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强调全切除儿童颅咽管瘤,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本文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4岁及14岁以下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的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18例(100%),其中先高钠后为低钠血症或者先低钠后高钠者14例(77.78%)、单纯低钠血症3例(16.67%)、单纯高钠血症1例(5.55%);垂体功能低下18例(100%);术后出现尿崩症18例(100%),术后半年内尿量均恢复正常;高热13例(72.22%);癫痫发作10例(55.56%);额部硬膜下积液7例(38.89%);意识障碍5例(27.78%),经处理后出院前神志均转清醒;生命体征异常3例(均为4岁以下的婴幼儿),对症处理后均在48h内恢复平稳。结论: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高热、癫痫等。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均可获得满意控制。

  • 标签: 儿童颅咽管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部、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及局限于胰头部良性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PD相关死亡率从30%降至1%[1],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多数临床医生重视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却常忽视PD术后引起的消化道激素失衡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PD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变可致患者营养不良,长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应高度重视.

  • 标签: 切除术胃肠功能 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肠功能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2006年手术治疗186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186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其中皮瓣坏死14例(7.5%),皮下积液11例(5.9%),患侧上肢轻度肿胀21例(11.3%),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术中仔细操作,适当加压包扎,保持引流负压通畅,术后合理上肢康复训练,对于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十分重要,可使乳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使患者及时进行后续治疗。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3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重点观察胸腔引流液的变化,正确选择生长抑素的给药剂量和方法,做好呼吸道管理,重视饮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后,31例治愈,另1例因进食高脂饮食导致乳糜液反跳渗出,生长抑素治疗无效行开胸结扎术后治愈。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经精心护理配合后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食管癌 乳糜胸 生长抑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术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Fisher精确概率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 标签: 骨盆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骨盆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出血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近期出血3例,远期出血4例。结果7例均为胃窦部癌,首次术式均行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BillrothI或Ⅱ式吻合。3例吻合口出血发生在术后12h~7d,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吻合口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以“8”字缝扎;4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2年,先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多由操作不当引发,正确评估病情和规范手术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 标签: 胃切除术 吻合口出血 防治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化疗 预防 膀胱癌 术后
  • 简介:肿瘤复发是影响胃癌和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胃癌和结直肠癌虽然同属消化道肿瘤,但术后复发的形式明显不同.对胃癌来说,腹膜转移占40%~50%,转移占10%~15%,而结直肠癌则相反,转移占50%左右,两者预后也不一样,胃癌转移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的转移则发展较慢[1-3].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hyperthermicperitonealperfusionchemotherapy,CHPPC)作为一种新兴的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其在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恶性腹水等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4-6].我院目前使用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由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腹腔温度控制范围40~45℃,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调节范围200~600ml/min连续可调,流量精度≤±5%.

  • 标签: 化疗治疗 应用腹腔 恶性肿瘤术
  • 简介:目的观察合募配穴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70例。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合募穴,每日1次,每次30min,针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中脘。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恢复时间。结果针灸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针灸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明显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针灸 合募配穴 食管癌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术后常并发电解质紊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血浆心房利钠多肽(ANP)、醛固酮(ALD)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发生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ANP、ALD的水平。结果:垂体腺瘤患者术后ANP明显增高,术后第1、3天与术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术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降至最低值。低钠血症组患者血浆ANP水平在术后第1、3、5天明显高于非低钠血症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血浆ALD水平在术后第1、3、5、7天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P、ALD是影响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的重要因素。低钠血症组血浆ANP水平增加显著,是促进低钠血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垂体腺瘤 低钠血症 心房利钠多肽 醛固酮
  • 简介:目的探究本院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发现高危人群,以期降低其发病率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诊断胃癌或结直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0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结果本组有症状肠道菌群失调发生189例(14.5%)。肠道菌群易感因素包括:1性别(OR=0.571,95%CI:0.381~0.855,P=0.007);2抗生素使用超过10天(OR=38.542,95%CI:23.139~64.198,P〈0.001);3术前肠梗阻(OR=1.897,95%CI:1.017~3.539,P=0.044);4使用3~4代头孢菌素(OR=1.689,95%CI:1.125~2.537,P=0.011)、碳青霉烯类(OR=24.070,95%CI:7.080~81.891,P〈0.001)、喹诺酮类抗生素(OR=38.512,95%CI:7.457~198.898,P〈0.001)。结论术后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

  • 标签: 菌群失调 胃肠道肿瘤 术后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大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生存质量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胃癌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胃癌转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T、AST、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了骨髓抑制、肝功能不全和胃肠道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好转。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不全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00个月(95%CI:14.10~22.0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00个月(95%CI:11.02~16.50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胃癌转移的疗效优于TACE序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方案,且大多数患者对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奥沙利铂 替吉奥 胃癌 肝转移
  • 简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是仍有较多可能引起手术失败的因素,其中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控制术后感染是保证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期文献报道TKA术后感染率为1%~5%[1],现在的感染率可控制在0.5%~1.0%[2-3]。但是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不断增加,TKA术后感染的绝对例数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感染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清除将可导致关节的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最终不得不进行感染的清除,进行二期翻修手术,这将增加平均住院日,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4]。所以如何提高TKA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率将是广大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现就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TKA术后早期感染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C 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乳腺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在北美大约每九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可能患乳腺癌。随着钼钯检查的广泛运用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乳腺癌会在早期被发现而可以治愈。保乳手术加放疗已经是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在北美保乳手术加放疗的使用率占63%。保乳术后常规放疗的病理基础是即使切缘阴性仍有25%~30%的患者存在乳房残余病灶。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照射技术 肿瘤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后再补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补充手术后的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行锥切术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阳性5例,病理升级20例.25例均行补充手术,术后病理示13例(52%)无病变,9例(36%)病理降级,3例(12%)与补充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若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切缘阳性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形切除术 术后切缘阳性 术后病理升级 补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再造乳房的可行性、适应证与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对59例乳腺癌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eepinferiorepigastficperforator,DIEP)、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dorsimyoeutaneous—flap,LDM)、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种方式一期再造乳房。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DIEP再造20例,LDM再造3例,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6例。4例(6.8%,4/59)出现轻微术后并发症。经过3—52个月随访,局部复发率3.4%(2/59),复发转移率5.1%(3/59)。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外观评价优5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96.6%。结论从严选择适宜于保留乳房皮肤或乳头乳晕复合体及乳房下皱襞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附加一期乳房再造安全可行,合理选择一期乳房再造手术的适应证,有利于再造乳房达到最佳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切除术 乳房再造 改良根治术 乳房假体植入 DIEP皮瓣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能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住院满意度。

  • 标签: OREM自理理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研究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路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86.7%,P=0.027)。研究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83.3%,P=0.001)。研究组患者化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因化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依从性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1例鞍内出血。1例残瘤卒中,1例鞍上出血,1例填塞物过多,1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力均有好转。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下降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瘤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