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21
/ 3
 李伟超,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0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管理。
【内容提要】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目标、研究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美国数字图书馆的一些项目、主要建设力量和相关成果,并分析出其建设特色和启示,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起借鉴意义。
【摘 要 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关 键 词】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美国
【 正 文】
  数字图书馆是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应超高速信息高速公路进化的迫切需求而发展的下一代新型网络资源组织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已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建设之中,其中第一批规模型成果已开始在Internet上陆续出现。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逐渐成为各国竞相投资的热点,许多国家政府、高校、企业、团体、基金会都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
      1 美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目标
  数字图书馆代表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应用工程,在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实用化中具有战略重要地位。据美国国会图书馆通讯报道,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第一期研究目标如下:1.信息收集、分类和组织分页,编制语音、视频、图形理解索引,超媒体链接和知识表达;2.信息检索、浏览、过滤、汇综,可视化理论与模式,智能处理,学习模拟,导航,隐喻等;3.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信息的利用与保密,知识库,压缩,模式化,知识产权的研究。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第二期研究目标是:1.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以进一步帮助人们在生产、查询和使用信息方面的活动;2.基于内容和内容收集的研究:对新颖的数字化内容的理解与存取;3.以系统为中心的研究:重点在利用组件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法实现动态的、灵活的信息环境。
      2 数字图书馆在美国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2.1 发展历程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INTERNET为背景下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美国是经济和信息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美国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使图书馆界在数字图书馆的研制方面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美国数字图书馆的试验项目最多、试验的技术最先进、研制创建工作进展最快、涉及的学科群最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附图
    2.2 建设规模
  目前,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规模已相当大,1998年以前据报美国政府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为8亿美元,其中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投入为2400万美元(六个项目)。而自1999年-2000 年, 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对两个数字图书馆规划DLI-2及NSDL的批准项目共达90个,已批准经费7000多万美元。仅在2000年,从获得批准资助并加以公开宣布的正在进行的资源数字化及数字图书馆项目来看,达400项左右, 批准金额超过一亿三千万美元。2000年4月,DLI-2 联合资助单位美国国家人文学基金会NEH就批准了对各州的298个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达5000多万美元。政府加大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建设规模,下面上美国政府和基金机构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拨款情况和一些项目的完成情况。
  附图
  可以看到,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科技,教育,文化,法律等各领域正在扩展相应的数字图书馆内容资源建设,对科技信息交流、提高全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3 专业机构及相关项目
  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技术实施主要由国家研究创新公司(CNRI)协调。美国现有分布于各地的八个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心,六个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试验基地。NSF 在赞助一系列专题讨论会的同时,还独家拨款另一项目“知识与分布的智力起步工程(KDI)”(http://www.ehr.nsf.gov/kdi/default.htm ),目标在于有关知识及获取知识途径的跨学科研究。 此外, 圣地亚哥SDSC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亦作为美国数字图书馆群与科学数据库集成服务的试验基地。当前在美国政府资助的项目中,还有“电子政府起步工程”,“国际数字图书馆”项目等。除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外,许多正在进行的有关的国际性项目有,由OCLC领头的“都柏林核心(DublinCore)元数据”项目和若干专题讨论会,由W3C资助、OCLC 牵头的“资源描述框架(RDF)”和“联合联机资源编目(CORC)项目”等。
    2.4 重要会议及相关成果
  1994年6 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召开了“第一届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会”,这是关于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次国际会议;美国国家基金会在1994年的“数字图书馆倡议”中,就将多方协同、联合进行作为项目中标的必备条件;1994年11月,美国国家图书情报科学委员会(U. 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Science )主办的“第七届国际情报新技术大会”在美国的弗吉尼亚亚历山大城召开,大会对全球数字图书馆(Global Digital Library)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1995年于华盛顿召开的网络信息联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会议, 包括美国主要研究图书馆的16 个图书馆宣布成立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National DigitalLibrary Federation),其目的是在Internet上建设分布式的开放图书馆,用数字化与动态的方式保存美国的文化遗产,并与全球互联网用户共同分享。这一点不由使人们联想到全美国数字化图书馆联合协议的一项规定:该联合协议的目标是把全美乃至全世界目前所能获得的数字化资料加以集中管理,便于用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地使用。1995 年IBM公司发出了“IBM数字化图书馆”的倡议, 旨在帮助各种类型信息的拥有者,使他们的信息能在全世界的网络上传播。