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系统的VAV末端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0
/ 2
摘要: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变风量空调的领域,我国已经落后许多年,随着空调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VAV系统开发和应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AV末端机组将在我国空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VAV末端 变风量 冷热负荷 末端选型

1、VAV末端的工作原理

向房间送入室内的冷量按下式确定:

Q=C.ρ。L(tn-ts) (1)

式中 C—空气的比热容,KJ/(Kg.°c);ρ—空气密度,Kg/m3;L—送风量,m3/S;

tn—室内温度,°c;ts—送风温度,°c;Q—吸收(或放入)室内的热量,KW.

如果把送风温度设为常数,改变送风量L,也可得到不同的Q值,以维持室温不变。

空调系统的VAV末端按变风量的工作原理设计,当空调送风量原理设计,当空调送风通过VAV末端时,借助于房间温控器,控制末端进风口多叶调节风阀的开闭,以不改变送风温度而改变送风量的方法,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送风量随着空调负荷的减少而相应减少而相应减少,这样可减少风机和制冷机的动力负荷。

当系统送风量达到最小设定值,而仍需要下调室内空气参数时,可直接通过加热器再热,或启动一台辅助风机,吸取吊顶中的回风,送入末端机组内,与冷气流混合后一起通过加热器再热后送入房间,达到维持室内空气参数的目的。

2、VAV末端的产品特点

2.1 省能运行

VAV末端借助于进口调节阀,并联风朵,热水盘管,电热盘管、电热盘管、风速测量装置、房间恒温器,气动或电动控制元件,能使空调系统达到省能运行。

部分负荷时,能避免在定风量系统中,再热器的冷热负荷抵消而造成的双重能量消耗。如考虑到系统设备的同时使用系统,能使VAV末端系统总风量减少,节省大量风机水泵的电能。

2.2 组合灵活

VAV末端结构紧凑,机组组合灵活。

按设备的使用功能分,机组有单风道、双风道、热水再热、电热再热,并联风机驱动等不同的末端组合。近空调机需要,机组还可配备静压箱和消声箱和消声器。按设备的控制功能分,机组有气功、电动(模拟/数字)、压力相关型和压力无关型等不同组合。

2.3 静音设计

箱体设计成内壁贴有带保温的消声材料的消声器。箱内通常不设风机,并联风机动力小,噪声低。末端的送风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的可变风量主风机,这样,能使风机静音运转。

在部分负荷时,VAV末端的噪声通常比同风量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低,特别适用于图书馆、演播室、影剧院等场合。

2.4 控制先进

机组进气口设有电子风速传感器,可以根据房间的温度要求,通过压力无关型气动/电动(模拟/数字)控制器调节送风量,温度控制品质好。

2.5 安装方便

与同风量的风柜相比,VAV末端机组结构紧凑,机组高度小于 500MM,有效地增加了机组的安装空间,减少了层高对机组安装的影响。由于冷冻/冷凝水管不进入天花板上部,没有风机盘管的凝水盘,不存在冷凝滴水污损天花板现象。设置在机组侧面或底部的维修孔,使机组的安装、维护和保养更为方便,有效地减少机组的安装和维修成本。

3、VAV末端的基本组合

3.1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这是最简单的变风是末端,仅有一条送风道通过末端设备和送风口向室内送风。根据空调负荷的减少而相应减少,这样可实现对室温,室内最大,最小风量的有效控制,减少风机和制冷机的动力负荷。

这种组合只能对各房间同时加热工冷却,无法实现在同一时期内,对有的房间加热,有的房间冷却。当显热负荷减少时,室内相对湿度也不易控制。因此,仅适用于室内负荷比较稳定。室内相对湿度无严格要求的场合。

3.2 双风道变风量末端

机组具有冷热两个风道,当房间的送风量随着冷负荷的减少而达到最小风量时,开启热风阀,向房间补充热量,使系统的负荷得到有效的调节。

这种组合,对房间的负荷适应性强,能满足有的房间加热,有的房间冷却的要求。由于负荷得到补偿,最小风量得到控制,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但系统需增加一条风道,设备费和运行费将有所提高。

3.3 热水再热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在单风道变风量末端机组上,串联一热水再热盘管即成。当系统风量达到最小设定值,而仍需要下调室内的空气参数时,一次风可通过热水加热器再热、送入房间,达到维持室内空气参数的目的。

这种末端对房间的调节,基本与双管末端类似,但系统需敷设热水管,设备费和运行费也有气提高。

3.4 电热再热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由单风道变风量末端串联一电热盘管组合而成,其加热工作原理与串联热水盘管相同。

3.5 并联风机驱动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由单风道变风量末端并联一离心风机组合而成,当系统送风量达到最小设定值,而仍需要下调室内的空气参数时,启动一并联风机,吸取吊顶中的回风,送入机组内,与冷气流混合后送入房间。一次风与回风的混合,可有效地节省能量,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气流分布。

3.6 并联风机驱动热水再热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在并联风机驱动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上,串联一热水再热盘管组合而成。当系统送风量达到最小设定值,而仍需要下调室内的空气参数时,启动一并联风机,吸取吊顶中的回风,送入机组内,与冷气混合后通过回热器再热,送入房间。

3.7 并联风机驱动电热再热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在并联风机驱动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上,串联一电热盘管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与3.6节同。

4、VAV末端的部件结构

4.1 箱体采用薄形设计,由镀锌板外壳制成,内衬厚度为25-50mm,密度为40kg/m3的玻璃纤维,表面贴有穿孔铝箔,用保温钉固定在面板上的内表面上,具有防火,隔热、隔声和防腐的能力。机壳内的最大风速可达到20m/S.

一次风高压侧管采用圆管或椭圆管,低压侧风管采用滑动法兰连接。机组下侧或两侧,设有通道门,在不影响机组管道连接的情况下,能方便地对风机和电机进行维护保养。

4.2 调节风门

由4-6片对开式叶片组成的节流基本功调节风门,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气流设计。当进口压力为750Pa时,风门的最大泄漏量为额定风量的2%.

在风门叶片伸出轴上设有无需保养的长寿命尼龙自润滑轴承,与执行器连接后,风门能按房间的温度要求,通过温控器控制进气口的一次风量。

一次风的风量采用压力无关型控制器,控制器可在工厂设定。控制区间为100%-10%,控制误差为±5%-±10%,控制精度主要依赖于控制器的型式。

4.3 风速传感器

在机组进口调节风门前设平均风速传感器,提供正比于流量的压差信号,通过压差信号利用图表可直接读得机组一次风的风量,并实现对风门的控制。

最小的一次风压差信号,利用图表可直接读得机组一次风的风量,并实现对风门的控制。

最小的一次风压差信号为25Pa,在典型的一次风流量区间,由平均风速传感器测得的压差,在校正图中的误差为±3%.

4.4 热水盘管

热水盘管具有镀锌钢板壳,铜管套铝片结构,机械涨管。铜管内径为??9.5-12.7mm,铝片片距为1.80-2.54mm,排数为1-4排,每排设一回路,其热量区间为2-18KW.

热水盘客设有放水和放气孔并有左右方向之分,盘管的泄漏压力为180Pa.需要时还可设置电动控制阀,调节水量。

4.5 电热盘管

电热盘管设置在由镀锌钢板组成框架的卧式机组内,安装在VAV末端机组的出口。通常按加热量、电气特性和控制级数进行设计。由80/20镍铬丝制成的电热盘管放在充满二氧化镁的不锈钢管内,由固定的陶瓷轴套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