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国际河流的法律制度是国际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关于国际河流签订了很多条约,形成了早期的国际河流法规,或称国际河流。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国际河流的划界和管理规则。1815年维也纳公会宣布欧洲几条主要国际河流实行自由航行的原则,以适应当时扩大贸易和货物交流的需要。在1885年,又将自由通航原则扩大适用于非洲的主要河流,为殖民势力进入非洲内地提供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河流的利用逐渐转向水力开发和工农业用水,各种规则也随之更加完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河流制度和法规曾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重新进行了调整。

  • 标签: 国际河流 国际水法 理论与实践 非沿岸国 法律制度 国际法原则
  • 简介:<正>一、设立督促程序的必要性在有些案件中,特别是借贷纠纷,双方有借贷合同,有明确的借款时间、还款时间等,只是贷款人到期后无力偿还或者是不愿自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像这类案件,大多数情况无必要再开庭审理,无论是用普遍程序,还是简单程序,都不能更简捷地处理这类案件.于是,我国新民事诉讼的督促程序,也就孕育而生,这是审判实践和当事人都希望增加的一个程序.

  • 标签: 督促程序 民诉法 申请支付令 弃繁从简 债务人 债权人
  • 简介:示范是由学者、专家或由其组成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草拟的法律文本,用以推荐给各法域在立法时予以借鉴或采纳,其主要作用体现于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统一化过程中。美国在国际社会立法运动中的呼吁和努力是示范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更多的领域强化了统一化的认识,从而给示范的运用提供了日益广阔的空间。示范自身处在发展完善之中,并呈现出若干发展趋势。

  • 标签: 示范法 全球化 法律统一
  • 简介:美国法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继受外来到形成发展美国本土法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是有机的,渐进的,不可任意割裂。17世纪早期殖民地的法制状况具有多元化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18世纪殖民地大规模,全面系统地继受英国法。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美国本土法形成。在移植外来,形成本土法的过程中,美国人重视法律本土资源,坚持可适用性原则。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最先被本土化的是初级规划,本级规划则较晚被本土化。

  • 标签: 美国 本土法 外来法 法律继受 普通法 衡平法
  • 简介:正义是衡量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可欲的终极价值目标。从正义这一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美国反倾销进行分析,将会使我们认识其本质:以社会福利为代价保护国内某些产业的利益,是一种实质非正义的法律体系。

  • 标签: 美国反倾销法 正义 福利
  • 简介:<正>礼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法律文化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显然,深入地探究和理清古代礼与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均能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以文化为背景,以古代礼与关系的视角,去通盘理解和把握传统法律的精义,则无异于高屋建瓴,一发而不可遏其类通旁悉之势。这种说法

  • 标签: 传统法律文化 权利义务关系 内在精神 礼治 西周 古代
  • 简介:作为本次修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河长制的入被各界寄予厚望。但所有的受访专家都认为.河长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系列制度配套。

  • 标签: 河长制 中国 水利工程 发展现状
  • 简介:<正>从字面上看,“比较”不外有三种涵义:一是比较的方法;二是比较过程或行为中的法律规范;三是具有比较对照性内容的法律规范。然而,第一,法律比较虽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它本质上是法律科学。第二,除了宪法、刑法、民法等规定各个特定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部门法外,并不存在一部规定人们在比较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规。第三,法律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它的适用对象和时限都是有特定范围的。如果说有一部法律规范在比较的基础上吸取了历史上或外国的法律精

  • 标签: 社会关系 行为准则 涵义 法律规范 比较法学 法律比较
  • 简介:“三重证据”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学者们对于其含义的界定,“三重证据”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系由香港饶宗颐先生提出。饶先生将王国维先生所谓“地下之新材料”这一重证据进一步细分为“一般的考古数据”和“古文字数据”二重证据。这样,历史学研究可以使用的二重证据就演变成为三重证据。

