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英国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培训师培训(Quality End of Life Care for All © Train the Trainer, QELCA©TtT)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流程并初步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2月至4月,通过资料查阅、相关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该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共完成3期共计62名培训师学员(以下简称学员)的培训,其中45人完成了"5天课程",11人取得QELCA©培训师证书。学员对现场培训的课件准备、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和课后收获表示满意的比例在87.1%(54/62)至93.5%(58/62)。完成"5天课程"的学员中,70.0%(28/40)的学员希望能够获得规范版本的课件,65.0%(26/40)的学员希望得到培训经费支持。开展行动学习的学员中,71.1%(27/38)的学员希望在刚开展行动学习时得到指导,55.3%(21/38)的学员希望有人协助管理学习文件。完成论文撰写的学员中,33.3%(11/33)的学员对论文要求不能完全理解,63.6%(21/33)的学员希望能够得到参考资料。结论QELCA©TtT项目学员对现场培训满意率较高;学员在培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困难和需要协助的方面,未来需要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和支持。

  • 标签: 缓和医疗 培训 培训师 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理中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护理质量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是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管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不仅可以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还能对急诊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急诊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配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220例静配中心用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护理质量控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护理质量控制用于静配中心用药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静配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配合风险评估对提高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外科治疗的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患者9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行追踪方法学配合风险评估,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对整个护理过程更加满意。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风险评估表 外科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某院收治的800例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同时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前一年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式的管理制度而不融入安全质量理念的管理制度,后一年的400例患者则将选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药剂科的管理中,分析讨论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在实行不同质量管理模式后的药品情况比较,药品损坏、滥用、过期等概率更高的是参照组,研究组的管理质量更高,两组的损坏率等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安全质量 管理理念 医院药剂科 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表现,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组100例实施FMEA,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分析组FMEA实施后RPN值、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的应用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手术室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与细节护理结合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81%(1/124),低于对照组的5.8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试验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门诊外科手术 安全管理 PDCA循环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情况分成对照组(1000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前)与观察组(1000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后)对其药品使用状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管理问题发生率0.80%,低于对照组4.60%(P<0.05);医疗纠纷及投诉发生率0.20%,低于对照组1.00%(P<0.05);药品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内容)评分[(89.65±2.25)分、(88.05±2.64)分、(88.09±2.36)分、(88.68±2.33)分]高于对照组[(82.22±3.36)分、(83.11±3.62)分、(83.24±3.44)分、(82.26±3.05)分](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97.40%,高于对照组95.00%(P<0.05)。结论:将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对药品管理问题处理、医疗纠纷及投诉预防、药品管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高存在积极影响,值得重视与推广使用。

  • 标签: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 医院药剂科 药剂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20年3月开始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各项护理工作实施更加理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度减少。结论: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提高对其关注度,发挥其作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期间,如何提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目标,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择100例进行分析,分别分到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综合护理及管理的研究组,统计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参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进行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诊分诊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科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性的分组方式,将这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40例/组。在对患者在急诊科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急诊科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实验干预,采用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病例中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概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概率。结果: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防范的实验组患者,发生护理事故和纠纷的概率更小,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护理的效果更好,同时对我院的服务满意率也更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安全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安全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吸量、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呼气高峰流速较对照组更高,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总体健康分数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护理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影响较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对患者有利,要推广。

  • 标签: 稳定期慢阻肺 安全护理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登记的82例患者,按照半年期限划为两组,2021年1月以前登记的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41例,2021年1月后登记的患者设为研究组(S组)41例。C组只采用安全管理模式,S组在C组的模式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的方式,最终对S组和C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S组的护理质量高于C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安全管理这样的单一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的加入能够完善安全管理所无法视见的短板,在两种管理方式的双重结合下,使得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急诊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抽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骨科门诊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通过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与生活质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进行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的过程当中,使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药剂科2020年1月到2018年1月的患者未使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进行药剂科药品质管理(常规组),同时选取2018年2月到2021年1月的患者使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进行药剂科药品质管理(研究组),为了确保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研究人员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概率进行对比以及分析,并且了解医疗工作者的各项工作能力,包括药剂科的药品操作情况。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院在进行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得到了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得到严格控制,当然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得到了优化和提升。结论:在针对医院药剂科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为了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并且为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药剂科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药品质管理工作,其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因为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发生变化,才可以确保每一项管理操作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 标签: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 药剂科 药品质量管理
  • 作者: 于凡 沈玲羽 田祎 王全意 高志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阳 11012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阳 11012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
  • 简介:摘要国内多次在进口冷链水产品及其外包装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本文对进口冷链水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来源及传播风险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水产品 冷链 污染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最为常见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就是医用内窥镜,各临床科室也将其应用于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成像是最为基本的内窥镜功能,部分产品为了达到预期功能,对器械通道进行了添加,因此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部分手术器械以及高频电极等可以配合内窥镜一同使用。站在临床应用的角度来说,目前市场上的内窥镜能够应用于人体的许多部位,例如腹腔以及关节等等。

  • 标签: 医用内窥镜 设计要素 注册技术 审评关注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冠肺炎(新冠疫情)疫情期间影响民众(居民)居民应(使用)用口罩、消毒产品的相关因素,为了加强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0年01月—03(04)月期间利用(门诊+微信网络)调查分析居民(使用)应用消毒产品以及口罩的实际情况,探讨影响居民(使用)应用消毒产品、口罩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538份,包括161例男性(29.93%)、377例女性(70.07%),其中132例(24.54%)认为出门戴多层口罩更加安全,85例(15.80%)认为喷过酒精之后的口罩依然可以再用,87例(16.17%)认为蒸煮之后的口罩依然可以再用。近4周内有484例应用消毒产品擦拭过地面、门把手/按钮开关、便池/马桶。Logistic分析提示高龄、教育水平、月收入、职业是影响居民应用(使用)消毒产品、口罩的主要因素。结论:居民在新冠肺炎(新冠疫情)疫情期间虽然具有较高的消毒产品(使用)率及口罩佩戴比例,但是依然受职业、年龄、教育水平、月收入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加强教育,大范围宣传、科普,进一步提高居民正确佩戴口罩的比例以及消毒产品使用率。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 (新冠疫情)消毒产品 口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方法 抽选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血液净化专业护士44名,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技能培训,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法基础上加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教学前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分数差异。结果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后观察组的的人文关怀理念、能力、知识、感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净化专业 护士 情景教学法 人文关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