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环形痔实施微创手术及外剥内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重型环形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47例,B组47例,A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B组实施外剥内扎术,对两组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状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B组为34.0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环形痔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能减少创伤,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 重型环形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 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6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间,并对其采取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随访 2年,观察手术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从屈膝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4.046,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6.983, p=0.000);伸直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18.831,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2.413, p=0.017);此次研究的 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其术后 1年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与术前以及术后 1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 Lysholm膝关节评分上看,患者术后 2年的下蹲、跛行、上下楼梯、支撑、肿胀、绞痛、疼痛、关节不稳定等评分均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术后效果分级上看,这 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纵型损伤的优良率最好( 100.00%),其次分别为水平型损伤( 86.67%)、退变型损伤( 80.00%)、混合型损伤( 80.00%)以及放射型损伤( 75.00%)。结论 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时机对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过循证护理论证,及院内尿管材质、型号进行的水囊测定试验结果制订的拔管方法。对照组拔管时机为膀胱空虚、患者没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等尿意出现时,再协助排尿;观察组拔管时机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且患者有尿意时,借助腹压使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尿频、尿急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拔管后72 h控尿率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可以降低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尿控能力。

  • 标签: 麻醉,全身 留置尿管 拔管时机 下尿路症状 尿控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r=-0.490、-0.455,均P<0.05)。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左室收缩功能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5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干预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组给予患者肠外营养,干预组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疾病程度及预后的变化。结果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干预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疾病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预后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疾病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生化指标 疾病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整体化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 方法 以 5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对象,参照组 29 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9 例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 ODI 指数优于参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后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均更优, P<0.05 。 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消除负性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整体化护理干预 胸腰椎骨折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 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6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间,并对其采取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随访 2年,观察手术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从屈膝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4.046,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6.983, p=0.000);伸直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18.831,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2.413, p=0.017);此次研究的 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其术后 1年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与术前以及术后 1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 Lysholm膝关节评分上看,患者术后 2年的下蹲、跛行、上下楼梯、支撑、肿胀、绞痛、疼痛、关节不稳定等评分均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术后效果分级上看,这 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纵型损伤的优良率最好( 100.00%),其次分别为水平型损伤( 86.67%)、退变型损伤( 80.00%)、混合型损伤( 80.00%)以及放射型损伤( 75.00%)。结论 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临床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 标签: 后腹膜腹腔镜 传统开放手术 肾癌根治术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胃肠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纵向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2例30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63.36±6.91 )岁。左眼158只,右眼144只。平均logMAR BCVA为1.13±0.45。OCT测得其最小水平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22.92±211.73)、(835.47±366.42)、(244.84±60.68) μm。以黄斑裂孔最小水平直径≤250 μm为小裂孔,>250 μm和≤400 μm为中裂孔,>400 μm为大裂孔;并以此分为3组。观察手术后1、3、6个月3组患眼logMAR BCVA情况。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眼视力变化规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已闭合。手术后1、3、6个月,小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33±0.25、0.23±0.18、0.16±0.17;中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6±0.25、0.35±0.26、0.27±0.28;大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1±0.51、0.61±0.48、0.53±0.37。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和不同时间节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3.133,P<0.01 )。将所有数据分割并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小裂孔组和中裂孔组组内,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手术后1、3、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大裂孔组组内,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黄斑裂孔大小(χ2=4.17,P=0.04 )、裂孔基底直径(χ2=7.25 ,P=0.01)、病程(χ2=19.26,P=0.00 )、脉络膜厚度(χ2=4.19,P=0.04)对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后视力恢复有影响;而年龄(χ2=2.50,P=0.10 )、性别(χ2=0.28,P =0.59)对其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不同大小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趋势不同,小裂孔和中裂孔会较快恢复视力,在1个月时视力基本恢复;而大裂孔需要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在3个月时视力趋于稳定。裂孔大小、裂孔基底直径、脉络膜厚度是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影响因素分析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恢复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管理干预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状况为(89.45±5.33)分、社会功能(84.95±5.42)分、活力状况(89.48±6.16)分、精神状况(90.52±5.24)分均高于对照组(70.89±6.02)分、(76.26±6.13)分、(72.23±6.21)分、(70.49±5.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可改善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恢复情况,从身心两方面均有利于促进患者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肝胆手术患者中的实施及对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 方法 纳入 80 例 肝胆手术患者 ,研究时间自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按照 奇偶数分组模式 将其分成 2 组 。 对照组 40 例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 40 例开展 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 不良情绪 评分 较 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对 肝胆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因此 值得在临床积极 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肝胆手术 心理状态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胃肠手术患者实施全方位舒适护理对其胃肠蠕动恢复情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全方位舒适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胃肠蠕动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

  • 标签: 全方位舒适护理 胃肠手术 胃肠蠕动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恢复情况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其中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对血压控制效果好,可缓解焦虑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模式 老年高血压患者 患者恢复情况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分值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提升,但组间相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胆总管结石 精细化护理 术后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对比组,接受不同的护理,即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所带来的效果。结果 术后恢复指标,观察组各项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优,与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老年 胆总管结石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膝关节镜患者中对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30例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为来源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且临床资料全面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15例纳入对照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15例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肠鸣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恢复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出血、感染、肠胃不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 系统化护理 胃肠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剖宫产产妇接受主客体结合评估护理的恢复效果,分析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56例产妇展开研究,所有产妇均接受剖宫产,利用计算机摇号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护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主客观结合评估护理,记录临床恢复情况,汇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组产妇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7.14%(P<0.05)。结论 应用主客观结合评估护理有助于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形成,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主客观结合评估护理 剖宫产 产妇恢复 并发症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