  • 标签: 三重证据法 二重证据法 历史学研究 王国维 饶宗颐 新材料
  • 简介:<正>一、“第二次生命”罗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之一,了解它是开明教育的一个部分,正如了解其他许多伟大事物一样。除开这个事实以外,它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保持着影响。事实上,正如耶林在上个世纪所写的那样:它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文明的一个因素。”当然,对于律师和法科学生来说,罗马一直服务于作为法理学和法律学研究导论的特殊目的。在英格兰,自从伦巴第人维卡留斯1149年左右在牛津开始讲授罗马后,罗马的作用就已被这样理解了。维卡留斯并且还出版了一部关于查士丁尼法典和学说汇纂的著作。

  • 标签: 罗马法 查士丁尼 法典编纂 德国民法典 地役权 赠与人
  • 简介:鉴于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迅速变化,人类所制定之法制方式一再被挑战,同时各国之科技及各国公司间之技术差异日益扩大。技术入股制度可以鼓励技术提供者与技术需求者之间的合作,以创造公司之最大利益。立法单位为寻求技术入股制度相关理论基础,可参酌其它国家相关法律实证经验,迅速且正确地规范其执行问题,以为企业对技术出资运用方式之依据。此外,亦可提供一套使公司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资本理论,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经济运用的可能性及其对内资企业竞争能量提升的需求,并加速中国科技建设的步伐,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 标签: 创新价值 技术入股 资本理论
  • 简介:随着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解决环境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在现有法律观念影响下要求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环境在环境伦理价值观念、环境法律市场机制的生态化转型、环境立法体系、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生态化转型,从而以此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法 市场机制 立法体系 法律意识
  • 简介:环境本体论范畴是对环境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认识和概括,回答“环境是什么”的问题.反映环境的内部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环境法学的主要本体论范畴包括:环境、环境法规范、环境的原则、自然资源权、排污权。这些范畴彼此联系形成环境本体论的范畴体系。

  • 标签: 本体论范畴 环境法 自然资源权 排污权
  • 简介:经济实施主体既要有主动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能力,也要有规制经营者和政府的能力。传统的三大诉讼程序也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实施的需要。司法权的不足和行政权的优势决定了经济必须创新实施体制,建立以行政监管为主,公益诉讼为辅的市场规制法实施体制。当下以行政为主的宏观调控的实施体制,有违自然公正原则,难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立法目的。宏观调控的实施必须摒弃行政实施模式,在政府之外构建实施机制,以现行法律基础为基础,归纳和研究经济的实施模式。

  • 标签: 经济法实施模式 行政实施 司法实施 体制创新
  • 简介:联合解释在解决法律解释冲突、完善司法解释体制、提高司法解释效率上具有重要价值,实践中存在多种形式。这种做法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制定程序、创制方式有待规范统一、形式规范性略显不足等缺陷,应通过立法明确联合解释在司法解释体制中的法律地位,规范其制定程序、统一创制形式、加强司法审查和法规清理。

  • 标签: 检法 联合解释 价值 完善
  • 简介:“举报”基本内容构想及依据汤啸天举报,最初源于深圳特区群众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实践。近年来,举报这一手段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举报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查...

  • 标签: 举报法 内容构想 违法犯罪 举报机 行政执法机关 权利与义务
  • 简介:将法律铭刻在金石之上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整体来看,汉代以前,法律的传布以铭金为主,春秋时期的铸刑书、刑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两汉时期刻石布开始兴起,取代铭金纪成为法律传播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先秦时期,汉代金石纪主体不再局限于中央政权,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也成为重要主体;传播的法律形式也不仅仅是朝廷立法,还有不少属于地方法制;就其内容来看,涵盖了田土买卖、税赋徭役、用水规章、禳盗等方面,形式上也更为翔实生动,显示了中国古代在法律传播方式上的进步与成熟。本文拟对汉代的金石纪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 标签: 两汉时期 金石 法律传播 汉代以前 殷周时期 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