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6月3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的安心必达2糖尿病公益项目沟通会在京召开。该项目将在全国上千家项目医院和项目药房持续开展糖尿病健康科普公益讲座和创新药物(达格列净)的公益捐赠活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创新药物 社会救助 基金会
  • 简介: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治疗方案维持不变,观察组在原有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及吡格列酮。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LU、2hPG、HbA1c、FINS、FCP、homa-β和homa-IR、Homa-IR(C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2hPG、HbA1c、FINS和homa-IR、Homa-IR(CP)水平降低,FCP、homa-β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FC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的GLU、2hPG、HbA1c、FINS和homa-IR、Homa-IR(CP)水平低于对照组,FCP、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糖尿病患者可以加用沙格列汀吡格列酮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难治性 沙格列汀 吡格列酮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肥胖2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护理的效果,综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11月收治的2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护理,以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总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依从性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病情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性高。结论中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体重的作用,而且治疗安全性高,不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中医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中医三联疗法 中医护理 肥胖 2型糖尿病 效果观察
  • 简介:116例经CT确诊的NAFL合并(LDM)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毗格列酮15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最高,MeT组次之,Con组最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低,Met组次之,Con组最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 标签: 吡格列酮(PGT)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 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本文总结分析了2糖尿病患者体脂状况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体脂状况体脂指人体所含脂肪量,目前临床对体脂的测量采用体脂率表示,即脂肪重量占人体总重量的比率,也可被称为体脂百分数,能够准确反映出受测者体内脂肪含量。体脂并非越少越好,但过多也会造成患者出现疾病。

  • 标签: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 体脂率 患者 体脂百分数 脂肪含量
  • 简介:收集T2DM患者12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卡波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2DM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疗效更确切、安全。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化血红蛋白 体重 低血糖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应用于2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发2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初发2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 标签: 初发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 简介:筛选3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肥胖的2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VI服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利拉鲁肽 肥胖 阿卡波糖
  • 简介:纳入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宣教以及PBL+CBS宣教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模式宣教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指标分数经计算后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采用PBL+CBS宣教模式能够提升自身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PBL+CBS宣教模式 2型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2糖尿病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该文挑选该院62例2糖尿病患者,将其纳入该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为31例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血糖。结果护理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和血糖水平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所需胰岛素剂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泵 门冬胰岛素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T2DM合并高血压 左旋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 简介: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 标签: 二甲双胍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2015年02月~2017年02月120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采用多样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依从性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饮食、足部护理、用药、血糖监测评分较对照组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利于血糖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综合护理干预 血糖控制 自我管理能力
  • 作者: 陈永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 无锡 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社区医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8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数值均要更趋近于正常值,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具备参考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甲双胍;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