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放疗过程中常伴随着皮肤损伤。皮肤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的皮肤损伤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在急性反应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这些急性反应一般会在放疗结束后的几周内逐渐消退。而在慢性反应阶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纤维化、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持久性的皮肤损伤。本文旨在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皮肤损伤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疗期间 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创伤患者中急诊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中急诊急救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急救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科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骨科综合康复护理中引入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选取120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关节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引入功能锻炼在骨科综合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速关节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望改善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疾病 功能锻炼 综合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肿瘤始终是临床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医学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无数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肿瘤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相关不良反应会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因此早期毒性反应的针对性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关键性措施。本文从护理的角度出发,结合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从皮肤、胃肠、肝脏、内分泌和肺部等方面的毒性反应进行护理内容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方向。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一直备受关注,而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早产儿护理模式,其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对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的实验设计,评估其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运动和感觉等。袋鼠式护理中亲子皮肤接触、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刺激有助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此外,袋鼠式护理还有利于维持早产儿体温稳定、促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发育成熟,从而全面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神经发育 认知 运动 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0例小儿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全程跟踪护理)及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施行全程跟踪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液透析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具备推广意义。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小儿 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然而,在高压、繁忙的急诊环境下,护理流程的不合理或低效率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患者救治效率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患者救治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家庭环境对小儿发展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小儿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包括心理、社会和生理方面。针对不同的家庭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如家庭教育、亲子互动等,有助于促进小儿健康成长。该研究为家庭护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标签: 家庭环境,小儿发展,护理干预,家庭教育,亲子互动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为了减少和预防DVT的发生,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等方法,集中研究了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DVT影响的关键元素。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护理干预,如定期体位转换、卫生教育、药物预防等,能显著降低外科患者DVT的发生率。在对比实验中,采用这些干预措施的患者DVT发生率远低于普通护理的患者。同时,在使用抗栓药物预防DVT时,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得到加强,以防止药物引起的潜在并发症。此外,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庭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培养,从而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本研究结果对于急需改进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外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药物预防 护士专业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至小儿骨折护理中,探究其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配合度为96.67%高于对比组的76.67%,P<0.05。研究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低于对比组的26.67%,P<0.05。结论:应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至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能够提升患儿治疗配合度,同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互动健康教育 护理模式 小儿骨折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通过采用综合性、多学科的治疗策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文中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技术改进、术后管理和康复措施等。通过采用最新的手术技术,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结合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水平。

  • 标签: 胃肠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肝硬化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该疾病疼痛感十分强烈,患者易出现疼痛难忍的表现,疾病加重,且会存在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方式也因此得到了逐渐成熟的方法,护理方式更加广泛、全面。临床治疗该种疾病方式较为多,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后基本能够得到痊愈,但是也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间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常规组5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51例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优化急诊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够减少抢救时间、缩减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急诊胸痛 优化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送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540件器械为研究对象,2021年8月之前270件应用常规护理,之后270件应用细节护理,对比应用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细节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科室满意度为97.37%,均优于常规护理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消毒供应室 器械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抽取96例慢性伤口患者,依据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情况分为应用组(48例)与未用组(4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应用组干预8周Bates-Jensen伤口评分低于未用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短于未用组(P<0.05),心理、生理以及其他层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未用组(P<0.05),知-信-行评分高于未用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未用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应用对伤口愈合质量、效率提高,相关风险减少,患者知信行状况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慢性伤口 不良事件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对耳鼻喉术后病人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耳鼻喉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原则分为参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续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两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P<0.05);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耳鼻喉术后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听力是人类感知外界声音、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能力。对于新生儿而言,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实践与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12月社区登记的糖尿病患者纳为受试对象,以双盲法为原则依次将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予以社区规范性糖尿病知识宣教护理)。评价两组血糖管理效果、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早(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更低(P<0.05),同时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更低(P<0.05)。结论:社区规范性糖尿病知识宣教在协同患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中优势显著。

  • 标签: 社区糖尿病老狐狸策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穿刺较为简单,安全,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肿瘤化疗、长期输液、肠外营养等。但因其使用时间较长,也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管路滑脱、感染等,其中静脉血栓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预防 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 。预见性护理如今在临床上许多并发症的护理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对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做好提前预知,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做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预见性护理近些年在PICC血栓防治中也明显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本文就对预见性护理在PICC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做具体综述。

  • 标签: 血栓防治 PICC 预见性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以下简称PICC)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化疗、抗生素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虽然通常认为PICC往往是安全的,但使用PICC也发生了感染和血栓事件,需要研究来指导未来的临床预防和管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周中心置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PICC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患者的管理,这一群体既具有血管血栓栓塞的额外风险,也具有复杂的发病率。但实际可以说,PICC在帮助肿瘤患者提供最佳静脉通路的同时,也经常出现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脱出等问题,从而危害肿瘤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需要加大对PICC系列内容的研究,文章主要从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这一方向出发,希望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核心位置、产生原因以及处置的对策。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