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02
/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目前,国家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那么,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真正地行动起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呢?在此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蕴藏着无穷的动力。兴趣一旦产生,就会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巨大精神力量,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确是如此,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其他学科亦然),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欢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放飞思维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在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手工制作一些小汽车,轮子可以是各种形状。第二天,同学们带来的制作,车轮子有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等,上课时,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小车子在讲台上“行驶”,只见这些小车子在讲台上一上一下地跳舞,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够平稳地“行驶”。这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从自己动手过程中,很快提升了学习兴趣,激起思维的层层涟漪,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美好情感。
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先出示几条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的使用情况,让学生边读边想。
1、小明体重是50吨。
2、教室的面积是65平方厘米。
3、丁老师的身高172米。
显而易见,这些单位的使用跟学生所掌握的生活常识是矛盾的,不能正确掌握各种单位的正确使用,会在生活中闹笑话。学生在这种矛盾的激化下,情绪高涨,对将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对称美、辩证美、概括美等),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时常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等,这些也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就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极大的发挥积极主动性,掌握新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现自我
长期以来,教师将“指导”、“控制”学生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似乎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讲授知识、传递知识。其实,对学生控制过多会带来严重后果:学生疏于独立思考,拒绝表现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表现自我的机会呢?
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合作探究它的排列规律;在教学口算时,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高,不仅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同一问题。
如: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的第四题:
我国国土面积海拔高度划分的情况如下(单位:米)

(1)海拔在1000m及1000m以下的面积共占多少?
(2)海拔在1000m以上的面积共占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第(1)小题学生通过加法,计算出结果为 ;第(2)小题上黑板板演的两名同学根据第(1)小题的解法,列出算式: ,经过通分、计算,得出结果为 。集体订正时,同学们都夸这两位同学算得对,我也表扬了他们。但我转而又问:“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都陷入了凝神思考中。一会儿,一个同学举起了手,略有紧张,他说:“把我国国土面积看做单位单位‘1’,要算海拔在1000m以上的面积共占多少,可以从单位‘1’里减去1000m及1000m以下的面积所占的份数,列出算式是 。”讲完后,班里的其他同学纷纷做出了肯定,我也表扬了他独立思考,想出了比前面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他笑着坐了下去,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习题,使学生乐学、爱学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几乎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学生都会遇到习题,课下也不可避免地进行着各种练习。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创造能力最积极地反映出来。但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题海战术”的问题,切勿让学生“疲于做题”,否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充分发挥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习题的设计和选择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趣味性和多样性。
内容有趣和形式多样的习题,既可以使学生的解答过程变得生动,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探究,还可以通过习题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开拓学生的思维。
2、层次性和针对性。
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习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及时地、循序渐进地巩固新知,又能让学生尽快地、有效地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开放性。
以往的习题设计,解答时大都套用常规思路,妨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尤其重视一题多解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解答,并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真正体现。
如下面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我们学校原计划购买8个篮球,每个64元,现在决定从买篮球的钱中拿出256元购买其他体育用品,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篮球?
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和数量关系,尽量去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解法1:(8×64-256)÷64
解法2:8-256÷64
解法3: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根据题意,列方程:
64X = 8×64-256
解法4: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根据题意,列方程:
64X + 256 = 8×64
本题上述各种解法,思维分析过程不同,解法和运算过程也不相同。解法1是一般的思维和常规解法。解法3、4是列方程的解法。解法2虽是算术方法,但解题思路新颖,方法过程简便。当一个学生说出这个解题思路:“把拿出的256元看成是少买了几个篮球的钱,再用计划购买的篮球数减掉少买的篮球数所得的差,就是所求的答案。”解释完后,全班同学连连点头,纷纷称赞这个同学的解题思路独特又有新意。
因此,在教学中多进行这种练习,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争论中,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和独特的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既可加深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认识,又能训练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个自己掌控课堂的小主人。
四、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状况,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等功能,不仅可以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更加高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统计图》等内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做到静动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
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他们乐学、爱学、善学、会学,为他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领域、挑战明天作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四十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