝胶技术对标本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如采集患儿标本时未充分抗凝,使血浆中含有小凝块。或被细菌污染等,就有可能导致假阳性。 故最好要求临床科室留取血样必须新鲜,无溶血,并且要充分抗凝等。特别是不能随意缩短离心时间,标本必须离心,以免血清中的纤维蛋白丝影响试验结果及离心不彻底时血清中含纤维蛋白出现细胞“凝块”,出现假阳性。

     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安全、灵敏的免疫鉴定技术,它能很好地把免疫血清学技术与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简化了操作过程,并且结果清晰明了,易于判断。最大限度消除了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便于保存和查询,对提高用血质量与安全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6,7]。

【参考文献】
  1 Titlestd K,Georgsen J,Andersen H,et a1.Detection of irregularred cell antibodies :more than 3 years of experience witll a seltechnique and pooled screening cells.Vox Sang,1997,73:246

.2 Langston MM,Procter JL,Cipolone KM,et a1.Evaluation of thegel 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 typing.Transfusion,1999,39:300~305.

3 邢培清,刘玉振,主编.实用输血检验.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255.

4 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1~276.

5 陈才生,王雷萍,翁彬,等.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1):61~63.

6 Langston MM,Procter JL,Cipolone KM,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l 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 typing.T ransfusion,1999,39(3):300~305.

7 Cate J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l test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oital laboratory.Arch Pathol Med,1999,123(8):69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