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修复已经毁坏的古建筑比较难,尤其是一些拥有较高建筑技术的历史建筑,如浙南闽北地区的古廊难度较大,通过Rhion3D软件,依托现有的资料,对古廊进行虚拟建模,渲染的具体案例分析,可作为现代虚拟现实技术对已毁坏的古建筑保护做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廊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建筑修复 虚拟技术
  • 简介:《飞夺泸定》是油画家李宗津先生的重要代表作,曾一度作为课本中《飞夺泸定》一文的配图而为国人所熟知,但在这幅作品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虚构的历史,正如但徐冰所说:“其实《飞夺泸定》这幅作品是从想象中来的……尽管大渡河上有座名叫‘泸定’的铁索桥,但桥上面却没有经历过有如画面中的宏伟事迹。这是我后来在一本纪实书中得知的。”

  • 标签: 《飞夺泸定桥》 历史 激情 假象 凝固 代表作
  • 简介: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积极展开,河南朱仙年画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拯救、继承、发展和宣传弘扬,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朱仙年画本体所依附的文化、传承主体以及艺术情感等诸方面为切入点,溯源探流,开源导流,从较为深广的角度去进一步探求对朱仙年画承传、创新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 标签: 年画 源与流 朱仙镇年画 认识与思考
  • 简介:大凡每个人收藏中国瓷器,最初可能都有点机缘或背景,或出于兴趣爱好,或出于专业选择、世家传承。韩国汉城东方艺术资料馆馆长李银庆女士则与众不同,她收藏中国瓷器是出于女性对"美"的独特感受和领悟,受大自然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鲜花启迪而开始的。

  • 标签: 个人收藏 馆长 韩国 青花瓷 景德镇
  • 简介:文章以三亚凤凰回辉、回新两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概述了三亚回辉、回新两村回族居民的教育状况,从国民教育和伊斯兰文化学习两个部分进行结构式分析,对该镇的回族教育形态和目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

  • 标签: 三亚回族 国民教育 伊斯兰文化
  • 简介:湖南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的侗族古村落群,素有"百里侗文化长廊"之称,鼓楼和风雨是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代表,其中通道坪坦廻龙风雨是湘西侗族地区结构严谨、造型独特的民族桥梁建筑典型。廻龙风雨独特的造型设计理念和梁、柱及构件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艺术思维观念与审美理想,而且承载着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因为廻龙风雨对于侗族人民来说,不只是作为交通工具而存在,它还是坪坦侗族信仰崇拜、祭祀仪式的宗教场所,以及族群组织与结构的政治化秩序场所,并且风雨的造型观念与装饰艺术都凝聚了典型的侗族文化特征。

  • 标签: 侗族 廻龙桥 建筑 装饰艺术 文化
  • 简介:尽管山东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储量有限,且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危机,但并不妨碍当地政府以之为资源,通过2009年上半年组织专业民俗团队调查与召开学术研讨会,成功启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不过,真正的文化开发是多维度的,与提高一方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一国一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产业化只是其众多维度之一。学者不应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与单向度的社会批判,而应在多元混融的当代社会情境中,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磋商,参与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事件 产业开发
  • 简介:艺术教育必须在整体教育环境中扮演更主动积极的角色,我们应以审视的目光来关照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方向。AuburnUniversity1(奥本大学)与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Tri-Cities2(华盛顿大学三分校)两所大学从艺术教育相关划分、学院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艺术教育实习与就业以及课后重要的艺术教育活动四个方面都依据自己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包括艺术教师的职后培养以及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都是非常受学校重视与教师期待的。文章以这两所学校的艺术教育实态为考察对象,以期客观审视我国大学艺术教育相关方面的举措,对当下走向正确的艺术教育发展道路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奥本大学 华盛顿州立大学三镇分校 艺术教育 印象
  • 简介:“阿尺木刮”是傈僳族“三大调”之一,广泛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起源于傈僳族的狩猎习俗,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源于该民族对生产生活知识、人情世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体验,是傈僳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傈僳族民众叙述历史、祈佑尘世与神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以山地民族独特的美学体验进行的艺术创造。自2006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有关单位对其采取了采集建档、建立传习点、组建歌舞队、培养传承人、培训艺人与展演等多种举措进行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其代表性传承人们则以师傅带徒弟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校园、进演出团等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但仍旧面临因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变、传承手段与传承环境的单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传承对象的缺失而难以生存发展的局面。

  • 标签: 澜沧江流域 傈僳民歌 现状考察 传承人 社会功能
  • 简介:历史上的宁夏银北地区①是经引黄灌溉得以开发的农业地带,也是当代宁夏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一地区回族分布相对较少,但在诸多乡镇中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经济成分,加之该区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受其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区域传统经济,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中,演进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本文以黄渠集市的变迁为视角,来洞悉本地区回族传统经济是如何借助集市这一社会共同体联结乡村社会并与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来反映探究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回族传统经济相互整合的逻辑与基础性机制。

  • 标签: 城镇化 回族传统经济 变迁 集市
  • 简介:“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版,是执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实践。文章针对近几年兰寨“新农村”建设与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兰寨“美丽乡村”需要坚持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尊重原有历史建筑和景观的基础上,归纳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设计路径,目的是恢复兰寨村景观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识别性,为构建云浮“美丽乡村”提供借鉴。

  • 标签: 云浮兰寨 美丽乡村 绿色生态 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
  • 简介:时至今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存续问题成为多方讨论的热点。然而,在对当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同时,也应孕育出一种如何看待民间传统文化并使其活态传承,进而保护当代文化多样性的"非遗"话语。毫无疑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回族民间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创造了契机,这门传统技艺既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又是现实生活中被延续的,是一种"活"的文化。文章以宁夏首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的黄渠清真爆炒羊羔肉制作技艺为个案,运用民族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该项技艺中所包含的历史记忆、民族生存智慧及其面临的问题。

  • 标签: 回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