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8例,研究组38例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滴,顺铂30mg/m2,第1-3天静滴,21天为1周期,并行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化疗结束后2周手术。对照组患者30例直接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完全性切除率为94.7%(36/38),对照组完全性切除率73.3%(22/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55.3%、42.1%和66.7%、30.0%、16.7%,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放化疗可降低食管癌临床分期,提高完全性切除率,并且可提高术后1、2、3年生存率。

  • 标签: 食管癌 局部晚期 同步放化疗 外科治疗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留置胃管减压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3年12月1日前所有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数据库为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9篇,共计病例1315例,其中留置胃管组658例,不留置胃管组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胃管组相比,不留置胃管组可显著缩短术后进食时间(WMD=0.44,95%CI:0.28~0.60,P<0.01),但不影响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胃癌术后不需要常规预防性留置胃管。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减压 胃癌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CapeOX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结合手术切除治疗仅局限于肝脏的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评估是否改善预后。方法对不可切除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capeOX方案化疗,每2周期评估1次,如可行治愈性切除则考虑手术。术后继续CapeOX方案化疗。记录化疗缓解率及手术切除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生存状态。结果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51例患者符合标准,化疗后缓解22例,缓解率为43.1%(22/51),其中15例行治愈性切除。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中位时间21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死亡,其他均存活。化疗无效的或化疗后肿瘤缓解但未能行肝切除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和19个月。结论应用CapeOX方案化疔可以使部分患者肿瘤缓解.结合肝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结直肠癌 不可切除的肝转移 化学治疗 肝切除术
  • 作者: 江小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更为常见,肉瘤形成相对较少,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性上皮癌。绝大多数口腔癌生长于暴露位置,存在癌前病变过程,通过早期筛查能够及时了解病变情况,为提高诊疗效果提供保障。所谓癌前病变通常是指一种可能演变成癌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如白斑、色素斑、慢性溃疡等,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会演变成癌症,需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影响,通常演变为癌症的患者极少。目前,临床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时,常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救治,那么口腔面部的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内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减压、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43例在我门诊中心行微创内镜腰椎手术并当日出院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统一问卷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送至华盛顿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5h,出血量均〈50ml,其中34例〈5ml。29例为单节段,14例为双节段。平均疼痛评分从术前7.27降至术后4.3,6例降至2以下,3例术后6个月降至0。39例(90%)6个月内重返工作,33例(76%)减少了阿片类药物服用,30例(70%)“满意”或“非常满意”。88%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手术,而86%的患者愿意推荐给他人。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全内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后路手术安全、有效。患者可以当日出院。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 作者: 林亚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40±7.06)min、术中出血量为(47.30±6.20)ml、引流时间为(2.20±0.40)d、住院时间为(90.60±9.10)d、术后VAS评分为(2.03±0.50)分,临床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利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前纵隔肿瘤;临床效果
  • 简介:临床上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开展,将腹腔镜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肿瘤 临床教学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于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7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36例,开放性肾上腺肿瘤手术40例.两组在年龄、病种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优缺点、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胸膜损伤,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平均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例女性患者均是经查体、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要求手术切除。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的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模拟建模,而后打印,据此精准定位后手术。结果3D重建模型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肿瘤所在的三维空间及周围血供。精准定位后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全腺体组织,手术时间大为减少。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清晰显示出解剖结构,辨识肿瘤毗邻血管,避免遗漏病灶,更有效地辅助术前规划,对提升乳腺复杂手术的安全性、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精确性有益,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3D打印 精确手术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腰椎Wiltse手术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与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不稳症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1~72岁,平均60.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2.6个月。改良TLIF组37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TLIF术;Wiltse入路组31例,行腰椎后正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植骨融合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28.6个月,改良TLIF组与Wiltse组在术中出血量(462.32±52.28)mlvs.(266.82±56.42)ml、术后引流量(301.92±68.22)mlvs.(140.52±58.65)ml、术后卧床时间(5.8±1.2)天vs.(3.1±0.9)天、住院天数(9.8±1.4)天vs.(6.2±1.2)天方面比较,Wiltse入路组均优于改良TI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融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864.26±61.43)IU/Lvs.(408.32±70.35)IU/L、术后3天(521.82±50.22)IU/Lvs.(328.53±60.84)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腿痛VAS、JOA、ODI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1周(3.63±0.43)分vs.(1.94±0.53)分、术后6个月(1.14±0.37)分vs.(0.67±0.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Wiltse入路组术后改善优于改良TILF组;两组术后6个月JO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之间43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95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41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60/295),而开腹组为39.7%(56/141),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O.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0.52±51.13)分钟,长于开腹组(180.05±57.29)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病人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老年患者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1945年至今的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ofScienc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语种不限。搜集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前瞻性对照试验(随机或非随机)。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利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2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156例,手术治疗1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守治疗总体优良率不及手术治疗[OR=0.47,95%CI(0.24,0.91)],随访1年及5年以上结果均显示手术治疗优良率优于保守治疗(P=0.003,P=0.04),而随访时间〈1年的结果显示保守与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与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中长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与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有适应证的青少年患者,经适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青少年 椎间盘移位 腰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 简介:E—选择素(又称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主要由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入血。它不但在白细胞定居及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而且在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定向到达靶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启动,决定器官的特异性转移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肺癌时E—选择素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本文对肺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癌 血浆 E-选择素 手术 内皮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三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三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三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胫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预置输尿管导管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价值。方法:6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连续性住院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止痛剂用量、输尿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试验组无输尿管损伤,对照组输尿管损伤1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术中输尿管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是有盆腔黏连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项目。

  • 标签: 宫颈癌 卵巢癌 腹腔镜 输尿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