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心智发育水平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之间的 40例由于存在语言问题的患儿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对患儿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及 0~ 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中的有关指标,对不同 DQ水平儿童的 ABAS-I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较深入地分析了 spearman相关。结果:在 ABAS-II评分方面,正常 DQ水平儿童明显高于其它儿童,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DQ与 ABAS-II评分相关系数( r=0.522)与显著检验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心智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心智发育水平的明显改善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发育 心智发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0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通过采用相应的非手术治疗措施计算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分析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10例患者中,有8例运用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有2例改手术治疗,1例因治疗出院因腹腔脓肿再次入院,治疗成功率为80%,手术治疗患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膈下脓肿,所有并发症都经相应的处理后治愈。结论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适应症为全身症状轻微,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穿孔时间在12h内,禁忌症为糖尿病,高龄,合并肝硬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等免疫抑制状态,对此只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实施非手术治疗就是可行和安全的。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禁忌症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应用学科,检验医学人才培养也应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以利于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根据国内高等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检验医学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在重视"三基"的基础上,开设与临床密切相关以及检验医学新进展方面的系列专题讲座,合理运用教学法,配合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检验医学专业办学模式中探索出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 标签: 检验医学 选修课 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36例,均在2021年8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血液净化治疗,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18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n=18例,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参照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 血液净化 慢性肾衰竭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癌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复发以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更长,且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手足麻木、食管损伤并无差异(P>0.05),实验组在低血钙症、发音困难以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要高于参照组;经5年随访,实验组并无复发及死亡患者,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病灶彻底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手术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全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适应证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伊适应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有效抽选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9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进行组别区分,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则就此基础上开展罗伊适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采取罗伊适应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还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可广加运用。

  • 标签: 罗伊适应护理干预 老年病人 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褥期人文关怀护理对初产妇角色适应和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共5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发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的适应能力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适应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促进初产妇迅速适应新角色。

  • 标签: 产褥期 人文关怀护理 初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家庭环境与身材矮小儿童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并提出优化措施。方法:收集选取了100名年龄在5至10岁之间的身材矮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人,女性50人,并记录其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身高、家庭收入、饮食习惯等。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家庭环境与身材矮小儿童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父母身高较低、家庭收入较低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儿童身材矮小有关。结论:为了优化身材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重视改善家庭环境。首先,父母应注重自身健康,提高自己的身高水平;其次,家庭应保证足够的经济支持,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最后,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食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身材矮小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的身高水平。

  • 标签: 家庭环境 身材矮小儿童 生长发育 相关性分析
  • 简介: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术,而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结清扫术,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术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术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和根治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术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术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适应理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疾病感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72例(144只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72只眼)与对照组(n=36,72只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压力-适应理论护理,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自我疾病感知、心理社会适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中文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IPQ-R)第二部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光眼 压力-适应理论护理 自我疾病感知 心理社会适应性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时选择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缺血的保护效果。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入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血管内治疗,观察者则在血管内治疗术实施前开展RIPC,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神经缺损评分无明细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对照组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前实施RIPC,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害,其机制密切相关于炎症反应控制及高凝状态改善等因素,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治疗手段,值得重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远隔缺血后适应 脑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儿应用不同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慢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成采用不同护理的两组,对两组干预结局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气导骨差、气导听阈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气导骨差、气导听阈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路径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儿的疼痛症状和听力。

  • 标签: ROY适应模式护理 路径化护理管理 慢性中耳炎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