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藏书家、编辑家姜德明,将自己珍藏的巴金、叶圣陶、茅盾等名家给他的书简影印,加上'笺中声影杂录'二十篇,合编成《作家百简》(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作家百简》披露的是姜德明所藏名家书简,但很少读到姜德明自己的书信。

  • 标签: 姜德明 人民日报 花城出版社 序跋集 编辑家 《见闻杂记》
  • 简介:晚明的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的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教的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的出现,均成为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的《愁》为中心,考察女教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教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教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的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 标签: 女教 婚姻 《愁言》 晚明 情理
  • 简介:上博楚竹书所谓的《子道饿》篇当称之为《鲁司寇寄吉游於逡楚》。此篇记载的主要是子游之事,与孔子无涉。筒文所谓“鲁司寇寄游於逡楚”,子游辞行“至宋、卫之间”遇险,当是子湘为孔子“庐墓三年”以後之事。这是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过的新莉载。以此与《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参,可知子游在孔门中的地位,速胜於子夏、子张之辈。上承孔子,下启思、孟的,不是颜、曾,而是子游。

  • 标签: 上博楚竹书(八) 子游 鲁司寇 子思学派
  • 简介:陶渊明五诗复译活动频繁,其间中外复译者自觉地履行"译者隐身"的本分,本能地适应陶渊明五诗色彩词的原貌;自发地践行"译有所为"的职责,能动地选译并结缔陶渊明五诗色彩词翻译互鉴的生态环境。由复译聚集而成的翻译副文本场内,陶渊明五诗复译者聚焦色彩翻译的稳定性,持续地开发目的读者的阅读视域及印记空间,促进翻译传播。

  • 标签: 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 英法复译 生态翻译 翻译副文本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注定系方言大国。仅就汉语方言大致可分成八区:官话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闽北语区、闽南话区、粤语区。它们又各自有许多小方言,如官话区里的郑州话、昆明话等;吴语区里的苏州话、杭州话等;客家话里的江西客家话、福建客家话、四川客家话,广东还有河源、梅州客家话等等。

  • 标签: 客家话 客家人 祖宗 汉语方言 人口众多 语区
  • 简介:张惠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创始者,他的词论,近年来有不少人撰文论述,而对于他的词作,似乎尚鲜有论及者。其实,张惠所作《茗柯词》,虽然数量不多(只有四十六首),而质量却甚高,在清代词坛中足以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

  • 标签: 张惠言 《水调歌头》 常州词派 清代词 茗柯 词论
  • 简介:汉译佛经文体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四字格的大量使用,即四字一顿,组成一个大节拍,每个大节拍又以二字为一个小节。这种文体特点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玄奘是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他的译经有着强烈的追求四字格的倾向。本文运用梵汉对勘方法,将《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文原典与玄奘的译本逐句逐词对勘,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玄奘译经中四文体的构成方法:添字、复陈、省译、互文,以及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 标签: 玄奘 译经 四言 《阿毗达磨俱舍论》 梵汉对勘 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