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料去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26
/ 2

内容摘要: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设计领域的材料艺术,是搞好本专业设计的基础。材料的选择运用恰当与否,是衡量设计可行与否和设计优劣成败的标准和重要因素。材料教学始终应强调材料的实验性、审美性等;将材料融入艺术设计,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关 键 词:材料艺术 教学 设计
  
  引言
  
  材料艺术是现代设计三大支柱之一,它是随着人类对材料的逐步深入认识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各种材料都有其相应的用途,通过各个领域的设计,均会产生丰富的实用和审美的效果。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设计领域的材料知识,是搞好本专业设计的基础。材料的选择运用恰当与否,是衡量设计可行与否和设计优劣成败的标准和重要因素。
  当前材料艺术的教学已打破了原有材料概念认识上的局限,要求我们发掘材料深层内涵,赋予它们全新的意义及对新材料发现运用的重要价值。材料课的系统理论与技术手段是学生的创作平台与技术保障,它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们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针对当前材料教学系统性、技术性、规范性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创新教授手段,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形而上地把握、理解、运用材料艺术,让所有材料被利用的原则均为创造服务,我们在对材料打破与重组、发现与感悟、幻想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必定会创造出新的视觉冲动与新的艺术形式。
  对于材料艺术这门学科,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尝试,逐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现把它分为几点论述。
  
  (一)在“动手”中体验材料、感受材料
  其实材料课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可能元素进行改造、重组与并置。“动手”,是材料课首先要迈出的第一步,在学生作业(废铁、啤酒瓶、彩色纸)“动手”中体验材料、感受材料。
  现代材料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新材料是过去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另一类是人工材料,[1]这些材料会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极大的方便。选材是材料课的第一步,所以要求学生们动手接触各种材料,熟知材料的特性,了解材料的特性,了解创造出与之相应的加工工艺,即接受一定条约制约,科学地加工,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情感物化为物质。[2]
  材料不仅从有形的材料到无形的材料,甚至我们的思想观念,都可以被视为艺术表达的媒介——材料。通过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每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背后都会有一种新的材料被发明、发现、应用。应当说,当材料在艺术之外时,它们自身并无艺术语言可言,但一旦被我们选中,放进了某种由它们自己或与别的材料共同组合的艺术环境中,一经构成某种艺术语境时,任何一个艺术时期中的任何材料都成了一种语言。也许只是它的颜色或形状,也许只是它的质地或结构, 这些语言会因为艺术的关系而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语言言说力。[3]
  创作一件艺术作品,除了形式上的独特及具体形象的反复推敲外,还要考虑材料特性即材质美的体现,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了解其性格。各种形质的材料,其形状、纹理、色泽、质感等都蕴含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都有可能诱发出艺术创作的理由和想象力。优秀的设计师应具备“用于试验”的精神、“善于发现”的潜质。敢于打破对材料固有概念认识的局限,发掘其深沉的内涵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面对有用的材料,我们要去把握它;面对没用的材料,我们应去尝试它;面对司空见惯的材料,我们可以将其打破重组,使之成为新材料,产生新精神。[4] (二)具备敏锐的把握能力及独到的鉴赏力
  世间存在有很多美好的材质,然而对它的发现和获取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把握能力以及独到的鉴赏力,保持敏锐的感觉,抓住材料的内在特征,以最有表现力的处理方法、最清晰完美的形式,达到形式与材料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
  因此,在材料课上,应要求学生:动手接触各种材料;熟悉材料的固有性能和特征;始终强调在材料的试验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材料的试验及其超越实用价值范畴的内涵。
  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材料常常会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材料本身的审美特征是抽象的,与具象相比,抽象更能开拓联想的疆域。材料所具有的形态、质感、色彩等理化性能,会诱发创作者产生抽象的意念,向设计者暗示着某种意象。优秀的设计师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先悟出材料的内在和外在美所在,然后设想给其派上何种用场,进而考虑以何种形式最能创作出一件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在材料抽象美的启迪下,把艺术想象与材料的自然效果融为一体,将材料的审美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结合。
  
  (三)善于选择发现和“利用”材料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还应当善于在材质中发现美。一定的材料适于一定的造型,恰当的材料选择对于作品表现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选择、利用、发挥材料与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地特性和表现力,因材施艺,各行其是。在材料的利用过程中,保持敏锐的感觉,抓住材料的内在特性,力求达到形式与材料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


  材质的抽象与具有一定可视形象的造型相结合,形式与材料的和谐,这便构成了“材料的风格”。不同风格的设计艺术,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材料与之协调。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主题内容如使用不同材料表现,即便是同一创作者,其作品给人的感觉都会是迥然不同的。由于材料的差异,带来了从造型和装饰风格到艺术特性的差别。
  
  (四) 努力提高教学方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学在加强学生对生活中材料的关注与敏锐感知的同时,要求他们从主动与被动的两个关系上动手去实验,也就是说从材料或观念这两个方面出发,多方面培养学生利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身体功能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材料对话,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心去体悟。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备更强的感受力与表现力,使其个性思维与原创精神得到强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材料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体会到老师与学生是一对互动体,课堂上需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以引发讨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又能通过辩论活跃课堂气氛。
  随着人们的智慧、发现与创造,材料艺术将使艺术上的魅力更加丰富和完美。掌握更多的材料艺术的性能与经验,我们也就掌握了现代艺术的手段和语言。我们需不断探索和努力,将现代材料艺术在种类与具体表现方式方面都日益丰富和完善起来。材料艺术创造出来的价值,在视觉与观念上得以具体体现,在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得以具体施展。这种价值在体现教育创造本身魅力的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与创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旭平.何晶.材料装饰[M].P5.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2]田卫平.现代装饰艺术[M].P3.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3]陈璐. 材料· 观念· 艺术语言[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9.第5卷第3期
  [4]滕菲.材料新视觉[M].P23.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