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金瓶梅》的性爱描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而女性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更是这个话题中的焦点.本文以"金瓶梅张评本"为依据,分析了原欲冲动放纵型、正常需求型、性压抑型、售色易财型等各类女性的性心理,她们爱与欲的分离,揭示了晚明腐朽的封建体制下的畸形性文化.

  • 标签: 《金瓶梅》 爱欲 女性性心理 畸形性文化
  • 简介: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性施教”的原则,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素质女性人才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论述了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结构及内容,探究了女性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着重从五个方面评析了女性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未来职业生涯的特殊意义。

  • 标签: 社会性别 课程建设 女大学生 成才
  • 简介: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古都》存在着极大的可比性。“死亡”是这两部作品分别表现出来的主题之一,同时,两位大家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命运问题。通过平行研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死亡”主题下传达其对女性命运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女性观。

  • 标签: 《边城》 《古都》 “死亡”主题 女性命运 平行研究
  • 简介:中国民俗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社会商业模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企业传承中多为"子承父业"的模式。随着温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之温州女性勤劳与有智慧,女性不仅可以创业,而且还可以成为企业的传承人,女性在商业社会中的能力与地位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 标签: 温州 民俗 家族企业 女性 代际传承
  • 简介:《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性为主的作品,对女性形象着墨不多,却与中国古典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与那些温柔顺从,才貌双全的女性相比,《水浒传》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如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等人都是对传统的颠覆,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依附于男权文化,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格局。从这些女性身上可以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 标签: 传统女性形象 女英雄形象 女性角色意识
  • 简介:随着手机媒体的普及使用以及手机功能的多媒体、整合化发展趋势,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并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与满足过程中的媒介依赖现象,而且人们对于大众媒介的精神性依赖已经转向实用性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媒介依赖工具化时代的到来。

  • 标签: 媒介依赖 使用与满足理论 大学生 手机媒体
  • 简介: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和“极端病态”;她出身卑微却生性要强,生活的磨难和情感的折磨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通过细致而深刻的心理分析,刻画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 标签: 人物形象 悲剧命运 心理分析
  • 简介:张爱玲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从而在其文本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她以个体经验走入文本创作之中,塑造了具有内囿、沉默、匮乏、依附等特征的女性形象以揭示痼疾,引起疗救,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 个体经验 内囿 沉默 匮乏 依附
  • 简介:铁凝小说以"第三性"写作的视角,构建了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透过对女性躯体的赞美、爱欲认同、心灵拷问、生存解读展示女性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家园.

  • 标签: 铁凝 小说评论 女性 心灵世界
  • 简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Mobile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MALL),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现代活动理论认为,每个活动需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与分工六大要素。利用活动理论,以移动学习辅助英语词汇学习为实证研究,解读学习者对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的体验和态度。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带来了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大变革。

  • 标签: 移动技术辅助词汇学习 活动理论 实证研究
  • 简介:在应用性较强的英语专业课程中,要求高职学生运用英文展开理论分析和模拟业务实践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案例教学与现代手机微课技术的结合有助于将课堂实践教学延伸至课前和课后,继而回归至课堂。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商务英语沟通与谈判为例。以情境案例分析设计为抓手,在重组教学内容、开发案例引领的项目课程的基础上,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手机微课的方法。通过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重点解决微课视频等类型文件手机兼容的技术难点。探讨以“案例”为主线的微课促进课堂学习的应用策略。并尝试探索课外在线检测、小组协作与课堂检测并用的人机结合的评价模式。努力推动微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 标签: 案例分析 手机微课 商务英语沟通与谈判
  • 简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都是以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世界见长的作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性这一群体上,通过对茨威格的《恐惧》和林白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这两部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女性心理活动为描写重点,但通过两部小说的比较,两者在切入女性心理的角度存在着不同之处,笔者将在此基础上探究两位作家对女性心理不同阐释的原因。

  • 标签: 女性心理 弗洛伊德 性别 身体
  • 简介:目的检测2016年8-11月和2017年7-10月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女性肿瘤标记物(TM)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199),对这三种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三种肿瘤标记物对中老年女性健康体检的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方法对1722名中老年女性进行CA125、CA153和CA199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TM共检出阳性73人次,其中CA125检出40人次,检出百分比为7%明显高于其它两种TM。女性年龄60岁以上的检出59人次,占比为81%明显高于60岁以下女性,其中CA199阳性人群中60岁以上的检出15人次,检出率高达93%,明显高于其它两种TM。结论CA125、CA153和CA199这三项肿瘤标记物对女性常见肿瘤的筛选和排除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在中老年女性的健康体检中要重视和加强对TM的检测和监测,尤其是年龄较大(≥60岁)的老年女性更应该定期检测和监测,利于早期发现肿瘤,发现早期肿瘤,减少漏检。

  • 标签: 健康体检 CA125 CA153 CA199 中老年女性
  • 简介:14、15世纪之交的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德·皮桑正在受到西方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抒写自身孤寂凄苦的情怀,她的诗歌和散文一再陈述的主题是政治、道德、宗教和女权主义,而这又是与她深切的人生体验紧密相关的。她为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呐喊抗争,被视为西方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 标签: 皮桑 女性主义文学 其人其作
  • 简介:在沦陷区“言”与“不言”的环境中,南北女作家苏青与梅娘坚持书写女性,展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南北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

  • 标签: 在路上 家园 梅娘小说 苏青小说
  • 简介: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 标签: 杜丽娘 六条妃子 自我 本我
  • 简介: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框架内,以英爱殖民冲突为背景,解读了爱尔兰的伟大诗人和天才文学批评家谢默斯·希尼创作的昭示性别身份和反映北爱尔兰女性不堪遭遇的诗歌,分析了诗中塑造的一系列遭受压迫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北爱尔兰女性在殖民者、宗教、男权三重压迫下的艰难生存环境。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女性形象 殖民者 宗教 父权
  • 简介:干宝的小说《搜神记》,刻画了许多异类女子,其中女妖的形象一直被认为不够鲜明。其实,在这些女妖的身上,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男性视角之下对女性的复杂态度:女妖的美丽和主动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情感和欲望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意识又使男性从理性角度否定和批判这些女妖,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搜神记》中的女妖大多结局尴尬而悲惨。

  • 标签: 女妖 《搜神记》 情感 理性
  • 简介:维吾尔族流动女性单亲家庭是流动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从附随迁入到独自谋生,维吾尔族单身母亲在迁入城市、子女养育、婚姻变故与家庭生计等方面具有类似经历。缺乏社会支持又面对生计压力,这一类家庭需要更多的社区服务、更切实的权益保护和社会扶助。

  • 标签: 维吾尔族流动女性 单亲家庭 家庭生计 社会支持
  • 简介:古典文学中涉及婚变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魅力折射出时代风气下妇女命运的变迁。在专制礼教思想尚未产生的先秦时期,女性在婚姻中有较多的自由和保持自我人格独立的可能;在专制礼教社会,婚变后的女性则表现为更多的无奈,她们无力与残酷的时代风气进行有效的抗争,她们更多的选择结束生命来表达对自由爱情婚姻的渴望;当民主自由思想渐入人心,专制礼教思想被怀疑乃至否定,纯朴、自由民风回归,人文关怀复苏,求利实用主义思想产生时,婚变后的女性再次有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权利和可能。

  • 标签: 被抛弃 婚变 时代风气 殉情 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