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体牙髓病患者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方法选取9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并发症发生率为4.2%;而在对照组中,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7%与21.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次根管治疗,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体牙髓病患者,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体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一次法、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体牙髓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材料在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对9只1岁大耳白家兔进行编号,按照编号奇偶数将其分成对照组(1号、2号、3号)、胶原蛋白膜组(4号、5号、6号)、明胶海绵组(7号、8号、9号)3个组别。拔出3组家兔下颌右侧切牙,对照组直接缝合,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分别于槽窝内填充适宜尺寸的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后缝合。术后8w处死。观察家兔拔牙窝恢复状况、槽窝相对骨密度、槽窝成骨效应。结果术后8w时,三组家兔拔牙窝均未见红肿或填塞材料外露,对照组1只兔子见局部轻微凹陷;对照组相对骨密度略低于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兔骨小梁成熟度偏低,槽窝多以脂肪组织填充;胶原蛋白膜组出现明显纤维性成骨现象,槽窝内见粗大骨小梁,且数量较多。明胶海绵组有新生骨形成,成骨细胞呈网格状,骨小梁粗大,成熟度较高。结论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均可用于槽窝位点保护,改善成骨效应。

  • 标签: 牙槽窝 位点保护 成骨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牙髓炎两种根管治疗方式的效果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70例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拔髓后给予根管治疗)与观察组(开髓失活术进行根管预备及充填),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急性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急性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成功率为89.5%,对照组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髓后根管治疗的近期效果及急性反应发生情况与活髓失活后根管治疗基本一致,但前者术中疼痛可显著减轻,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疗效 拔髓后根管治疗 活髓牙失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脏疾病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肝脏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10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17例患者为肝癌患者,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00%;肝血管瘤23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00%;脂肪肝患者19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00%;肝囊肿患者21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30%;肝脓肿患者20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24%,总体诊断符合率高达91.71%。影像资料可明显显示病变部位以及大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论超声诊断对于肝胆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值得临床上采纳使用。

  • 标签: 肝胆病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疾病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治愈39例,好转18例,死亡3例。治疗前GOS评分均为3~8分,一段时间后,有39例患者GOS评分达正常标准15分,14例患者达13~14分,4例患者达9~12分,平均得分为12.5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观察和护理前后患者的GOS得分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密观察、心理支持以及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对于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与1日-2015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5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27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为治疗组2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脑苷肌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22/2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25/27)。结论采用脑苷肌肽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够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苷肌肽 常规治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颞颌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92例184侧颞颌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92侧。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颞颌关节间隙、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关节间隙总体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无法清晰显示,而观察组则可清晰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共振显像和螺旋CT对于颞颌关节重建的关节间隙影像的情况近似,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方面的显像优势显著,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颞颌关节疾病 关节间隙 关节盘 关节腔积液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2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归纳总结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风险小,且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胃癌 特点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为科学研究及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09-2017.09期间确诊为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C、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肺功能指标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肺结核肺可以引起功能的损害,严重病变的肺结核极有可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病患,都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按照用药的差异把病患分成治疗组A与治疗组B各42例,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的总有效率是76.2%,治疗组B是92.9%,治疗组B比治疗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B病患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降低幅度均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义(P<0.05);治疗组A的不良反应诱发率是9.5%,治疗组B是2.4%,治疗组B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且不良反应诱发率低,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研究对象,于同一阶段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发热三项临床症状上,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血、痰血、呼吸困难、胸痛、肺不张、声音嘶哑、胸腔积液以及消瘦等方面的临床症状上,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肺功能等级为为I级、II级和III级的患者均为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肺功能等级为IV级的患者对照组多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导致肺癌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但是肺癌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对更加严重,所以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应给予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的更好的恢复一般健康状况,减轻其精神衰退。护理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支持。结果全组患者经过全面的评估和精心的护理,痴呆症状有明显改善的27例(占45%),有一般改善的21例(占35%),无变化9例(占15%),因再发脑溢血死亡3例(5%)。结论将人文关怀运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适应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胆、胰腺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无论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ERCP均为微创或有创技术,仍可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急性胆管炎等,其中以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最为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RCP的广泛应用。为了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目前最为常见的预防措施为药物预防和内镜下胰胆管引流术预防。

  • 标签: ERCP 并发症 ENBD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70例肺动脉高压疾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分析比较各类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发病症状,得出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乏力(33例,47.14%)、呼吸困难(20例,28.57%)和胸闷(17例,24.29%),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咳嗽、心悸、咯血、晕厥、声嘶等症状。结论与普通疾病相比,成人肺动脉高压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发病年龄较大,且无性别差异。患者体质指数偏低,多数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较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6MWD及心功能分级相关。

  • 标签: 成人 肺动脉高压疾病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并在通过家属同意后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30例。两组均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参照组只用基本的抗生素;而治疗组则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的手段,如合理有效的给氧、雾化及排痰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等各种方式的治疗方法。结果在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有29例治疗有效,其临床有效率为96.67%,而参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则为7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而参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则为13%。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给予在抗生素基础上的有效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效果观察
  • 简介: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开始把心脏作为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来研究.最初,Kisch发现心房中存在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颗粒.接着Henry和Pearce报道当犬科动物的左心房发生囊性扩张后,尿量会随之明显增多.通过25年研究,DeBold在1984年证实了心房利钠肽(ANP)的结构.1988年在猪的大脑中分离出一种与ANP作用相似的多肽--脑利钠肽[1],但进一步研究表明BNP的主要合成位点在心室,为了与ANP英文缩写相呼应,故又称为B型利钠肽(BNP).1990年科学家再次从猪脑中分离得到了C型利钠肽(CNP).

  • 标签: B型利钠肽 ANP 心脏疾病 内分泌功能 心房利钠肽 左心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所有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从而得出我院神经内科感染临床特征;结果在198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院内感染,占比12.63%,院内感染的部位包括上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手术创伤部位等,感染的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与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成正性相关状态;结论神经外科院内感染主要以上下呼吸道、泌尿系统与手术切口感染为主,且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则感染风险越高,侵入性操作也能够增加感染风险。

  • 标签: 神经内科 院内感染 临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