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均比术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明显下降,11~22mmHg者17例,其中眼压26mmHg者1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高眼压 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均在局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管理60例,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照临床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节省了卫生资源,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白内障 围术期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121甲状腺手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我科术前确诊的单发甲状腺腺瘤患者26例,肿瘤最大直径〈4.0cm,均行鼻内镜辅助颈前小切口腺叶切除术,观察疗效,并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肿块均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t=9.139,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大(t=12.648,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瘢痕长度、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并发症少、微创、美容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小切口 甲状腺腺瘤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和评价弥可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将37例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用弥可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间视力改善及视神经萎缩发生情况。结果弥可保治疗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63.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27.78%;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可保治疗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46.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72.22%,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药物,其对视功能的恢复优于腺苷钴胺片。

  • 标签: 弥可保 腺苷钴胺片 视神经 挫伤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肓治肓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伞,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患者实施了小梁切除加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严重,主要是角膜水肿和眼内纤维膜形成;出院时全部病例眼压得到控制,矫正视力≥0.5者4例(4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的三联手术应慎重实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三联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15例因各种原因致眼球功能丧失且影响外观患者,行眼球摘除后异体巩膜覆盖羟基膦灰石义眼台.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13例义眼台术后外观及义眼台活动良好.无感染,暴露,运动障碍,2例患者术后早期结膜裂开,眼台轻度暴露,药物保守治疗眼台未脱出,上皮最终均覆盖眼台,顺利植入义眼片.结论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简便、有效、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异体巩膜 巩膜覆盖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配制0.125mg/ml的丝裂霉素C应用于术中,进行4-12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术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6例。结论一定浓度的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较理想的疗效。

  • 标签: 丝裂毒素C 翼状胬肉 复发
  • 简介:<正>老年人患白内障若未能及时诊治,于膨胀期,浅前房易继发青光眼,则可损伤视力。本文对31例(31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白内障摘出和抗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年8月至1995年7月,共收治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1例(31眼),其中男10眼,女21眼;年龄54~82岁,平均66.2岁。出现青光眼症状最长时间8个月,最短36小时,视力黑矇6例,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继发青光眼 白内障囊外摘出 手术治疗 老年人 长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6.7%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泪膜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 简介:目的评价华蟾素联合阿糖胞苷注射液和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200只眼)单纯疱疹性病毒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华蟾素、结膜下注射阿糖胞苷注射液和结膜囊滴用无环鸟苷滴眼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三种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结果治疗组第一疗程治疗时间最长10天,最短3天,平均6天痊愈,治愈率为94.3%,而对照组治疗时间最长40天,最短7天,平均15.2天,治愈率为64.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药物 联合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t=3.239,P=0.000;t=4.144,P=0.000;t=7.666,P=0.000;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t=0.664,P=0.547;t=1.923,P=0.063;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前期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振荡电位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视矫正 三焦点 连续视程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觉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指导的作用。方法将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有计划的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回访后12个月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的患者家庭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行为方式,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家庭护理指导 临床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2000年完成随访的62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内窥镜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Ⅱ型508例:1期107例,2期304例,3期97例;Ⅲ型11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5.3%,2期84.9%,3期75.3%;Ⅲ型6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9%.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疗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窥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ff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400眼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随机分成两组。100例为试验组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另100例为对照组应用潇莱威滴眼液。分别于手术前、用药后1,2,4wk评估患者术后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近视患者视疲劳症状逐渐缓解,在术后1,2wk时,试验组的视疲劳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1;t=2.727,P=0.0025);术后4wk时,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3,P=0.10)。结论: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症状可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改善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有效。

  • 标签: LASIK 七叶洋地黄双苷 视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9月~2010年06月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0眼中0.02~0.1者3眼(10.00%);0.1~0.3者8眼(26.67%);0.3~0.5者12眼(40%);0.5~0.8者5眼(16.67%),其中〉1.0者2眼(6.66%);术后平均眼压稳定在(13.57±3.31)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渗出膜6眼,后囊膜混浊3眼,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为确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532倍频激光阈值下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edema,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增殖期的弥漫性DME患者32例57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阈值能量的80%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对照组采用阈值激光进行光凝,两组除能量不同外,其他的激光治疗参数均一致。两组患者均在光凝前、光凝后1wk;1,3mo进行视力、OCT、眼底检查;在光凝前、光凝后3mo进行FFA检查;并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光凝后1mo,实验组的眼视力提高占11.1%,不变占66.7%,下降占22.2%,对照组中提高占13.3%,不变占63.3%,下降占23.3%;实验组黄斑水肿部分吸收占40.7%,不吸收占59.3%,对照组黄斑水肿完全吸收占6.7%,部分吸收占53.3%,不吸收占40.0%。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均比对照组差,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3mo,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数据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DME可取得和阈值激光相似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激光 光凝 阈下值
  • 简介:目的通过眼表观察比较两种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2组,各38人。A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B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比较2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复发率,角膜修复时间、形态,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结果2组患者角膜修复行为不同。2组患者于术后一周观察角膜上皮修复程度,B组好于A组(P〈0.05);2组患者BUT比较,A组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6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组较A组更长(P〈0.05);2组术后6个月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症状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泪膜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丝裂霉素C 泪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