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等艺术教育——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与调整面临的形势与对策(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3
/ 3
一、我国高等艺术类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建国50年来,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作为新中国艺术事业人才培育摇篮的艺术院校,为文艺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艺术专业毕业生,他们中的不少人已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艺术家、设计家、文艺理论研究以及艺术教育、艺术管理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学科在结构调整上得到了完善和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音乐、美术、戏剧、广播影视、舞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六大门类,艺术类专业发展到48种,根据原国家教委对各专业目录的统一调整,1998年新目录调整20种,独立设置的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广播学院、工艺美院由50年代的不足10几所,发展到现在的30所左右,在校生人数在逐年增加。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597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但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形成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多元发展格局。

1、我国高等教育艺术教育的专业特色
从我国目前设置的艺术类专业来看,类型上划分大致有三类:普通艺术、师范艺术和应用艺术;从专业领域可划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实用艺术三类。我国对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培养一直给予特殊的政策,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艺术类各专业大都采取提前进行专业考试,学校命题评卷,专业成绩优秀者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考试的录取办法。从招生制度和培养目标方面都突出了专业特点,曾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专门人才。当然,现在看来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革。艺术类各专业门类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广播电视和工艺美术等,一般采用小班的形式授课,学生少则5--10人,多则不超过20--25人,教师的讲授、演示、展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此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们学习了前苏联艺术教育的一些模式,同时也借鉴了欧美及日本艺术教育的一些做法。总之,各国在艺术教育规律方面大致相同。亦采用小班制教学,单元式授课,总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与我国普通高校文理科一般实行生师1:15的比例相比,艺术专业的生师比更特殊,类似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传习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但这是艺术教学的普遍规律。根据我国艺术教育的实际资源、教学环境、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状况,国家教学主管行政部门曾对师范艺术教育作过相关规定,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公布《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使每个专业点的年招生规模不低于两个平行教学班(音乐教育专业每班30人,美术教育专业每班20人)"。"根据艺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和需要,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编制参考比例为1:2.5--3,美术教育专业为1:3-3.5;中等艺术师范学校与中师艺术教育专业班班级和教师的编制参考比例为1:4.5--5,美术为1:4--4.5。而国外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生师比一般为音乐1:1,美术1:2左右,生师比是因专业的特点而规定的,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说有它相对合理的因素。艺术类专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学与创作相互依存,教学的过程与培养的目的就是从事艺术创作,由于艺术教育个性化教学的模式所制,除基础课之外,学生所要表现的东西要具备一定的个性或是创造性因素,与一般文理科相比它不求统一的公式模式,但求有创见艺术表现和个性语言特征,这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所以我们常见到在校大学生参与表演和创作在国内外获奖的案例,在校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把学习与创作融为一体,特别是戏曲、戏剧、音乐、舞蹈更是如此。艺术教育注重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技艺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形成了具有鲜明特性的艺术教学、实践与创作模式,在中国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

