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SLE患者41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41例患者使用贝利尤随访时间为(3.0±1.0)个月,其中有19例患者因疫情停药,平均时间为(2.6±0.9)个月。使用贝利尤单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脏系统受损26例(63.4%),其次为肌肉骨骼受损24例(58.5%)。治疗前后泼尼松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35)mg/d和13(8,25)mg/d,Z=-3.573,P<0.01],SLEDAI-2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和2(2,4),Z=-4.446,P<0.01],抗dsDNA抗体(ELI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6,300)和36(10,139),Z=-3.436,P<0.01],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2±0.22)g/L和(0.74±0.20)g/L,t=-5.454,P<0.01],C4水平明显升高[(0.13±0.07)g/L和(0.17±0.07)g/L,t=-5.851,P<0.01],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17±15)g/L和(125±16)g/L,(t=-4.236,P<0.01],A/G水平明显升高[(1.30±1.36)和(1.49±0.29),t=-5.174,P<0.01]。患者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共有4例(13.8%)报告了不良事件,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尿路细菌感染,1例为带状疱疹。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SLE安全有效,可以协助糖皮质激素剂量常规减少,同时改善贫血效果明显,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且贝利尤单抗治疗不良事件发生较少。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治疗结果 安全 贝利尤单抗
  •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传统的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疗法和近年来推出的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他克莫司(FK506)、多靶点疗法等可使LN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对这些治疗不敏感或者不能耐受以及治疗缓解后出现复发。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案不断被探索,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给SLE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首次报道了国内1例难治性活动性LN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贝利尤单抗使用4周内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补体C3、补体C4明显上升,蛋白尿在3个月内达到部分缓解,疗效良好。

  • 标签: 贝利尤单抗 狼疮肾炎 蛋白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广泛转移的腺样囊性癌(ACC)应用常规疗法(常规放疗、化疗或手术)疗效不佳,指南推荐首选参加临床试验。随着免疫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SBRT)两项"非常规"治疗手段的应用日渐成熟以及远隔效应的发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研究拟采用开放标签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SBRT联合PD-1单抗对比单纯SBRT治疗对于广泛转移的ACC患者的疗效和远隔效应诱发概率,并验证这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应用在广泛期ACC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分析本研究为验证SBRT联合PD-1单抗及单用SBRT两种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设计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治疗总有效率,次要终点为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等,将按意向性治疗人群作为统计材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以上指标。次要终点生活质量将应用单侧Wilcoxon秩检验比较FACT-G评分结果。伦理与发布本项研究将于近期提交北京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有关临床数据将发布在相关专业杂志期刊中。临床试验注册本研究拟于近期在ClinicalTrails.gov平台注册。

  • 标签: 腺样囊性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远隔效应 腺样囊性癌/免疫疗法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幼年型皮肌炎(JDM)患儿应用戈利木单抗(GL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科确诊的1例JD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7岁,亚急性起病,病情迁延,以皮疹、肢体乏力和吞咽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查体见向阳疹及Gottron丘疹,Gower征阳性,四肢近端肌力为Ⅲ~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吞咽流质饮食时出现呛咳,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15 U/L,碱性磷酸酶69 U/L,乳酸脱氢酶941 U/L,肌酸激酶974 U/L,超敏C反应蛋白26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52 mm/1 h,抗核抗体谱未见异常,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大腿磁共振成像示双侧臀部、大腿及膝关节皮下脂肪、肌肉及肌肉间隙内弥散性片状异常信号影。患儿被诊断为JDM,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片规范治疗后,皮疹仍呈红色,四肢近端肌力无好转,仍有呛咳表现,并出现库欣面容,复查ALT 24 U/L,AST 32 U/L,碱性磷酸酶56 U/L,乳酸脱氢酶216 U/L,肌酸激酶527 U/L,超敏C反应蛋白8 mg/L,ESR 15 mm/1 h,病情考虑为难治性JDM,与家属沟通并同意后,予GLM 50 mg治疗,每月1次皮下注射,激素逐渐减量使用,停用硫酸羟氯喹片,继续口服甲氨蝶呤,经2次GLM治疗后,患儿四肢近端肌力及吞咽肌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在第3次皮下注射后,四肢近端肌力为Ⅳ~Ⅴ级,可上下楼梯、下蹲及下蹲后站起,无吞咽异常,进食流质顺利无呛咳,颜面皮疹有好转,复查ESR、肌酸激酶等均恢复正常,大腿磁共振成像提示未见明显肌肉炎症。结论GLM对难治性JDM患儿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肌力,可考虑作为难治性JDM的临床治疗药物选择。

  • 标签: 戈利木单抗 儿童 皮肌炎 疗效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阴性,肾组织病理诊断为不典型膜性肾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结缩小及蛋白尿缓解。提示膜性肾病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化疗药物应用。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肾小球肾炎,膜性 利妥昔单抗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眼底病患者使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200例眼底病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组。全部患者均接受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眼压与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同时总结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不同类型眼底病患者治疗后的平均眼压均低于治疗前,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200例(400眼)眼底病患者中,治疗有效占比90.83%(363眼),无效占比5.83%(23眼),恶化占比3.33%(13眼),整体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占比90.83%(363眼)。并且有3眼(0.83%)在术后两天内发生眼内炎,7眼(1.67%)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发生概率占比2.5%。结论:针对各类型眼底病患者的治疗,使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水平,推动视力转好,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 眼底病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治疗中联合应用溴吡斯的明与利妥昔单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取69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18年06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n=34,溴吡斯的明治疗)和研究组(n=35,溴吡斯的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对比总有效率、 ADL、QMG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DL(51.57±11.76)分,总有效率85.71%(30/35),比常规组(40.15±10.60)分、64.71%(22/34)高,QMG(3.27±1.47)分,比常规组(4.79±1.38)分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溴吡斯的明与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疗效观察 重症肌无力 用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为对照组,39例,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39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6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此外,随访3个疗程实验组36项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曾接收的脑血栓患者114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取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而对照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总有效率仅仅为71.9%: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脑血栓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可以使临床有效率有效提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在治疗脑梗死后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1-2019.2月份收治到的脑梗死患者50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到硫酸氢氯吡格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加入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分析了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以及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蛋白水平、血浆粘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加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此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5例,共计患者70例。对比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中,实验组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之间存在对比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脑梗塞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分析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中联合使用氯吡格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开始研究,在-2021年2月结束研究,研究对象从我院心肌梗塞患者中抽取,共抽取70例患者。患者随机组合成为联合组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运用氯吡格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一组患者运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比较凝血指标,联合组好于单一组,p<0.05。结论: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中同时运用氯吡格和阿司匹林治疗,有助改善患者凝血指标。

  • 标签: 心肌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8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对实验组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 97.73%高于对照组的 79.5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组为 4.55%低于对照组的23.73%,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累及胃肠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维得利单克隆抗体(VDZ)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通过阻止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部位募集发挥治疗作用,具有肠道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本文就VDZ治疗IBD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效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论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安全性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芍药甘草汤合大定风加减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促进病症改善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共计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组名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30例。参照组患者实常规治疗,实验组则是对患者实施芍药甘草汤合大定风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相较于参照组更为显著,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芍药甘草汤联合大定风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风偏瘫痉挛 芍药甘草汤 大定风珠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