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双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后的左前降支TIMI血流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