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种作为黑格尔辩证法残留物分娩式论题,即(历史)问题发展会为自身带来解答。但这种分娩式观念是错误,而且它实际上取消了历史和革命主体在面对现实问题和革命形势时进行选择主动性。因而,社会主义不仅应是一种现实政治运动和这种运动理论表现,更是一种应该有所选择和追求价值理想。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分娩式论题 社会主义
  • 简介:《历史转折中邓小平》全景式展现了1976~1984年间,曾经历政治上“三落三起”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刻画了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代表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壮举。

  • 标签: 历史进程 邓小平 创作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 人生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不到位”、“错位”和“缺位”三个突出问题。“不到位”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错位”是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缺位”是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进程。解决对策是:要澄清认识问题,转变七种旧有观念;要探索有效方式,用“三化”解决“三位”问题,即用大众化解决“不到位”问题,用现代化解决“错位”问题,用国际化解决“缺位”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位”问题 对策
  • 简介: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参与者、卷入者普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 标签: 革命文学论争 文艺暴动 马克思主义文论 无产阶级文学论 唯物史观文学论
  • 简介:十八届五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重大战略部署,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表和路线图。可以说,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来到了全面小康大门口。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全面小康、怎样建成全面小康,以及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在对新时代特征、新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判断和把握基础上积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十八届五中全会 全面小康社会 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和谐观是自由与秩序、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分离与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与秩序并存,和谐与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非得失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化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标准只能是实践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误读也会造成恶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检验标准 文本 实践
  • 简介:文革内乱,党内关怀并没有中断,党内健康力量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抵制和纠正“极左”错误实践,从政治上、精神上、生命安全等各方面给予受冲击迫害老干部以程度不同关爱,党“普照光”仍然温暖着身处逆境老干部,坚定着他们对党信念,使他们大多数人始终能看到光明和希望,最终渡尽劫波迎来胜利。

  • 标签: “文革”期间 老干部 党内 关怀 内乱 生命安全
  • 简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出有效、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可行性路径,我们称之为"三三三"制,即教学设计理念,突出"三个点":充分展示课堂"亮点"、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深度关怀学生"疑点";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三个结合":专题讲授与知识系统梳理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余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弘扬"三气":教师讲课有底气、教学内容接地气、课堂教学讲正气。通过"三三三"制几轮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理课程"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卓有成效地提升了教学实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教学设计 教学实效
  • 简介:邓小平在辽县(左权县)太行抗战作出了卓越革命业绩:担任129师政治委员,担负领导开展太行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重任,领导129师两次战略展开,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代理北方局书记,全面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晋冀鲁豫战略区工作,他强化对敌斗争,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领导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救灾工作,领导整风审干,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阵地。同时,邓小平还形成了一系列战略思想:一手抓坚持统一战线,一手抓"发展本身发展党",两手都过硬;高度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坚持人民战争;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业绩和思想显示出邓小平治党、治军、治政雄才大略,为太行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邓小平 辽县(左权县) 太行抗战 革命业绩与思想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育伦古人审美观念,并在该族群仪式行为与文化观念这一更广阔架构中进行讨论。育伦古绘画中存在着独特审美观念,将画面的明亮视为最重要审美特质。从晦暗到明亮这一结构特征不仅体现在绘画中,也体现在育伦古人诗歌、仪式过程与日常生活审美判断。在育伦古文化,明亮这一特质被认为是祖先精神力量显现,具有重要价值,这成为育伦古人审美观念文化认知基础。作者以该个案为例证,力图说明,审美感知是文化认知体系组成部分,审美观念不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也以不同方式隐含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审美虽与形式有关,但不同文化对形式阐释却总是各具特色,只有经过人类学家"翻译"才能获得跨文化审美的理解。

  • 标签: 育伦古艺术 明亮 精神力量 美学特征 跨文化理解
  • 简介: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国化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般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史过程.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曲折发展过程,它最主要理论成果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为解决科学社会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高难度课题提供了现实可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商品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热点。虽然人们已经从教师、学生、教材与教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只有在实践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即不仅要教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与学生一起"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困境。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直面问题、回到本真与走向对话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把握,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多尔斯基《马克思(资本论)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多尔斯基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思想联系与差异。

  • 标签: 《大纲》 《资本论》第1卷第1版 《资本论》第1卷第2版 罗斯多尔斯基
  • 简介:<正>在"大对话"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也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一个议题。这个话题可从多方面切入。在我看来,大致地检阅一下对话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生成语境与发展里程,直接地面对对话思想在哲学上核心语义与基本内涵,积极地关注当代对话理论重大成果在方法论上警示启迪,这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可能是不无裨益。对话思想在古希腊哲学早就存在。在20世纪初德国哲学,对话思想已经逐渐流行开来。现代解释学理论广泛涉及这一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至70年

  • 标签: 赫金 美学学科 人类思想史 现代解释学 发展里程 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