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医辩治肺临床疗效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审病因应责之于心肝,在探讨论治法重在辨证施治准确用药的基础上,通过病案举例阐述了个观点,望有助于相关临床工作的实践。

  • 标签: 中医辩治 肺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所致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所致的肺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农民。因头晕、双眼视物不清半月于2006年9月3日入院。患者原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无眼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计算力减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腹膨隆,肝剑突下2cm,质中等,无触痛,脾肋下4cm,移动浊音阳性,扑翼样震颤阳性,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ST290U/L、ALT98u/L、

  • 标签: 肝性脑病 皮质盲 并发 入院查体 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肝的诱发因素及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肝早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并采取积极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肝病患者多数都有明显的诱因和肝的先兆症状。结论及早发现肝的前期症状,并及时给予早期对症护理,可以减轻并发症、促进恢复,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性脑病 预见性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型肝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3例肝病患者的诱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论应注意亚临床型肝的早期诊断。肝的诊断与血氨水平无完全正相关,肝的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与其他如Wernicke鉴别。

  • 标签: 肝性脑病 分型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7例肝病患者进行回顾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的37例患者,35例恢复良好,2例好转。结论肝,在治疗上比较复杂,病程较长,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患者感觉痛苦。

  • 标签: 肝性脑病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1923年Lowell首先报道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病人出现精神状态异常,1941年Rothermich等报告8例胰腺炎并发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激动伴妄想及幻觉等神经症状,并首次提出胰(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的概念。PE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8.2%,而死亡率为67.0%,是引起SAP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此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氧自由基
  • 简介:1970年,Zeegen等对临床上无肝病症状和体征的肝硬化病人进行了可定量的心理智能测试,结果发现部分病人存在智能障碍,其操作能力下降。不久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他的发现。随后各种测试方法也相继出现。研究者把这种临床上无脑病症状、常规神经精神功能检查正常但严格心理测试和大脑诱发电位检查表现异常者称为亚

  • 标签: 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体表感觉诱发电位 测试方法 大脑诱发电位 乳梨醇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昏迷期(Ⅳ期)肝诊治经过,观察其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38例肝硬化合并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在基础治疗上,两组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g,2次/天,静滴,乳果糖15ml/次,3次/天,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60ml/次,2次/天,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清醒时间、肝功能、血氨变化,总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患者清醒时间,降低血氨水平,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保留灌肠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昏迷期肝的方法。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保留灌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的诱因,探讨其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肝的诱因依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药物)24例次(46.2%),感染18例次(34.6%),上消化道出血11例次(21.2%),肾功能不全9例次(17.3%),高蛋白饮食5例次(9.6%),便秘3例次(5.8%)。诱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与肝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肝的关键。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1例遗传弥漫白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及治疗,从中吸取临床经验,进一步认识遗传弥漫白质以便于指导以后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四诊合参,抓住这一特殊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分析该病例的辨证论治及临床用药。结果及结论:通过对这一特殊病例的跟踪治疗,说明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多样,可为临床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 痴呆 先天不足 痰瘀阻窍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皮质发育不良(FCD)相关"难定位"难治癫痫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颅内脑电图(iEEG)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的35例FCD相关"难定位"难治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手术疗效,将患者分为疗效完全满意组(Engel Ⅰ级)和疗效不完全满意组(Engel Ⅱ~Ⅳ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CD相关"难定位"难治癫痫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疗效完全满意26例(74.3%),疗效不完全满意9例(25.7%)。与疗效完全满意组比较,疗效不完全满意组患者的致痫灶完全切除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致痫灶不完全切除为"难定位"难治癫痫的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OR=0.050,95%CI:0.005~0.547)。结论FCD相关"难定位"难治癫痫患者经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后手术切除可获得满意疗效。致痫灶不完全切除患者手术疗效较差。

  • 标签: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颅内脑电图 手术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电监测辅助下难治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在颅内电极电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枕叶癫痫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电极电监测辅助在难治枕叶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仅有1例患者视觉层受到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随访1.5年,按照Engel评分,I级3例,II级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电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枕叶癫痫可准确定位致痫区,降低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 辅助 难治性枕叶癫痫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