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研发而成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无砟轨道技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时,测量放样成果需要根据布数据进行计算,本文结合京唐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实际,介绍了圆曲线上布数据计算的测量放样成果复核方法,确保布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布数据计算错误导致测量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高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布板数据 复核
  • 简介:摘要:钢筋桁架楼承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讨论,重点关注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承支撑和固定措施、钢筋连接和绑扎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与养护以及承表面平整度控制。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要点,旨在为钢筋桁架楼承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钢筋桁架楼 承板施工 质量控制 钢筋连接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悬挑室外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地下室悬挑结构产生的地回填土不密实、悬挑部位填土与主楼基础同步沉降对地基的影响,以及该部位施工对工期影响等问题。

  • 标签: 回填 悬挑 逆作法 支撑体系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工程的进步,同时更多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其中桩后注浆技术可提高单桩承载能力、提高桩基质量,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合理利用该技术可缩短工程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谈谈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 标签: 桩端后注浆技术 建筑工程 桩基施工 应用
  • 简介:【摘要】: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致使桩基设计和施工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国内和国外在岩溶地区桩基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桩底洞穴顶板稳定性等,当桩孔侧向存在溶洞桩基础施工研究较少。贵州地处岩溶地区多发的山区,承桩是在这一地区高层建筑物首选的基础形式,持力层的岩层大多是为中风化石灰岩,在桩孔开挖尤其是干作业成孔机械开挖时往往侧向的溶洞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处理,会导致在桩基础浇筑的时候导致混凝土大量的流失,导致经济损失和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桩孔侧向存在溶洞桩基础施工工艺,根据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对岩溶地区承桩干作业成孔侧向溶洞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 标签: 干作业成孔 端承桩 岩溶地区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新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桩基的承载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 标签: 建筑桩基工程 桩端后注浆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铁路货车墙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中,不仅包含焊接机器人系统,同时还包含外围的机械系统、电控系统。其能够对墙所有焊缝实施焊接,并且能够获得良好成效。工件自动传输、定位、翻转机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能够对铁路货车墙的焊接要求进行有效满足。文中着手于墙技术的规格与要求,阐释墙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的设计方案以及工作站设备组成、工件传输、工位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铁路 货车 端墙 焊接机器人 生产线
  • 简介:摘要: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清孔环节,经常因孔底环境高度复杂、沉渣数量过多而无法彻底清除沉渣。沉渣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建筑桩身、周边土质结构之间的黏结强度,而且会改变桩基周边摩擦力对桩身的作用,威胁整个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工程中桩基压力承受强度,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基于此,探究桩后注浆技术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桩基工程中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桩基工程 桩端后注浆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诸多先进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被建筑工程所应用,其中桩后注浆技术作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桩基工程中,并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增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充分解决桩沉降的问题。

  • 标签: 桩端后注浆 施工技术 桩基工程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煤矿生产模式建设中,各项开采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开采作业设备所采用的技术也更加先进。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矿用液压支架是一项常用设备,能够直接影响井下作业效率以及安全性,为了保证设备质量,需要做好设备制造工作,其中液压支架活塞杆部位置对其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需要采用合理的锻造工艺。因此,本文将对矿用液压支架活塞杆部位置的锻造工艺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锻造工艺技术水平。

  • 标签: 矿用液压支架 活塞杆 端部位置 锻造工艺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在灌注桩施工中,桩体与桩附近土体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桩孔内沉降残渣的影响,降低了摩擦系数,削弱了现场浇注桩单桩的承载力。因此,对于桩基的设计,在桩引入后注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桩后灌浆技术是在桩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内置密封管对桩底进行灌浆的方法。合理应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桩底土质,形成桩沉渣与水泥相结合,提高桩基础附近地层的承载力。从而确保桩基的施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整个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 标签: 桩端后注浆 施工技术 建筑桩基工程
  • 简介:基于2005年胶南岸海域海流的刷日连续观测资料,对该海域观测日期内的海流特征、潮流性质及余流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在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步杂交法对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展现了M2分潮的潮波系统、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及逐时潮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相一致,较好地反映出该海域M2分潮潮流场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为胶南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定条件下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海流 实测资料 数值计算 胶南
  • 简介:利用2012年1—3月玛曲站的观测资料和单点模式Noah_LSM,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3次积雪过程对地层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Noah_LS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2)敏感性试验1模拟的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气温和30、60cm土壤温度均大于控制试验的模拟结果;(3)敏感性试验2模拟结果表明较大的风速可能是造成2月18日出现大潜热通量和负感热通量的一个原因。

  • 标签: 积雪 Noah_LSM模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 简介:随着许多优质油藏的有效开采变得难以为继,注水、CO2和蒸汽驱油就成为如今常用的增采手段。在这类油藏中优化采收率的工艺很多都涉及到井网布署和生产控制。一旦出现驱替流体前缘过早突破,要想提高油藏的开采经济价值,可供选择的措施一般只能是井筒控制,以此降低非烃流体的开采、分离和处置成本。然而,这类控制措施往往只能短期有效,导致个别产层甚至整口井过早报废。在油藏深部调整注水前缘通常会更加有效,而且能够更长期地控制非烃类流体的产出。如果能够在油藏深处成功地改变注入流体的波及形态,就可以提高驱油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最终的开采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完井方式,在活跃水驱油藏中通过井筒控制与油藏深部控制相结合改变流体流动状态。对采取和不采用这两种控制措施的完井方法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在两种注采井网下对这些控制措施所作的优化,一种注采井网是单口水平采油井和一口垂直注水井,另一种是一对水平采油井和一口水平注水井。

  • 标签: 控制优化 水驱油藏 注水开发 深部 井筒 烃类流体
  • 简介:首先对济阳坳陷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从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和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填充模式及高精度层序地层等方面叙述了济阳坳陷层序地层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济阳坳陷一、二、三级层序界面特征及体系域划分进行了引述,并记述了以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为控制因素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干旱盐湖型、深水断陷湖盆型和浅水断陷湖盆型等三种层序填充模式。同时,对具有特色的陆相断裂坡折带和低位扇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济阳坳陷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济阳坳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震条件下,确定台阵三分向记录图中Pg波震相的初至识别方法,并对美国UPSAR台阵记录到的2003年发生在圣西门(SanSimeon)地区6.5级的地震数据进行了Pg波震相分析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震相识别方法是有效的。

  • 标签: 台阵 近震 震相识别
  • 简介:利用西安市区及郊县国家级一般气象站1971年12月至2011年11月的年、季、年代平均气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回归线性拟合、距平分析、变异系数、冷(暖)冬期、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总结40a来市区及郊县的气温变化特征:(1)市区及郊县的逐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市区增温速率高于郊县0.27℃/10a;(2)市区逐年极端最高气温基本持平,逐年极端最低气温明显升高;(3)市区及郊县1990年代前升温缓慢,1990年代后升温迅速;(4)市区和郊县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5)市区及郊县冷冬基本都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暖冬均出现在1990年代末以后,且市区冬季气温距平上升率高于郊县;(6)郊县的突变时间早于市区。

  • 标签: 西安 市区和郊县 气温变化 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新疆巴州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地面基准站1961—2013年气温和降水逐日资料,通过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3a,新疆巴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整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北部高于南部、冬季最高而春季最小,并在1980年代以后发生增温突变,南部突变早于北部,冬季突变早于其他季节。巴州地区年降水量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多雨季高于少雨季、北部高于南部;全区及其北部地区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前期发生突变,且少雨季突变略早于多雨季、北部略早于全区,而南部地区未发生突变。

  • 标签: 巴州地区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