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供需行为分析及对策(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07
/ 1
 (二)现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由于保险公司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对该产品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研究不足,客户购买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产品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等问题都没有进行良好的分析,因此从供给上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从险种和销售量上看,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手术险、住院医疗和癌症险上。险种的特点是责任范围确定在某一范围,如规定的疾病、指定的医疗服务等。而保障更为综合的险种,如包括手术、住院和治疗等内容在内的综合医疗费用保险则以极其有限的形式存在着,但这几方面却存在着旺盛的市场需求。此外,各公司推出的同类保险产品中,保障范围和限额趋同,可供投保人选择的余地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对保障更为广泛或对某一类疾病保障的需求。目前的这种局面不仅限制了投保人的选择,抑制了旺盛的保险需求,还造成了保险公司同一类险种恶性竞争的局面。
  (三)保险公司缺乏专业人才
  相比于普通的寿险产品,经营医疗保险相对复杂,要求其从业人员在风险管理、医疗服务管理、条款设计、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业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有一批从事风险分析、风险选择和风险鉴别的专业人员,但目前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仍很缺乏,这无疑成为制约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解决商业医疗保险供需矛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以提高人们的认识
  商业保险公司应向公众全方位、多层面的普及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增加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别要宣传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人们对商业医疗保险的认知度。例如,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医疗保险在保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防止保险欺诈,应向投保人宣传最大诚信的重要性及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尽量杜绝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
  (二)重视产品开发策略
  商业保险公司应根据医疗保险的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产品开发策略。使险种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诸如长期护理保险、包括门诊在内的综合保险等,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户投保,以此来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此外,险种开发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群体应开发不同的险种,使险种具有差异化、个性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三)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商业医疗保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对险种设计、核保、核赔费用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高质量管理,保证医疗保险业务的效益。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专业从业人员十分缺乏,现阶段应利用培训、高等院校等多种形式加快人才的培养,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商业医疗保险的事业中;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并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保险、医学、法学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保证商业医疗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