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西方经验及中国路径选择(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2

  4.3信贷风险:贷款亏损准备金对银行贷款定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情况又主要发生在贷款增长迅速,信用风险上升的环境之中。银行往往因为上述不利的经营环境不得不增加贷款亏损准备金,从而使其盈利常常达不到银行的经营目标。正因为如此,银行每对一笔贷款进行定价时均应把贷款亏损准备金的因素考虑进去。

  4.4客户选择权和其他利率风险:银行的许多贷款均含有客户选择权,诸如提前还款权和利率上限这些选择权,均有可能使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即使贷款不包含客户选择权,如果银行的某笔贷款与某项特殊的资金来源不相匹配,它仍有可能面临其他方面的利率风险,因此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必须将上述风险考虑进去。

  4.5利率支付和分摊方法:一笔贷款的还本付息方式及分摊方式对银行的盈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6可贷资金:可贷资金是指银行投入到贷款之中的资本金数量,这部分资金量恰好是银行对其贷款组合和业务融资而必须借入的资金数量。因此,可贷资金减少了银行的利息开支,从而对贷款的定价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太侧重于可贷资金,可能在提高资产报酬率的同时降低银行的股本报酬率,因此银行应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本金纳入贷款定价所考虑的范围之中。

  4.7资本金和盈利目标:在银行的贷款定价过程中,资本金和盈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对银行的全盘业务规划起着统领的功效。

  4.8同业竞争利率:在银行的贷款定价制度中,银行能否及时地了解同业竞争者的定价状况十分重要。银行往往通过市场调查来取得同业竞争者的定价信息。市场调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内容应包括同业不同竞争者对各种信贷产品的不同定价,并需每年更新一次。在贷款定价时,银行如果不考虑竞争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贷款利率过分低于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只能意味着银行贷款定价的失败。因此银行在对贷款定价时,必须在市场竞争因素与盈利两者之间寻找较为理想的平衡点。

  4.9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整体利润:这一因素将银行的信贷客户作为一种整体关系来考虑。换言之,银行不仅仅考虑从某项具体贷款中赚取了多少利润,而且考虑的是银行能从客户与银行的所有业务往来中赚取多少利润。

  针对上述因素,银行在贷款定价的实践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侧重点地考虑影响贷款定价的有关因素并确定适当的定价策略。

  5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策略

  根据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形势,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以贷款定价为核心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

  5.1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需要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合作。为此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分部门核算和考核制度,为合理确定产品的平均费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促进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内部资金利率是调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流向的重要杠杆,在利率逐步形成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对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因而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要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也要更为灵敏,同时兼顾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

  5.2贷款的管理部门需要深入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包括准确的财务状况分析、符合真实情况的贷款分类等),以合理确定贷款定价中的违约成本;要全面把握企业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确定这些业务往来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以及商业银行在提供相应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以供银行在确定贷款价格时参考。

  5.3尽快建立适合银行业务实际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利率市场化环境的适应期后,西方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日渐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尽可能快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参照巴塞尔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利率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高效的利率决策机制、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先进的利率管理信息系统和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等。

  5.4密切关注和监测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动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本外币利率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是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科学利率预测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利率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我国当前实行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影响本外币利率变动的变量将来自于国内外的诸多方面,包括主要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本外币之间以及各种外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等等。

  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其中预测难度最大的是利率周期转折点的预测。但是即便是对最困难的利率预测内容,也可凭借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通过对经济周期、利率周期的历史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经济条件变化的科学认识,运用高级数理统计和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和基本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结果将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5.5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而灵活地进行本外币金融产品定价。商业银行本外币存贷款定价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总行依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并公布本外币的基准利率水平;二是总行确定对各分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浮动权限。例如,对于贷款定价,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需要,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全行的资金成本、存款费用、贷款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同业竞争情况以及贷款的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利率水平。而总行对分行的定价授权,则可依据各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方面因素进行确定。分行在总行授权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可根据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不同客户确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5.6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创造并运用适合本行自身特点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运用利率敏感度分析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国际银行界用以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更新速度很快,已从80年代初简单的缺口分析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和现代的模拟分析(少数西方商业银行已在尝试进行CAPM分析),并且进行压力测试。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到本行的技术和财力承受能力,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各种分析工具,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适合本行特点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对于资金和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大银行来说,应着重开发具有本行特点的高度个性化的动态模拟模型,而尽量不使用共性化的一般性动态模拟模型。

  5.7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商业银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与本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在这方面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是:一是分类和归总本行当前及未来将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包括再定价、收益曲线、基准与期权风险等,并追溯其全部来源;二是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在风险计量方法上,各商业银行也应尽量采用国际银行界的最新计量模型,同时结合本行特性有所创新。对国际通行的VAR方法的采用上不宜生搬硬套,而应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同金融环境、本行的个性特征和战略目标需要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变异。

  5.8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利率管理队伍。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利率管理专家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经济问题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在我国利率日渐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商业银行目标迈进的背景下,无疑地要逐步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利率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安东尼·c·科因等,罗伯特·A·克兰,杰斯·莱德曼.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黄建锋刷率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胡维熊.利率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