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在PDA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uSO4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生长状况、产孢量、孢子萌发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影响最大,完全抑制了这两种病菌生长和产孢;0.2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影响也非常明显,不仅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这两种病菌生长和产孢,而且使这两种孢子萌发均低于19%;0.1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影响较大;0.02g/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初步得出,0.2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抑制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抑制这两种病菌临界浓度。

  • 标签: 硫酸铜 柑橘和山麦冬 炭疽病菌 影响
  • 简介:药膜法表明,烯啶虫胺是试验杀虫剂中对绿盲蝽蟓击倒速度最快,KD50为5.49min;击倒速度最慢是硫丹,在1h之内不能击倒绿盲蝽蟓,但24h后死亡为100%;在有机磷杀虫剂中,丙溴磷对绿盲蝽蟓击倒速度是最快,KD50为11.74min;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也有较快击倒活性。

  • 标签: 杀虫剂 绿盲蝽蟓 击倒活性烯啶虫胺
  • 简介:本文是在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二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存活,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二化螟数最变化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本实验室从江西庐山珙桐树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拮抗放线菌,编号为JD211。为明确放线菌JD21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JD211粗提物可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根霉、胶孢炭疽病菌、犁头霉、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生长,其中对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相对抑制高达90%以上。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D211初步鉴定为奈良链霉菌(Streptomyeesnaraensis)。

  • 标签: 放线菌JD211菌株 抑菌作用 分类鉴定 奈良链霉菌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
  • 简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甲OidesdecempunctataBillberg成虫交配节律、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十星瓢萤叶甲成虫在白天各时间段均有发生,但只有25℃下才出现有交配高峰(14:00和18:00),过低或过高温度均无明显高峰期出现。(2)每日平均交配次数随着温度升高呈上趋势,然而,每日耗费在交配中总时长在25℃时达到最大(227.74min),过低或过高温度均使其受到抑制。(3)交配持续时间在22℃下最长(146.84min),在28℃下最短(42.83min),表现出随着温度升高呈缩短趋势

  • 标签: 葡萄十星瓢萤叶甲 交配行为 节律性 温度
  • 简介:在温室中培育烟草幼苗,至9叶1心时,在第9叶片上用微量注射器注射不同浓度杀虫剂安打100μL,24h后测定烟草幼苗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安打导致烟草幼苗MDA含量降低,抗氧化酶CAT、APX、GPX活性下降。

  • 标签: 安打 烟草 丙二醛 抗氧化酶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与链霉菌属13个放线菌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学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链霉菌特征和特性相一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化螟枯鞘株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 标签: 芝麻茎点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 简介:"闽抗330"是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薯病组从"闽抗329"变异株中选育而成抗瘟新品种。1983~1987年经省甘薯育种攻关协作抗瘟组和本所薯病组在室内和安溪、惠安、仙游、罗源、宁德、福鼎、龙岩等35个县(市)以及浙江庆元县,江西省宜春市等田间多点试验、示范。1987年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安溪县37000亩)结果:抗

  • 标签: 甘薯品种 罗源 江西省宜春市 农科院植保所 多点试验 异株
  • 简介:关于水稻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化螟为害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采用酶抑制法,选用五种块茎土豆、红薯、茨菇、芋头、莲藕提取植物酯酶,测定了总酯酶活力和比活力大小,结果显示土豆、茨菇、莲藕酯酶活力分别高达8.4623、8.7437、7.4910,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探索其检测有机磷农药最佳条件,对5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测定3种植物酯酶对这5种有机磷农药最低检测限(LOD)。3种植物酯酶对受试5种有机磷农药均有良好敏感性,且最低检测限远低于国家规定最大残留限量(MRL)。因此,这几种酶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用酶。

  • 标签: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酯酶活力
  • 简介:生物灾害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灾害预测是减灾重要措施。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一个预测生物灾害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历史和现时影响某种生物灾害数据,可预测这种生物灾害发生强度。

  • 标签: 生物灾害 模糊数学 预测 模型
  • 简介:近年,水稻跗线螨在珠三角地区晚稻中发生越来越严重,为控制该螨对水稻危害,设计并开展4种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虫螨净对于跗线螨防治效果明显。跗线螨防治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其最佳防治时期为拔节期和破口期两次用药。

  • 标签: 跗线螨 虫螨净 防治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星天牛在红花檵木上生活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萧山区星天牛在红花檵木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根部越冬。在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陆续羽化,6月初至7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7月下旬逐渐减少。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产卵,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后开始为害,幼虫期约10个月。星天牛防治以6月初至7月上旬防治成虫为宜。

  • 标签: 星天牛 发生规律 红花檵木 萧山区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一代甘蔗二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习性,而剥查有较大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型(芳樟型、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吸收能力及熏气后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型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型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