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78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2.4±4.2)岁;男性患者为41例,女性为3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采取常规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和对照组(n=39,仅采取常规干预模式)。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癌因性疲乏量表(中文版)》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研究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批准文号:WDL201700112),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t=0.299,P=0.766),SDS评分(t=0.042,P=0.967),治疗依从率(χ2=0.051,P=0.821),PSQI评分(t=0.083,P=0.934),癌因性疲乏评分(t=0.260,P=0.79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t=0.089、P=0.930,t=0.051、P=0.959,t=0.057、P=0.954,t=0.101、P=0.92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4±4.2)和(40.6±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7±5.0)和(48.3±4.8)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5、P<0.001,t=7.565、P<0.001)。③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2.1%(3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23/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P=0.025)。④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及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8.4±1.3)和(22.8±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1.4)和(41.7±7.4)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4、P<0.001,t=12.210、P<0.001)。⑤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维度评分分别为(14.9±3.3)、(14.7±3.0)、(16.4±3.7)和(16.5±4.1)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3.1)、(12.2±2.8)、(14.3±3.4)和(14.3±3.9)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4,t=3.880、P<0.001,t=2.681、P=0.009,t=2.432、P=0.017)。⑥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18/39),显著低于对照组69.2%(27/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具有较好效果。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