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02
/ 2
一、检察文化概述
(一)什么是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产物,是检察官群体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创造的能够体现检察职业特点、符合检察事业发展规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传承了文化的普遍本质和特性,承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性质。首先,它归属于检察官这一独特的群体。其次,它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再次,它是检察事业发展历史积累的产物。最后,它表现为独特的物质形态,如检徽、检服等;独特的制度形态,如检委会、检察官宣誓等;独特的行为文化,如公诉、批捕、诉讼监督等;独特的精神文化,如廉洁、公正、忠诚等。
(二)检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检察文化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娱悦作用
文化娱人,检察文化也不例外。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人员,面对广大群众的殷殷期望、面对各级权力的威仪、面对情与法的挣扎、面对来自家庭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每天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其心理负荷相当沉重,良好轻松的文化氛围能够帮助检察干警找到心理释放的空间、机会和方法,令身心愉悦,利于其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力,促进干警身心健康成长。
2、导向作用
检察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内,帮助干警确立正确的方向,防止社会上各种不利因素的误导;对外,通过对检察干警的影响进一步辐射到干警家属、亲朋好友及其他与检察干警接触过的人和单位,甚至可以通过第一个辐射圈逐步外扩,自内而外,把公正、廉洁、文明、团结、向上、和谐的主旋律像电波一样向全社会不断传导,消弭各类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深深影响全社会的行为。
3、激励作用
检察文化能够创造崇高的精神力量,感染检察官的身心,使之振奋精神、奋发向上,为检察事业努力拼搏。
4、塑造作用
检察文化不仅在思想上不断激励检察官公正廉洁、奋发有为,而且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它“对检察官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品行习惯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①,它着眼于检察文化整体,立足于人性的不断完善,内化于坚强智慧的心智,外化于廉洁公正、文明规范的行为模式,投射出检察官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检察官群体的检察理念、法律价值观念,塑造出典型的检察官群体形象。
5、约束作用
检察文化以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潜在的行为准则来约束和规范干警的思想和言行。检察机关以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为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而不懈奋斗。所有有利于这一愿景的行为都是广大干警所认同、所积极追寻的,所有有损这一愿景的行为都是广大干警所否认、所排斥的,每个人都自觉参照这一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可以说,检察文化为检察干警树立了一个看不见的思想和行为标尺,时刻约束着大家。
6、整合作用
检察文化的整合作用“是指把检察文化的不同要素或部分调整成为一个系统,使之成为一个精致的网络”①,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资源的能量和优势,促进检察工作良性运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我整合,即“把分散的检察文化特质整合,使之成为结构和谐的检察文化系统”①,如,廉洁从检的纪律、各项禁令与团队精神、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建设之间的整合;二是对检察官个体的理念和行为的整合,如,不同的干警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人生阅历、生活习惯、成长背景等都不尽相同,但可以促使其对检察工作、检察官群体、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产生趋同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三是对各部门资源的整合,如,良好的检察管理文化能够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将最珍贵的资源放在最需要的工作中,使各部门各司其职,达到最佳的配置,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率。
7、凝聚作用
检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检察事业和检察官群体中,通过对检察官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检察文化的传播和培育,使检察干警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集体感和自豪感,使每一位干警都心系全院发展、心计检察事业、心想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集中一切力量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8、沟通作用
研究表明,处于共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在特定情景下能够合理预知可能的行为模式和即将产生的后果,无须表达就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反应,并且这一反应会在群体成员间反复复制,以相同或相似的模式传递,并获得成员的认可。检察文化能够在无声中将信息进行传达和沟通,例如,在检察内网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无需专门交流,所有工作人员都会每周一浏览一周工作安排,每天首先浏览通知通告,每天查收邮件等等,这就是特定的办公环境下营造出来的检察文化作用的一种。再如,侦查部门进行侦查活动,在办案过程中,无须事先商议,便能够做到统一着装、严守纪律、文明办案、遵守禁令。
二、如何做好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博大精深,作用强大,意义深远,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检察院,做好检察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发展人本文化
归根结蒂,人是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一切。检察文化是检察官群体在从事检察工作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还要以服务检察官、服务检察事业为根本。因此,在基层检察文化的建设中,首先就要发展人本文化。一是以感情为基础、以业余文化生活为依托,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关爱活动等,释放干警的压力,增进干警之间的感情,增加默契,培养集体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二是以现有岗位为基础,以创新、规范机制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检察人才成长氛围,快速培养、造就各部门需要的优秀人才,形成流通有序、人人有望、畅通无阻的人才培养、成长和发展渠道,使每个岗位上的干警都有充足的动力,每项工作都有创新发展的源泉。

(二)以“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为基本理念,正本清源,铸造核心检察文化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法律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以法律为准绳,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基本理念,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首先,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基础,着重塑造检察职业理念。其次,以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着重塑造检察官清正廉明的文化人格。最后,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历史进步潮流的法律理念、价值观念来规范、协调检察干警的思想认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要求,铸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检察文化。
(三)以学习型检察院建设为契机,打造善学、乐学的学习文化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成果,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检察机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检察院建设为检察官成长、成才、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了条件、机遇和方法,也为检察事业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基层检察院要牢牢把握好这个机遇,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时事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社会、把握大局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通过综合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以各类考核、比武、竞争上岗等为方法,打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工作文化
没有比较,就没有落差。基层检察院无论是案源、案件数量、办公条件,还是人才队伍,都无法和上级院相比,地区差异也很大,如果总是局限于辖区状况,必然造成各项工作滞后,冲劲和动力缺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基层检察院,要不断克服自身条件限制,主动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和条件,积极参加、组织各类考核、比武、竞争等活动,通过活动找不足,通过比较找差距,通过竞争进行学习提高,在院内、院外打造积极向上、敢于创先争优的工作文化,并通过实践使之植入干警的意识中,进而促进检察官个人与检察事业的双丰收。
(五)不断完善各类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文化
人本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本质,检察理念是检察文化的核心,各类体制、机制是检察文化的基础。人本思想和先进理念都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运行来实现、控制和落实。因此,不断完善各类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检察院管理文化,是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废除旧制度、引进新制度,不断更新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型检察院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和措施;通过培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吸纳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实管理人才。
(六)不断规范检察官文明言行,培育检察官行为文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外化。检察文化,指引着检察官的行为举止;检察官行为体现着检察文化。基层院要严格要求检察干警,努力塑造良好的检察官行为文化。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推行检察官文明用语,规范检察官的语言,把美丽形象留给当事人、留给法庭、留给社会;二是规范检察官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让文明行为成为所有检察官的统一标志,深入人心。就像军人一样,脱了军装,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军人的作风;就像艺术家,没有标签,人们也能感受到高雅的气息。检察官也要创造自己的行为文化,让它成为公平正义和法治的形象大使。
(七)以改善办公环境为契机,加强检察物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检察文化氛围
简单朴素的办公条件,给人清廉的印象;整齐清洁的办公环境,给人以干练的印象;光线明亮的办公环境,给人以豁达、公正的印象;威严高大的办公设施,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文化气息浓厚的办公环境,给人以儒雅、渊博的印象;现代化的设施、发达的网络,给人以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先进印象……检察机关的办公环境,从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不断向外传达着一种信息。因此,基层院也应当在办公环境的建设上多做思考,让庄严、公正、清廉、渊博、先进、和谐、为民、法治的理念和信息从中传达出来,督促检察干警公正履职,威慑罪犯改过自新遵纪守法,抚恤温暖群众。
总之,检察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基层检察院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内练本领、外塑形象,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新时期下基层检察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检察文化的法理阐释》.《法制与社会》,2008,01(下):第104页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