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一种三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GSH能激活多种酶。如巯基(-SH)酶一辅酶等,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GSH的活性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能和过氧化物及自由基本结合.以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的蛋白质和含巯基酶不被破坏。同时还可对抗自由基对重要脏器的损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应用 蛋白质代谢 自由基对 三羧酸循环 巯基酶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疗的参与和构成强调其重要性和作用,医疗领域有效、规范、科学、适当的措施不仅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且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医疗护理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临床医学应通过不断进步的护理和创新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临床医学质量,这对快速康复和提高临床医学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医学护理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探讨决明子提取物的通便作用。方法: 通过给小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决明子提取物低、中、高 3 个剂量组。连续 7d 灌胃受试样品,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首次排便的时间、粪便粒数、粪便重量以及小肠推动的推进百分率等指标。结果: 决明子提取物能显著缩短大鼠的首次排便的时间、增加粪便粒数、粪便重量、炭末推进率。结论: 决明子提取物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 标签: 决明子 小鼠 润肠通便
  • 简介:摘要:药学门诊是由专业药师在门诊对慢性病患者、以及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进行药物的咨询、讲解、和优化服务的诊室。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及家属、医护、健康人群。医院通过开设药学门诊,直接面向患者开展专业化药学服务,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药物治疗费用具有显著作用。对不同患者治疗用药个体化,对多病共存联合用药精准化。开展药学门诊工作,对推动临床药学加速发展,助力医院药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学门诊 药学服务,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在中医药领域,甘草有着“百搭之王”的称号,属于临床医学上比较常用的配伍药材。甘草性味甘平,在我国中医药历史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能够起到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等功效。中药甘草的药理作用突出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尤其在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菌、神经保护等方面有着突出功效。基于此,本文对中药甘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中药甘草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药学门诊是由专业药师在门诊对慢性病患者、以及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进行药物的咨询、讲解、和优化服务的诊室。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及家属、医护、健康人群。医院通过开设药学门诊,直接面向患者开展专业化药学服务,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药物治疗费用具有显著作用。对不同患者治疗用药个体化,对多病共存联合用药精准化。开展药学门诊工作,对推动临床药学加速发展,助力医院药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学门诊 药学服务,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炮制主要是传统中药技艺核心的体现,在中医医疗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就针对中药炮制临床运用效果方面进行深度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当中,主要选择均为中药干预的临床病例,同意参与此次调研共是140例,为了保证数据可靠性,将所选患者做好分组,分组以电脑软件分类法做依据,其中一组患者是对照组,70例患者以其实际状况进行药物的调节,剩余其他患者开展中药炮制法处理,确定纳入观察组,病例和上述同步,对此次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状态等方面实行具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干预后病情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但是通过有效率评估,对照组无效例数占比颇大;对此次患者的状态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明显的环节,但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患者情况更为突出;还对此次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组发生的几率极低(P<0.05)。结论:通过中药材炮制后,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药材中的毒性程度,而且能够让药材药效明显提升,却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炮制 临床应用 疗效作用
  • 简介:摘要:中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体系之一,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的炮制和用法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药物作用和疗效。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中药炮制和用法的理解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煎煮、炒制、浸泡等,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制备,以改变其性味特性,提高其疗效或降低毒性。而中药的用法则包括内服、外用、炮制等不同方式,以满足治疗需求。中药炮制和用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不同的炮制和用法可能会导致相同中药的不同药效,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需求。

  • 标签: 中药炮制 用法 药物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对落实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的400张门急诊处方,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张。在实验组患者中采取处方点评办法,而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处方点评办法,对两组不合理处方张数、不规范处方数、不适宜处方数以及超常处方数进行统计,通过计算处方合理率来验证处方点评对合理用药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并通过统计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来分析处方点评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处方点评后,用药合理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合理率92.5%,且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取处方点评后,患者的用药满意程度99.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满意程度97%,且两组患者的用药满意程度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率,促使门急诊更加合理、规范地给药,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处方用药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药理作用与现代医学的紧密联系,分析中药的多种药理作用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阐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影响,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药理学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领域的核心领域之一,旨在深入探究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产生治疗效应的机制。本文概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药物靶点和受体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与示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关键知识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药物药效学参数、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效力和亲和力等重要概念。药物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选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未来趋势。继续深入研究和创新将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药理学 药物作用机制 ADME过程 药物靶点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中药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与中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中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并以植物来源为主,仅《本草纲目》时就记载有1892种,而《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有921种。但对于中药药材的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以及鉴别却非常复杂。本文将以人参为例,向读者阐述人参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鉴别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人参 结构 药理作用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 简介:近年,阿司匹林对肿瘤的预防及抑制作用被广为关注,且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已基本明确。但是阿司匹林对于乳腺癌的作用以及其抗肿瘤机制仍没有定论。本研究中利用DMBA诱导的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考察阿司匹林对其的化学预防作用。经口服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高剂量组(40mg/kg),低剂量组(20mg/kg)和模型对照组的癌前病变总数分别为16,13和35,证实阿司匹林可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体外实验中,SRB细胞增殖实验证实,阿司匹林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给药剂量为10mM,8mM,6mM,4mM和2mM时,抑制率分别为86.96%,54.56%,24.83%,14.24%和4.49%。另外,基因芯片测试结果表明4mM和2mM阿司匹林能够改变MCF-7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并参与细胞周期,细胞骨架,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过程的调节。Westernblot实验证实相同剂量下阿司匹林能够下调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和Cdk2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能减少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其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调节细胞肿瘤相关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有关联。

  • 标签: 阿司匹林 非甾体类抗炎药 诱导型肿瘤模型 基因芯片 细胞周期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西米替丁的研究进展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新方法、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为开展药学监护,指导医师、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有关西米替丁新用法的报道,总结有关西米替丁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西米替丁在临床中用于治疗疾病,发挥了经济性和实用性的价值,与其它药物合用中有产生降效、毒性等不良反应。结论西米替丁治疗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病等疾病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医师、药师、护士以及相关人员当前和今后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合理用药,给予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病员身体健康。

  • 标签: 西米替丁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H2受体拮抗剂
  • 简介:随着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完美化追求及质量监督制约机制的日益成熟及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因此,质控办做为医院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行使质量监督、检查、反馈、奖惩过程中,及时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充分调动被管理者参与质量管理的潜能,努力在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质量管理氛围,对持续改进工作,共同向医院质量管理“零缺陷”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医院质量管理 监督制约机制 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 “零缺陷” 医患双方
  • 简介:目的:说明药物在吸收阶段发生的相互作用。方法:分析文献和案例。结果:4例临床案例使用的药物因为在吸收阶段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或减少另一种药物的吸收,从而使血药浓度增高或降低。结论:两种药物在吸收阶段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胃肠动力及络合作用等机制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 标签: 药物相互作用 吸收 案例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ET)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为临床ALI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3个月龄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ET组(B组),地塞米松+ET组(C组)。用静脉注射ET700μg·kg-1方法制作ALI模型,C组在ET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5mg·kg-1)干预,在实验0、0.5、1、2、4h行血氧饱和度(PaO2/FiO2)和血清ACE检测。结果:B组PaO2/FiO2在0.5h降至最低为(265.4±70.2)mmHg,随后逐渐升高,血清ACE活性在0.5h升高至(68.39±6.29)u·mL-1,在1h达到峰值(80.13±12.97)u·mL-1,2h开始逐渐下降。C组PaO2/FiO2也呈现下降趋势,血清ACE活性呈现升高趋势,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对血清ACE活性的抑制,对ET所致ALI产生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