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省吸毒劳教人员现状看未来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20
/ 2

吸毒,作为1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910年代以来,我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注目地发展。与此同时,治安问题特别是毒品犯罪和吸毒也日益突出。因此,正确认识这1时期我省吸毒人员的现状,科学地预测发展趋势是10分必要的。
  1、对目前吸毒现状的认识

  1、从总体上观察,毒品案件以及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通过劳动教养的手段进行强制戒毒的人数急剧增加,绝对数增大。近几年来,我省的地方治安状况基本上是稳定的。1993年以前,部分城市虽然已经处理过1些涉毒案件,打击了1批不法涉毒分子,但是毒品犯罪特别是吸毒尚未形成气候。93年以后,随着我省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对外交流中和人财物的大流通中,社会上的1些丑恶现象包括毒品犯罪像黄色的瘟疫1般逐渐地渗透近来。吸毒案件首先在南京、无锡等省内中心城市出现,运送、贩卖、购买、吸食毒品的人数逐年递增,毒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涉毒的地区和范围越来越广,表现出毒品地下市场的巨大诱惑力。根据对江苏省劳教戒毒所的统计调查表明,1993年我省因重复吸毒被收容劳动教养实行强制戒毒的人数只占该所劳教人员总数的0.339%;1994年略有下降在0.153%;1995年、1996年分别提高到4.568%、4.989%;1997年开始猛增到29.7%.这短短的5年中,我省地方治安立案状况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见毒品案件1旦出现,增幅较大,显示出在地方治安问题中所占的比重,大有屡禁不止、屡打不止、屡戒不止、屡惩不止的强劲势头。

  2、从吸毒和初次接触毒品的年龄段分析,仍然是以青少年为主体,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如果按照年收容吸毒劳教人员的绝对数来划分,前5年中我省的吸毒人员可以自然地划分出3个阶梯:第1个阶梯是从1993年到1994年;第2个阶梯是从1995年到1996年;第3个阶梯是从1997年至今。这3个自然形成的阶梯中,吸毒人员收容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0.14岁、26.12岁和23岁,而他们实际接触毒品的时间还可以往前推移1——8年,18岁以下首次接触毒品的占到20%.女子劳教队曾有1名吸毒人员,14岁南下广州的时候,在她人的诱惑下“品尝”到毒品的滋味。劳教人员杨某,生于1979年2月,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1997年8月103日,伙同谢某(女性、18岁)、张某(女性、17岁)在谢某的暂住处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因为谢某曾经多次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并处以罚款,故处以劳动教养2年。这中低龄化的趋势,潜在地表现出毒品在我省青少年中的诱惑力和危害程度,任其发展极其有可能使毒品市场扩大到学校、工厂、商店和家庭,侵蚀和毒害下1代。

  3、从吸毒劳教人员的构成看,1是无正当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私营业主多;2是“多进宫”人员和屡戒屡吸的多;3是“问题家庭”的成员多。根据现有资料,我省吸毒劳教人员当中,无正当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占55%、私营业主占25%,两项合计达到80%.说明这些人多数不能够做工和继续升学,或者是通过各种方法是先富裕起来的人,他们职业无固定、手头有闲钱,平时经常出入舞厅、饭店、按摩美容场所,来钱容易、花得痛快,易感染上吸毒的恶习。况且在吸毒人员当中,受到过刑事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的“多进宫”人员比例高达55.7%;因为吸毒而受到过治安处罚的100%.他们对于1般的处罚无动于衷,不以为是,只图1时间的快乐。而“问题家庭”的成员则情况比较复杂1些,有的是单亲家庭缺乏父(母)之爱;有的是隔代抚养缺乏教养;有的是离婚、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睦;还有个别的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成员当中本身就有品行不端、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者。女子劳教队56名吸毒人员当中有15人结过婚,但是有8人办了离婚手续、4人感情破裂,另有3人是受丈夫的影响而吸食毒品的。

