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照今人——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万历十五年,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年份,但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看似平静的一年却预示着中华民族以后的种种灾难与最后的梦魇。黄仁字用心良苦,他抽丝剥茧般地为我们展现了明代政治制度中的种种弊端与朝廷中的矛盾。纵观各朝制度,从汉代起大多数朝代都把儒家经典列为必读书目,把文官作为行政支柱,如果说这种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起始于北宋的话,那么到了明朝可谓演绎到了极致,文官蔑视武官的程度也是到了极致,武官大多是一介草莽,目不识丁。那些文官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他们一旦统治这个帝国也就必将把他们的那些伦理道德定为标准,让全国不论是他们看来的贱民还是各个地方官员都向他们看齐。但这种思想在处理国事上并没有给整个文官集团带来何种优势,在真正涉及到军事决策与经济民生政策时,他们又因低能而束手无策,于是异见纷纷,无法调和,甚至他们不依靠法律,而仅凭所谓的道德标准判断极恶与极善。正因为以“四书”中宣扬的精神为治国框架,他们就必得借助于种种仪式来为皇帝、各个臣僚灌输这种思想。经筵即是着眼点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