西方七国集团政府级全球信息社会讨论会1995年2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 这次讨论会被视作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将11项示范计划之一的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与数字博物馆计划等作为全球信息社会化的组成部分:1995年5月,美国VA 州Tysons Corner的McCleanHilton,数字图书馆研究和技术进步(ADL '95 http://dlt.gsfc.nasa.gov/ADL95/):1995年5月,IITA数字图书馆专题组在弗吉尼亚州Reston城的研究报告,主题为交互操作性、缩放比例和数字图书馆研究议程(http://diglib.stanford.edu/diglib/pub/reports/iita-dlw/main.html);1995年6月,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网络顾问委员会的报告(建立数字图书馆:内容问题Building the DigitalLibrary: Content Issues http://lcweb. loc.gov/nac/nac29/):1995年10月,在依利诺的Monticello的Allerton公园,Urbana-原野项目中的依利诺大学的图书馆和信息学研究院举办的第37届Allerton学会会议,我们怎样来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的设计和评估:一个关于方法的论坛:1995年11月以后每年一届,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全球数字图书馆的组织会议:1996年3月,在美国的MD州的Bethesda,美国计算机学会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http://fox.cs.vt.edu/DL96/):1996年4月,马里兰州的Silver Spring,第一届IEEE元数据会议(IEEE Metadata 96 http://www. computer. org/conferen/meta96/meta_home. html);1996年7月,加州伯克利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会(Institute on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召开研讨会(http://sunsite. berkeley.edu/IDLD/):以“全球信息存取-挑战和机遇”为主题的第一届中美图书馆全球会议在1996年IFLA大会召开前夕,于8月21日-23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中美两国代表就全球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与存取,中国和美国在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共同合作进行研讨。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IFLA大会上,与会代表探讨了图书馆在迈向21世纪时面临的信息化、数字化挑战,并交流了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发展和建设中的具体问题:1996年10月,依利诺州的Monticello城的Allerton公园,依利诺大学图书馆和信息学研究院在Urbana-原野项目中的第38界Allerton学会,研究主题图书馆,人类和变化:数字图书馆研究论坛。数字图书馆发展学会:1997年7月,在美国的费城召开的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第二届国际数字图书馆会议(Digital Libraries'97 http://www.lis.pitt.edu/[~]diglib97/):1997年9月,首届亚太地区数字图书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代表讨论了西太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关问题:1997年9月,美国马里兰州的Silver Spring,召开了第二届IEEE元数据会议(IEEE Metadata 97 http://www.11nl.gov/liv comp/metadata/md97.html);1998年,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城的费斯公园的Doubletree Resort,召开的数字图书馆发展(ADL)会议(ADL '98 http://www. alexandria. ucsb. edu/conferences/ADL98/):1998年6月美国匹兹堡,第三届美国计算机学会(ACM)98年度国际数字图书馆会议(Digital Libraries '98 http://www.ks.com/DL98/):在随后的时间,定期或不定时地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每年定期在夏季和秋季举行论坛, 讨论有关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仅2001年下半年和2002年上半年在美国召开的有关数字图书馆的学术研讨会就有16次之多,内容涉及到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理论、知识分类、 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资源共享、 数字图像技术、Internet和多媒体系统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元数据等。

  此外,比较有影响和值得注意的是“文本检索会议(TREC)”的历年大会和随之激发的竞争。形成一个十分突出的数字图书馆专题期刊——《D-LIB杂志》及其各种工作小组的活动与报告, 其中有一个小组负责“联网计算机科技参与图书馆(NCSTRL)”,《D—LIB杂志》还组建了联合的数字图书馆试验基地。
    2.5 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力量
  2.5.1 国家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积极参与G8全球电子图书馆项目,以“示范计划”的形式率先开始了“美国记忆(America Memory)”项目,选择并复制了一部分对研究美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的收藏,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美国国内发布,同时探索各种媒体的资料(印刷品、底片、早期电影、录音等)的处理和利用方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又展开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将上百万具有史料价值的藏品转换为数字形式(主要是图像扫描配合全文索引)并通过Internet访问。到2001年1月, 美国国会图书馆已完成了其中90个不同主题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中含有超过500 万个款目的资源,它们在互联网上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颇受教育界和公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5.2 高等学校
  高校是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力之一。例如,美国DLI—1项目的6个计划就是以6所大学为主进行开发的,DLI—2的47个项目研究开发点由过去的6所大学(位于4个州),扩大到20所大学(位于14 个州)。DLI—1项目还在高校造就了一批实力强大的试验基地,因为DLI对中标单位的要求之一便是自建一个试验基地(Testbed), 这些基地包括:(1)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Informedia数字录像和演说资料试验基地;(2)康纳尔大学的联网计算机科技参考图书馆NCSTRL是世界上100多机构参加的国际项目;(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环境数字图书馆的试验基地建成环境与生物科学资源库;(4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亚力山大数字图书馆(ADL )及该校图书馆的地图与图像试验室拥有远近闻名的地理文献;(5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科技与工程期刊全文试验基地收有若干出版单位提供的63种期刊,含6万篇文献。
