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到生动的一堂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01
/ 2

摘要:初一语文下册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简单的自读课文,教师通过趣味导入,对号入座,总结方法,课后训练四个过程,将教本内容和作文训练相结合,使简单的一堂课变得生动活泼,扩大了知识容量,也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关键词:简单;生动;趣味导入;对号入座;总结方;课后训练

初一语文下册的自读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很简单的一篇课文,但从作文中人物及细节描写的训练而言,这又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怎样将这篇简单的课文生动的传递给学生,让他从中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呢?

一、趣味导入

打铃上课,学生都坐在座位上等着我上新课。我一反常态,很严肃的叫一位男生站立起来,那个男孩一脸的诧异,全班学生看看我,又看看同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男孩楞了几秒,忐忑不安的缓缓站了起来,大家盯着我,等着我发话。我依然面不改色的冷冷发话: “到教室外去,把门关上。”那个男孩有点生气了,但出于对老师权威的尊重,还是走出了教室,只不过将教室门很用力的“啪”的一声关上。在教室内的我,这时露出了笑容。我乐呵呵的叫那个男孩的同桌把他叫进来。全班这时都放松了,知道老师在开玩笑了。那个男孩也笑着走了进来。我说:“刚才大家的心都绷紧了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同学的表情?”大家立即来了精神,教室里沸腾着,我招呼了几次才基本静下来。

我接着说到:“把刚才你所观察到的描写下来,要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大家都热情高涨的开始动笔了。我安排那个被叫出去的男生在黑板上写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几分钟后,不少的学生举手示意写完了。我于是抽选了几位来念,发现平时写不好的同学明显有了些进步,但观察的角度依然普遍较窄,如一位学生写:“某某同学突然被老师叫起来,他吓得楞了几秒,心里想自己是不是被老师抓住了什么把柄,怎么就只叫他一个站起来?老师的表情又那么严肃,今天惨啦!更恐怖的是老师居然叫他出去。他很生气的出去了,把门摔的好响了。”

粗看没多大的问题,但细看就发现除了心理描写外,其他的细节描写甚少。针对这个普遍问题,我让全班同学谦虚的向法国作家莫泊桑学习,一起来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观察及描写。

二、对号入座

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作者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来一会,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下来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让学生找出“第一个”“过了一会”“接着”“渐渐地”这些语言标志,并且勾画下来。接着各小组讨论人物描写,对比课文插图,将各个人物对号入座。

于是以前枯燥的归纳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变得生动有趣,各小组都激烈的讨论着。但不久,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放在了究竟谁才是都德和莫泊桑的头上来。因为莫泊桑是观察者,作者,对他自己的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不到,而对都德的描写是“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胡子连成一片……”插图中的人物的头发却没有披到肩上,和胡子连成一片。最后大家一致肯定站在最后面的角落里的是莫泊桑,因为那个位置适合观察人物,而没有画出都德最小的头以及和胡子连成一片的头发的插图,该是一大败笔。

这个大胆的质疑是我最初没有预料到的,也恰恰证明了学生观察的细致,思维的缜密。我在学生的带动下,临时增加了一个作业,就是修改插图,看看谁做的更好。

三、总结方法

针对学生在人物描写中观察狭窄,方法单一,描写呆板的问题。我让各讨论小组总结莫泊桑能成功的描写人物的原因。

大家总结出:首先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同中求异。同样都是作家,并且志趣相投,但却各不相同。如本文同样写近视,但写都德是: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写左拉是: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其次是重视细节描写,比如写福楼拜的步幅大: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对于衣裤的细节描写就表现出了福楼拜的特点。再有就是修辞的生动。传统的习作在人物的描写上往往会写大大的眼睛象天上闪烁的星星,或者象珍贵的宝石,脸蛋象红苹果等等。这些修辞老套而且极易重复。本文在人物修辞上却别具匠心。生动的修辞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课后训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训练片段作文,只好改成家庭作业。那就是观察自己的同桌,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尤其注意细节描写,还要有新颖、准确的修辞。安排好后,让全班在歌曲《同桌的你》的伴奏下,观察自己的同桌,相互画一张画像赠送。于是在轻松的氛围中,一堂课结束了。

在这堂课中,我借助于小游戏、插图、绘画等手段,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会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还学会援疑质理,不尽信书。从课文延伸到写作训练,最大限度的挖掘这堂课的学习价值,做到了从简单到生动。

参考文献:《初中语文发展性学习课堂策略(新课标)》(戴余金编 宁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