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 标签: 社区生活空间质量 大数据 地学信息图谱 社区资源可获性
  • 简介: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 标签: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 简介:本文以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其2004~2009年的非均衡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键性公司治理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股权结构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和前五位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性质的交互项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旅游类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影响因素 非均衡面板数据 公司治理
  • 简介:本文提出了“文化景观→文化载体→空间数据库→载体联合→文化景观”的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化表达模式,为开展系统性文化地理研究奠定基础。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中,通过解析蔚县剪纸文化景观,建立了包括艺人、生产作坊、文化受众、网络店铺等10种文化载体的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整合实现艺人分布空间、艺人行为空间、艺术风格空间、艺术传承空间和产销空间等地图表达成果。地图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景观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的挖掘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是针对文化地理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证,通过文化景观的抽象语言描述到地图可视化表达,为非物质文化现象的时空研究提供了新模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 文化载体 空间数据库 地图表达 蔚县剪纸
  • 简介: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收录的185篇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学术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归纳的方法,由表及里梳理10年来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发展脉络,聚焦核心理论的演化,揭示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研究发现,文献篇名以"形象定位和设计"最为普遍,形象策划是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题;"城市形象"、"企业识别系统"和"市场定位"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策划理论形成的基础,并从已有理论中归纳出了"旅游形象策划的简化模型".文章最后指出,由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转向形象管理,更多关注形象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将是国内未来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旅游地形象 形象策划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形象管理
  • 简介:本文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以图解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GDP增长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但对旅游目的地CPI、居民实际收入、工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其最终影响取决于积极影响与消积影响的"双向均衡"。同时,以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了这种"双向均衡"社会福利效应的存在性。研究为我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标签: 一般均衡 旅游产业 福利效应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 简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从理论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10个省会城市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作用非常显著,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每上升1%,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0721%。此外,熟练劳动力水平、创新水平和FDI也对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