  许多大学还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了若干数字图书馆项目。例如提供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出版物全文检索服务的Envision计划,由著名的弗吉尼亚技术大学的Ed Fox领导;有9 所大学参与了Elsevier出版公司42种期刊全文数字图书馆项目,他们是CMU、Cornell、Georgia Tech、MI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ichigan、Tennessee、Washington和Virginia Tech,这就是著名的Tulip计划。美国除了DLI 项目之外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项目研究,例如VirginiaTechand Texas A&M;其它许多高校,如Georgia Tech、Cornell、MIT、University of Tennessee、Washington、California and VirginiaTech都有系统的研究项目,另外University of Virginia、Universityof Georgia and Columbia University也参加了一些项目。此外,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提供部分资助,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合作进行了“美国遗产虚拟档案计划”,创建一个基于EAD(一种用于档案的元数据方案)标引的共享数据库,促进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实验系统,提供对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检索,并评价该“虚拟档案”原型系统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2.5.3 信息技术企业
  信息技术企业能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数字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软件公司已经越来越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IBM公司在研究开发数字图书馆软件产品方面经验丰富,1994年,IBM 公司进行大规模改组,打破原有的组织体系,建立以行业为龙头的、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与行业解决方案相结合的专业性部门,实现信息市场新的分割模式。1996年,IBM公司推出数字图书馆方案第一版。 它是一套可伸缩的多媒体管理方案,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信息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Internet向全球发布,包括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检索及查询、信息发布、权限管理等五项功能。此外,IBM公司还提供相关“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包供图书馆使用,并从1995年起倡议成立全球数字图书馆联合会,1997年夏天又成立了东南亚数字图书馆联合会。IBM 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商品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洛杉矶市立图书馆、梵蒂冈图书馆、佛罗里达州立图书馆以及国内许多图书情报机构都采用了IBM 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

    2.6 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和启示
  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成果,推动研究向新工具和新技术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不同的信息需要。核心原则和方法是强调研究中的协作关系,计划负责人制定的共同战略构想即强调研制中的研究者、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将这种关系视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协作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项目由高校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以及政府各部门形成数字图书馆的战略同盟。这些机构与团体不仅在知识、技术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资源来源一方面是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基金会机构的资助,特别是美国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加盟。例如IBM、APPLE、DELL等。它们除了参与数字图书馆成果的试验,而且还将推动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拓展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空间和维度。
  另一方面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内容上的分学科和研制技术上的分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全面和深入。而且各部分组合起来又可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这种分合模式说明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单靠某一方力量都不可取,它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研究,而且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政治、经济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说它是一项全社会、全人类的工程。
  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数字化图书馆研究涉及图书情报、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三大领域,数字图书馆代表了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美国政府极其重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大力投入,广泛合作,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明,沈英.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25-28,87
  [2]俞菲,徐敏刚.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概述.情报科学,2000(2):188-191
  [3]汪冰.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4]廖剑岚.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比较.图书馆杂志,2001(7):9-11
  [5]盛小平,禹蒲阳.国内外电子图书馆发展的比较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2)
  [6]王大可.数字图书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2
  [7]曾蕾等,数字图书馆:路在何方?—关于数字图书馆定义、结构及实际项目的分析.情报学报,2000(1):64-73
  [8]杨振江.中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差距及我们面临的任务. 图书情报工作,2000(9):67-69
  [9]http://www.dli2.nsf.gow
  [10]http://www.dlib.org/projects.html
  [11]http://www.dli2.nsf.gov/internationalprojects/intlprojects.html
  [12]http://www.lib.sjtu.edu.cn
  [13]http://www.d-library.com.cn/dongtai/guoji/gjmain07.htm
  [14]http://d-library.com.cn/dongtai/guoji/gjmain04.htm
  [15]http://www.istis.sh.cn/istis/dlib/3.htm
  [16]http://www.digitallibrar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