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包裹乳头癌(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亦称为囊乳头癌。也可称为包被乳头癌.为乳头癌的一种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乳头结构,界限清楚。与普通乳头癌不同,包裹乳头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膨胀浸润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标签: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乳头黏液化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子宫内膜黏液化生性病变,被认为可能是低级别子宫内膜腺癌的癌前病变。由于细胞学异型和结构变化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小的、破碎的活检标本中,可能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收集2例绝经后女性发生的子宫内膜乳头黏液化生,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KRAS突变的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乳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在组织形态上应与硬化性肺细胞、细支气管腺瘤、肺泡性腺瘤、乳头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年轻男性肺乳头腺瘤病例,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乳头腺瘤是肺部罕见的良性肿瘤,该文报道1例。患者女,56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由具有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构成,细胞大小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核仁,细胞异型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Napsin A,不表达CK20、CK5/6、p63、p40和p53,Ki-67阳性指数很低。肺乳头腺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其形态学特点极易误诊,需与肺乳头腺癌及转移甲状腺乳头癌等肿瘤鉴别,临床予局部手术切除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结果55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共64个病灶,其中病灶边界不清41例,密度不均43例,合并钙化36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4例,粗颗粒状钙化12例,混合钙化10例),增强后岛样强化21例,晕环征16例,合并结节甲状腺肿3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能更好的评价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侵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最常采取的治疗措施就是手术治疗,再配合放射核素等辅助治疗。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癌的治疗更加的规范,更加的个体化,临床上也有很多关于甲状腺乳头癌的研究,多在寻求探索治疗甲状腺乳头癌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掌握PTMC发病特点,才能制定有效的诊治方案;能够采集高分辨率超声图像的B超检查是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明确PTMC术前诊断;精准的治疗方案能有有效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率、减少治疗副作用。

  • 标签: PTMC 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乳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手术并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实乳头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胰腺实乳头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1∶7;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征影像学表现对胰腺实乳头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7.14%。术后病理可见特征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是胰腺实乳头的确诊手段。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4~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均生存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乳头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病理学,临床 预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乳头(SSPBT)的超声及MRI特点,探讨超声和MRI诊断SSPB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SSPBT患者的病史,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及MRI特征,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SSPBT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3±5.3)岁(25~44岁),7例(87.5%)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2例(25.0%)血清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双侧肿块8例,其中5例为双侧SSPBT;2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交界乳头;1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囊腺瘤。SSPBT患者卵巢表面赘生物多呈菜花样、乳头、粟粒样等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肿块,其中5枚SSPBT(38.5%,5/13)在肿块或肿块旁见卵巢或卵巢样组织,1枚提示卵巢边界不清,2枚漏诊,2枚误诊为输卵管来源肿瘤。肿瘤最大径线平均值为(96.1±22.7)mm,多表现为中低、中等或混合回声,6枚提示星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术前MRI提示肿块以囊实为主,多见分隔和乳头。囊成分T1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成分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成分明显强化,囊成分无强化。结论:SSPBT发病年龄轻,双侧多发,超声诊断早期SSPBT可能比MRI更有优势。

  • 标签: 浆液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乳头 超声 磁共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假乳头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胰腺实-假乳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接受CT检查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评估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在3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5例,胰体部7例,胰尾部8例。实5例,囊实18例,囊7例。结论SPTP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CT在胰腺实乳头中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乳头10例患者的CT资料,全部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动脉期实部分略有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但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乳头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CT特征并注意其与无功能胰岛细胞、黏液囊腺瘤(癌)、浆液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假囊肿等进行鉴别,术前一般可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影像学诊断胰腺实乳头(SPNP),解读本病的良恶性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20.2~2021.3确诊成SPNP的50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病良恶性的预测因素。结果:胰体尾部是SPNP的好发位置,形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带有包膜也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过MRI检查能清晰的显现出这个特征,增强扫描后明显增强。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0岁、肿瘤≥4㎝、包膜缺损、包膜分叶状均不是SPNP良恶性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具SPNP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经CT与MRI检查发现其有明显特征,术前评估SPNP良恶性能指导患者治疗,促进其病情转归。

  • 标签: []SPNP MRI诊断 良恶性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与直径≥2 cm甲状腺乳头癌(PTC)之间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直径≤9 cm PTC患者(n=1 404)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PTMC组和直径≥2 cm PTC组,直径≥2 cm PTC再以4 cm为界分为2个亚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 404例,其中PTMC组1 001例(71.3%),直径≥2 cm PTC组403例(28.7%),中位随访时间为43.00(8.00~94.00)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双叶、多灶、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体重指数、术后死亡、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组、2 cm≤直径≤4 cm PTC组、4 cm<直径≤9 cm PTC组在年龄、血清TSH水平、双叶、多灶、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减小、肿瘤直径增大、双叶、多灶和腺体外浸润;影响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减小和腺体外浸润;影响PTM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腺体外浸润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和肿瘤直径增大。(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是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增大是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和直径≥2 cm PTC临床病理特点差异明显,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鼻腔鼻窦乳头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从我医院选取2009年12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鼻腔鼻窦乳头患者的病例为分析的依据,共计68例。通过对患者进行CT检测、原位杂交HPV检查等常规检查,对患者的的病症进行确诊,按照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将68例患者分为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诊治。结果A组22例患者,12例治愈,另有3例有所好转,治愈率达54.55%;B组患者23例,19例治愈,好转2例,治愈率达82.60%;C组患者23例,21例治愈,好转2例,治愈率达91.30%。结论通过三组治疗,我们发现在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疾病中,采用镜手术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望能够在今后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青霉素 CT检测 鼻内镜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伴腺样囊特征的人乳头病毒(HPV)相关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患者为女性,85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加重1 d入院,内窥镜显示“左侧下鼻甲前段呈血管样外观,右侧未见异常”;CT检查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强阳性,HPV16/18 m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