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05
/ 2
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对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将培养复合型人才放在重要位置,抓出实效。复合型人才,就是一个人有多种才能和本领,除了具备良好的本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同时必须有很好的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高等院校应该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需施教,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以顺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应运而生,既拥有核心职业技能,又具备了一种或一种以上辅助职业技能的管理型、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核心职业技能体现了从业者职业发展的核心优势,理论上能使其基本适应相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同时,根据个体自身的职业发展取向和人才市场的实际要求,从业者选择掌握其他一种或几种的“辅助技能”,这是提高其从业能力和从业范围的有效手段,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并且供不应求。 
一、目前复合型人才欠缺的原因
主要有:1、历史及外部原因,表现在专业非常单一。长期以来,固有的大学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是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已经出现有的专业过剩,就业困难,不得不转行的趋势。国家缺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制,或者正在探索实验进行之中。2、认识不够到位,偏重于人才量的增加而对质的要求难以落实。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用有一个过程,对其地位、作用的认识也需逐步深化。工作量大不断要求增配人手,用人单位往往采取临时招聘办法补充进来。3、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既精通外语、又熟悉某个专业业务的人才不多;年龄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第二学历或第二职称人数偏少;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的职工,亟需实施继续教育和从业技能、执业资格培训。4、人才外流时有发生。受到外地域单位优惠政策的吸引,具有高级职称及注册执业资格、工作急需的高级人才外流时有发生。人才配置不尽合理,个别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思考
(一)重点大学培养与世界接轨的研究复合型人才
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按照“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的原则制定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思路,结合学校“十五”规划,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制定了一项“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强能力的富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7个创新模块的改革实施。即1、跨学院和专业共同设置。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与世界接轨的研究复合型人才的经费配置应该高出一般专业经费有的大学经费按一个学生年均2000元的标准拨发,高出一般专业经费标准500元左右,2、重点资助研究复合型人才教学项目优先立项,重点资助等倾斜政策。3、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主干课程采用外语与中文两种语言教学;引领学生直接学习经典原著,并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系统地研读几十到上百本的中外名著。为此,可以建设了一个专门的典籍书库。掌握外语并熟练地运用它,是学好走向世界学习的基本前提。多年来,这恰恰是培养国际人才难过的关。4、选派知名教授和外籍教授主讲,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动态淘汰制度,“掉队者”转到了其它专业学习。6、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国留学等外语水平的要求外国著名大学衡量中国本科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托福、雅思和日语2级,而不是什么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外语专业的专四、专八级。如果去发达国家名牌大学进修、读研究生、读博士,要求托福、雅思和日语2级1级水平,全部课程教材都是用外语上课,论文也要求用外语发表。例如,武汉大学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就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功。在武汉大学现有的93个专业中,办了7个试验班,令人瞩目:学经济的毕业生,考上了北大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学法语的同学,成批地留学欧洲著名商学院;学历史的同学,必修《初等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1]这些试验班探索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武大要推广这一成功经验,使之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二)普通大学培养社会紧缺的热门专业应用类型复合型人才
普通大学包括现在的二本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相当于日本的专门大学、短期大学等院校,办学方针要求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而不是有什么学科带头人就设置什么学科,而是本地区缺什么职业岗位的技术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职业针对性很强,因而总是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主要包括4个创新模块的改革实施。即1、以需定培。每年都要到各企事业单位、到人才招聘市场去调查了解社会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去确定自己招生的专业种类和人数。2、灵活开办专业。学生在学校就被“预订”完了的“热门专业”, 或者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就与企业订下了“就业协议书” 一到用人单位就能顶岗,没有过渡期。”。如“商场管理”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艺、花卉园林、工业设计等,它们包括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首饰设计与工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园林、印刷技术与工艺、物流管理等等。3、“双师型”教师人才,“三明治”教学模式。何谓“双师型”?“双师型”有两层意思,从教师结构来说,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从教师个体来说,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技师或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人才的目标,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专门留出三分之一的编制,来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程师、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教师。大学毕业在该校任教,至少要有一年的企业工龄。从事技术教学的教师,要主持两个以上技术项目。所谓“三明治”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传授文化知识,变成“教、学、做”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时安排上,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要保持1:1的比例。边教边学边做,是学校教学的最大特色。4、“双证书、1+N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合格才能毕业。各个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建立足够面积和实施的特殊的课堂。例如“工业中心”、“农业中心”、“美发美容中心”、“时装设计中心”“电子中心”、“美食中心”、“汽车检修及驾驶培训中心”等等实训基地,里面包括N个“车间”,如金工车间、电气焊车间维修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等、产品设计模型车间、园林艺术与花卉保鲜实训室、星级酒店管理总台清点钞票、发票,套房、烹饪实训室、橱窗、灯具、电路设计、检修电气线路实训室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宝存.关于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断想[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
[3]和学新,张利钧.关于创新及创新人才标准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7.
[4]卢宏明.试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
[5]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
[6]卢宏明,阎玉科,庞风民.论创新型人才特征及培养关键[J].江苏高教,2004.
[7]顾玉林.多科性大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冉景亮,吴绍琪.复合型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6.
[9]《武汉大学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N]湖北日报,2001/07/06 或http://www.sina.com.cn )
[10]李思敏 给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年03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建环学院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