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4
/ 2
摘要:歧义是语言中的共性现象,然而事物是相对的,在语言共性的背后还有其语言个性的存在,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语音,词汇,语法),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不同语言中产生的歧义现象也是不同的。英语新闻报道中,标题之所以能在新闻报道中起着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多有赖作者在用词和修辞等语法方面的匠心独运。所以在英语新闻中,理解歧义现象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研究尤其重要。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现象

一、新闻标题的定义
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指新闻的题目,制作标题是新闻编撰者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
(一)词汇歧义
1、音位歧义
语音是传输语言信息的物质外壳,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语音对于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不仅表现在词义要靠音素及其组合来区辨,而且表现在语调、重音可以区别语义内容、含义、情感和态度。一般地说,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语句的读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2、词类歧义
当一个词在句中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时就会引起歧义。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相似之处,指两者都可体现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合成词,与相应的短语都含有相同的要素(词),其前项表示突出特性、功能、形态等,与一般定语相似。例如,acovergirl(封面女郎)是agirlorwomanwhosepictureillustratescoverofmagazine,etc.前缀和后缀也为词干增加语法或语义特征。
(二)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syntacticambiguity)指的是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不止一个的歧义现象。句法歧义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句子(含短语)中相邻的成分(词或词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不同的组合,传达不同的意思;一种是句子相邻成分之间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潜在的语义关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本部分讨论的句法歧义是第一种情况。这类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
(三)语义结构歧义
这类歧义主要是由于各成份之间不同的搭配组合引起的。
例如,Adrivermusthavegoodvisionandreactioncapacity.
句中,可以如此搭配:
a.Adrivermusthavegoodvisionandgoodreactioncapacity.
b.Adrivermusthavevisionwhichisgoodandreactioncapacity. (四)省略歧义
英语报刊标题写作的一大特色是简练。为迅速将诸多信息传递给读者,标题要求语言简单扼要,允许不拘一格的表达,因而在原本应是完整的句子作为标题时,通常要省略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外的某些词语,因其多是起语法功能的虚词,略去后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规避歧义现象的策略
(一)力求简洁
英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但是汉语是蕴含信息最丰富的语言,是最有利于思维的语言。英语说上一大段的话,汉语几个字就能概括。所以,简洁,就是“文约而事丰”,也就是惜墨如金,避免拖沓和累赘,使译文简净之至。使用简短小词、单词型标题和词组句子型标题中的省略都是简约的表现。例如下面这个标题:“Whatdoeschipmeanforyou?”就应本着简洁的原则,翻译为《集成块的意义》,而不要译成《微型集成电路块对你意味着什么?》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添加注释性词语是为了易于让读者对译文事物有完整的印象、对相关文化习俗有全面的了解而在翻译过程中增补的相关知识或背景材料。缺少文化背景信息,读者则无法理解。添加注释性词语是对资料中的一些词语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易于读者理解。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
(三)使用典故、习语和其他修辞手法
英语新闻尽管讲究所谓的“客观、简约”,要求尽量“简化直白”,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编辑在标题中对典故的妙用。新闻标题如果适当地用一些典故、成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例如,ToSaveOrNotToSave:借用了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Hamlet)中的名句Tobeornottobe(是生是死),要不要储蓄?
标题中还使用借代、幽默、讽刺、双关、谐音、比喻、重复、押韵等其他修辞格,如:
TheScentofDescent:亲之与否,气味识别(谐音)

Overfed,Overpaid,Over-sexedAndOverHere!:吃得多,饷银多,搞女人多,随处可见(重复)
(四)释义法
释义法(Explanation)适应于“文化空缺”(culturalvacancy)现象的处理和翻译。如果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现象而且无法将之加以引申、替代。那么用释义法对原语中的信息进行阐释则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释义法的具体做法就是音译或者直译后加上注释以释义,这样一来,既不会损失信息,也不会造成误解和交流障碍。从严格意义上说,释义法是一种归化的策略,但它却融合和了异化和归化两者的优势。
四、结论
歧义现象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不倦地探索其积极的一面,研究它在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效果对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宋坤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
2英语歧义现象浅析谭雪莲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3英语新闻标题汉译探析刘金凤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