2、从纯艺术专业方向应用性方向发展
从1998年的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中的20个艺术类专业设置来看,大部分都是与文化生活相接近的艺术门类,其中艺术性较纯粹的专业其方向也开始注意面向社会需求转化。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一些与社会经济相关联的专业逐步得到拓展,如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专业(专业合并前总体为工艺美术专业,大致有10个专业方向),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天天都要接触到的生活用品设计;大到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媒体广告;小到商品包装装潢、企业样本、各种商品标牌等平面设计领域;包括室内外装修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饰品设计等领域;同时包括传统工艺美术的陶瓷器具、漆器、印染、金工、玻璃工艺、礼品等与手工艺相关的设计系统。目前一些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单科大学所上艺术类专业主要以艺术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为主。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1年为止,在全国1080所大学中,已有597所大学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不含工科的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文科的广告学等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增幅差不多,而新增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占据大多数。随着艺术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的新生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网络艺术、网页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艺术、电脑艺术等一些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已逐步形成从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教育的格局,一些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在逐年扩大。随着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日益需求,预计艺术类专业的普及程度仍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高校将会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面向,使其人才培养更为合理。在纯艺术专业领域,如音乐表演、绘画、导演等专业,艺术院校也在调整专业方向,朝着热门专业的应用性和师范教育等方面拓展,其培养目标开始向多层面转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艺术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层次要拉开距离,定准培养目标,并非一味发展实用性较强专业方向。因为,我国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对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一些艺术院校应该保留自己的办学特色,以保持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为主;一些艺术院校可以专门培养艺术师资和专门人才;一些院校则应该培养设计艺术师为主,而有实力的大学可以全方位多层面的培养为主;而单科院校则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应该大力发展艺术类职业教育,拓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领域。总之要量力而行,分层次办学,突出专业优势,使艺术类专业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3、从艺术专业院校向综合多科院校发展
近十年来,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明显提高,一些相关的艺术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 一些新兴的艺术企业应运而生。如广告传播公司、文化发展公司、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公司、演出公司、展览公司或艺术工作室等,他们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已逐步适应文化与经济的综合环境,并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艺术人才市场的形成也促使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 ,如同计算机类的行业一样,人才市场需要大量技能精干并具有设计能力的一线从业人员。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艺术教育一直沿续宝塔式的教学格局,大部分专业集中在30所艺术专业院校,另外有一部分在师范院校,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的高级艺术人才或师资,这是培养艺术家类型的教育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建国50年来我国培养了约17.8万名艺术类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行业,但与人才需求相差甚远。目前仅广告行业包括广告艺术设计就有50多万从业人员,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制作、电视艺术制作、动画艺术制作与设计、网络艺术制作等从业人员需求可能在数百万以上, 我们的艺术教育的规模、知识构成、师资水平 、教学科研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与教育规模有较大的差距,教学内容与知识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仅依靠30所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条件的高校便看到了这个潜力较大的教育市场,并率先成立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或与艺术相关的学科或专业,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也相应缓解了艺术教育与需求的供给矛盾。
近几年来,一此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设置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值得探讨。例如,一些院校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体,缺少学术带头人;一些院校为求学科齐全,在一两个专业的基础上扩大为艺术类学院;另外一些院校是以艺术选修课、欣赏课的教师为主体,组建二级艺术类学院或专业学部。从利用多学科的资源开发教育市场、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拓展专业领域,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行业的需求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其发展教育的机遇和效益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特别与艺术教育特殊性的要求差距较大的院校也设立艺术类专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目前需求火爆的艺术人才市场,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专业艺术院校如何利用已有的专业优势拓展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而综合多科性大学应该利用多学科的优势,使艺术学科领域不断创新,突出综合学科的优势,以发展与文化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性专业为主,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不同层面的需求。
总之,高等艺术教育由专业院校向综合、多科和单科学校的拓展,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综合大学设立艺术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有条件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关的领域融入艺术教育之中。综合大学可以使艺术类的学生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有条件增设美学、哲学、文学 等方面的课程,特别是新兴的设计艺术类专业、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广告学等相关专业,更需要增加工学、传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这是专业艺术院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艺术教育向综合大学及多科大学拓展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使然,同样也是对学科及专业布局的一种挑战。但综合大学如何利用自己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艺术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相信只要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将会找到各自的办学特色。

4、从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向高校自主增设专业方向发展
1998年国家教委将原有的专业目录艺术类专业48种(不含文学、工科相关的艺术类专业),减少了28种,调减幅度为58%。在此期间,全国艺术院校和相关的院、系的反响较大,大多数意见对原有艺术专业的合并不理解,甚至有些院校表面上按新专业分类,但招生和培养目标乃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仍按照过去的模式。也有一些院校及时调整了专业结构,根据新专业目录的分类重新组合划分了专业群,以此为契机发展相同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或以多专业综合拓展专业方向领域,创办新兴的目录外专业。其实两者的态度与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前者多为单科的专业艺术院校,在过去专业分类上仍尊重习惯的艺术规律,如旧目录中国画专业,油画专业、壁画专业、版画专业,各专业之间本来就是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而现在合并为一个绘画专业,其培养目标不明确,无法培养具有高层次专门艺术特长的人才,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后者大多为新兴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专业界限并不定性,学习领域可以模糊,基础课可以打通,专业面向可以宽泛,专业培养也可以多层面,所以对艺术类专业合并之后出现的一些新的专业领域持赞成态度。一些院校也认为可以利用交叉学科大做文章,把艺术专业更贴近生活、更贴近产业、更贴近社会人才市场。如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了过去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些领域,在文科、工科、经济、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瞄准了社会需求的热门行业,拓展了电脑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CI设计、VI设计等领域,虽然专业目录只有一个艺术设计专业,但其专业方向在不断地拓宽和综合,使一些社会急需的设计艺术人才得到了及时的培养。以上这些专业领域其实是对目录外专业的拓展,高校在这方面已自觉地把握主动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20个艺术专业的确无法涵盖日益发展的艺术领域,高校也千方百计申请目录外专业,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特殊的需要。总之,高校要在发展专业上有足够的自主权才能办出特色,高校自主拓展专业的渠道不仅发展了本科专业,而且在研究生教育中也不断拓展交叉学科的专业方向,在高等职业领域更应该快速发展一些应用性较强、人才需要量较大的专业。

近几年,我国艺术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说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结构正在得到逐步完善。无论是从艺术专业院校向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的发展趋势,还是从精英教育的培养艺术家到大众教育的培养艺术从业人员,都表明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已步入繁荣而成熟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教育特殊性所致,一些学科仍存在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专业布局与专业 发展不科学的因素。当然,从国家教育事业的宏观方面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发展专业的主导因素,建立完善的专业布局、合理的教学结构仍是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高等艺术教育是比较特殊的教育领域,但艺术教育并非是艺术创作,在尊重艺术个性教育和创造性发展的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教育的共性特点,特别在高等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艺术教育的规律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