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术的护理工作及临床观察并总结经验。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病情首次进展至时间3小时到12小时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治疗,并行护理干预,在前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100例患者显效为80例(80%),有效15例(157%),无效5例(5%),总有效率为95%,观察期内,有3名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疗效外,其他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了改善的情况。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术患者应早期观察,全面护理。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护理 介入溶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尿激酶(UK)静脉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5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PCI组)29例,接受UK静脉治疗(UK组)29例,两组均于发病6h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RA)再通率,院内再梗塞、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和病死率,以及两周超声心动图结果(LVEF)。结果急诊PCI组IRA再通率明显高于UK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再梗塞、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比率明显低于UK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UK组两周LVE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提高IRA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优于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行常规介入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介入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介入手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对于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本院神经内科诊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主体,研究时间是2020年8月~2021年8月,通过奇偶法分组,其中44例采取静脉治疗并视为对照组,剩余44例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并视为研究组,观察并对比各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临床疗效显示,研究组(93.18%)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比较NIHSS评分显示,研究组明显较低,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取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为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介入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路径,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转诊时间、住院时间、SAS评分、SDS评分、BI评分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转诊时间为(37.50±5.14)min、住院时间为(14.50±3.16)d,常规组患者转诊时间为(69.40±4.26)min、住院时间为(22.80±2.89)d,研究组患者转诊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BI评分分别为(24.80±6.40)、(25.30±4.98)、(83.96±7.59),常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BI评分分别为(45.60±7.20)、(5.74±6.35)、(72.48±6.96),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自理能力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介入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缩短转诊时间、住院时间,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 介入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疼痛指数、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6例)与优质护理的观察组(36例),观察凝血功能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好,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患者优质护理,能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超早期脑梗塞 介入溶栓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6例)与优质护理的观察组(36例),观察凝血功能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好,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治疗的患者优质护理,能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超早期脑梗塞 介入溶栓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择取18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予以分组,每组9例,比对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两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比对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48例患者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24例,在两组患者都实施相同静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施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住院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治疗,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联合静脉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心脏内科经由确诊收治的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联合静脉血管治疗,总结归纳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处置干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入选的8例患者,经由实施心肺复苏治疗联合静脉血管组织治疗,有6例患者在持续住院289-36天条件下成功实现治疗痊愈并出院目标,有2例患者在静脉血管治疗过程中顺利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但却在其他原因的影响作用条件下发生因病死亡事件。结论为临床心内科确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联合静脉血管组织治疗,能够获取较好效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治疗 静脉血管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体积相关指数(platelet volume indices, PVI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这些参数的组合与接受静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符合AIS诊断标准的147例静脉患者。根据3个月后随访结果,将研究人群依据MRS评分(modified rank in scale,MRS),分为MRS≤2和MRS≥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NLR(OR=1.045, 95%CI:1.032~2.350, P=0.032),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OR=4.212, 95%CI:1.074~16.513, P=0.039),MPV×NLR/血小板计数(PLT)(OR=5.711,95%CI:1.342~24.298, P=0.018),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OR=1.015, 95%CI:1.001~2.372, P=0.03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OR=1.266, 95%CI:1.111~1.443, P<0.01)是接受静脉治疗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NLR、MPV、MPV×NLR/PLT、PDW、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MPV×NLR/PLT可以较好地预测3个月后AIS神经功能严重程度。

  • 标签: 血小板相关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醒卒中患者行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12-2020.12,抽取医院收治的92例醒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实施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rt-PA静脉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6h、治疗24h、治疗90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预后(治疗期间症状性颅内出血与病情发展)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90d的疾病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醒卒中患者实施rt-PA静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醒后卒中 rt-PA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神经功能评分 近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康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栓塞、低血压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凝血功能及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变且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凝血功能 综合护理 不良事件率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与急诊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治疗较院内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溶栓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和静脉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分析,按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组100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尿激酶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