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情暖万家——“山东好乡医”事迹纵览(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1977年,18岁的刘庆民有了一份令人羡慕工作——在山村中学当教师,本应该就此过上衣食无忧、安定惬意的生活。但是一想起周边几个村却没有一个医生,乡亲们每每得了病,不论路途多远、不管天气多恶劣,都得用担架抬着去县里医治,刘庆民的心里便总是堵得难受。1979年.他在隈泉村开办了第一家诊所,并立下誓言,24小时随时出诊。为不让患者久等,两轮的车子成了刘庆民行医路上的亲密战友。他提供医疗服务的另外7个村子,距离他家最近的一二里地,最远的十多里。多年行医路上,他骑坏了6辆自行车、7辆摩托车。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外出行医了,从熟睡中被叫起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这片村庄本来就偏僻,患者遇上紧急情况能咋办呢,赶上救命的要紧事,一分钟都不能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