  4、从吸毒的形式看,单个吸食的少、群体吸食的多,带有松散型团伙的苗头。吸毒人员常以亲缘、同学、同乡、同事关系为纽带,相互勾结、共同吸食,使吸毒违法行为较之其他更容易得到蔓延扩散开来。家住南京市的无业人员丁某及其妻子、弟弟屡次在家中注射毒品并且容留他人到家注射毒品。无锡市无业人员陆某,1996年3月与9月从上海两次购买毒品60克,不仅提供给自己的弟弟吸毒,同时又贩卖给李某、张某、许某等亲朋好友;陆某的弟弟多次介绍朋友到家中参加吸食,使得这支吸毒队伍像滚雪球1样越滚越大发展到210多人。在吸毒劳教人员当中,有30%的人是吸贩结合,或直接贩卖、或提供场所容留吸食、或居间介绍他人吸毒。毒品犯罪从筹集资金、拉拢团伙、寻找买(卖)、确定吸食场所形成了贩吸有机链,其配合的默契程度不亚于有组织犯罪。特别是1些以贩养吸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不仅把低价购买、高价卖出作为自己获取毒资维持吸毒的主要来源,他们在寻找卖家、贩卖毒品的过程中,又发展了1批又1批的新的吸毒人员,造成毒品的扩散,并以毒品为中心自发地组成了1个松散型的吸毒队伍。

  5、从社会危害性上认识,毒品违法犯罪常常与其他刑事犯罪活动错综交织在1起,有的互为诱因,吸毒诱发出大量的社会治安问题。吸毒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少则万元、多则上百万。吸毒人员长期吸毒,积蓄耗尽、入不敷出,则开始偷盗、抢劫、赌博、蒙骗、敲诈、卖淫、甚至于是杀人,毒化社会风气,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据对女性吸毒劳教人员调查,87.5%的人都曾经有过非法性行为。无锡市的袁某,夫妻两人在吸毒期间,不仅变卖了经营的酒店,还强行向自己的父母索要30万做毒资,4年时间吸毒耗资150万元。由于家贫如洗、加上毒瘾难以控制,丈夫提出来让妻子买淫。无业人员孙某自1995年以来长期吸毒,苦于没有资金,甘愿冒着风险,为无锡毒贩王书军到上海去运输毒品。妻子陈某在他的影响下吸毒,毒瘾发作后缺钱,走上了盗窃的道路。

  2、对我省吸毒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

  依法治省、发展经济、稳定大局是2101世纪江苏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们控制和遏制毒品问题超常规增长的有利因素。但是,从国际、国内背景上分析,世界毒品泛滥成灾,贩毒活动日益猖獗,社会闲散人员、私营业主和部分青少年个体素质不高,社会控制机能弱化,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吸毒问题在1段的时间内必然处于突出的位置。

  1、吸毒的主体仍将以社会闲散人员、私营业主和青少年为骨干,迅速吸收流失学生、差生和先富裕起来的农民。

  2、吸毒成员发展迅速,松散型团队越加紧密,持有毒品的人、贩毒分子居于核心地位。

  3、女性吸毒人员增加较多,比例上升。

  4、毒品市场从大、中城市,延伸进富裕乡镇。

  5、吸毒人员增加,刺激毒品市场的繁荣和毒品交易的进1步活跃,也为毒品的有组织犯罪和黑势力渗透创造了条件。

  6、在某些地区和某些吸毒人群中,吸毒、贩毒将会与其他刑事犯罪活动溶为1体。

  7、戒毒人员大量涌进社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

  根据以上分析,从现在起到2OO8年的10年间,前5年的重点是堵源截流、严格控制毒品流入的渠道,对贩毒分子1律从紧、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对涉毒人员从严查处,查深、查细、查透;对重复吸毒人员1律劳动教养,通过劳动教养强制戒除毒瘾;并且要尽快出台综合治理毒品违法犯罪的政策、法规和办法,做到齐抓共管。后5年重点是抓巩固,坚持做到打击1片、整顿1片、治理1片、巩固1片。如果各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则有可能遏制住涉毒犯罪与吸毒上升的势头,将吸毒控制在1定的范围里。再经过数10年的努力,待我省的整体经济实力进1步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更加丰盛、社会防范控制机能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得到普遍落实、全省公民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省吸毒人员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北大法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