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线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98例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值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和治疗组50例(穴位线配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Berg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量表(BBS)、巴氏(Barthe)指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50/50);对照组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43/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5)。(2)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N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8.39、16.2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45.00、54.25,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26.00、27.13,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NDS评分均较照组降低(t=-5.299,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照组评分增高(t=2.805、13.203,均P<0.05)。结论线疗法结合针刺、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的质量,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埋线 卒中 肢体偏瘫 针刺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的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3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背俞穴 穴位埋线 心脾两虚 失眠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行针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线治疗,观察两组在穴位线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没有差异,但治疗组有效率稳固,优良率在远期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治疗后行穴位线疗法能显著巩固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穴位埋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行针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线治疗,观察两组在穴位线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没有差异,但治疗组有效率稳固,优良率在远期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治疗后行穴位线疗法能显著巩固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穴位埋线
  • 简介: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又名为糖尿病胃潴留或糖尿病胃麻痹,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扩张、胃蠕动减慢及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早饱、胃脘胀满、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吞酸、发作性干呕、呕吐等,

  • 标签: 糖尿病胃轻瘫 中西医结合疗法 穴位埋线 胃肠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温针灸+穴位线组与西药组,每组36例患者。西药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温针灸+穴位线组采用温针灸、穴位线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温针灸+穴位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35/36),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8%(28/36),温针灸+穴位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采取穴位线联合温针灸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温针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穴位线配合耳穴压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耳穴压豆治疗,后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治疗效果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体重、体重指数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穴位埋线 耳穴压豆 单纯性肥胖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穴位线联合饮食运动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共10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50例),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饮食运动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穴位线联合饮食运动治疗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体重变化、体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穴位线联合饮食运动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价值性。

  • 标签: 穴位埋线 饮食运动治疗 脾虚湿阻型 单纯性肥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94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肥胖度、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肥胖度改善情况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中医辨证联合穴位埋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症采取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7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综合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存在大幅增加(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采取中医辨证联合穴位线可起到理想疗效,能明显减少体重。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中医辨证 穴位埋线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手术疗法为主,手术风险高,且费用昂贵,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运用杨氏3A+疗法中的"突五针"线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本文主要介绍具体定点和操作方法。

  • 标签: 杨氏3A+特色疗法 突五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埋线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风除痹汤联合穴位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祛风除痹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祛风除痹汤联合穴位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估]、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关节活动情况[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6%,95/108)高于对照组(76.85%,83/108),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PQ各维度及总分、CRP及RF水平、DAS-28及HA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除痹汤联合穴位线治疗RA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关节活动情况。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祛风除痹汤 穴位埋线 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穴位线疗法在COPD稳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穴位线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COPD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指标明显上升,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6个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线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可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减少AECOPE发作次数,有必要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埋线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可行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 客观评价穴位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 :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 6 2 例 ,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1 例、对照组 3 1 例。治疗组予以穴位线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血清 CA125 值、 中医证候 及痛经的变化。结果: 6 2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 60 例完成治疗过程,脱落 2 例, 剔除 0 例 。经过治疗后, 线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 在本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 , 在改善患者痛经、降低血清 CA125 、 中医证候 方面疗效优于膈下逐瘀汤 , 但是对缩小子宫体积无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穴位线疗法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子宫腺肌病 气滞血瘀型 穴位埋线 膈下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入中药浸泡医用羊肠线(简称药线)和口服麻仁润肠丸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264例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病程相近与证型相似的配对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药线组和服药组,每组各132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药线组治愈率44.70%,显效率31.06%,服药组治愈率24.24%,显效率26.52%,经统计学处理,证明药线组疗效优于服药组,说明治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埋线 口服药 青少年 功能性便秘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愈创汤口服合穴位线法(长强、承山、足三里)与静脉镇痛在混合痔术后各阶段的镇痛效果并进行对比评估.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混合痔患者,前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镇痛治疗,治疗组给予愈创汤合穴位线治疗.比较术后1d、2d、3d、7d的综合疗效、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结论:愈创汤合穴位线法适合于术后轻、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特殊不良反应.

  • 标签: 疼痛 中药疗法 穴位埋线
  • 简介:目的:观察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6例顽固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36例,用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线治疗;对照1组32例,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对照2组26例,单用养血消风汤;对照3组22例,单用穴位线治疗。均治疗1疗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痊愈率分别为63.89%、9.38%、26.92%、36.36%,显效率分别为88.89%、18.75%、46.15%、54.5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比较,痊愈率和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口服西替利嗪、单用养血消风汤或穴位线相比,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能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养血消风汤 穴位埋线治疗 顽固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中医针刺+穴位线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纳入8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的CAG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予以针刺联合穴位线的中医治疗,对两组经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对症治疗,在胃痛、胃胀、便溏、纳呆各项症候积分上均是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均是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低(P<0.05);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实验组为2.50%,对照组为1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穴位线治疗脾胃虚弱型CAG有满意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穴位埋线 脾胃虚弱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症候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