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单孢分离工作中。

  • 标签: 竹黄 毛细管 单孢分离
  •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4个种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ITS段碱基序列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不同地区样本之间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 标签: 生物地理学 间断分布 石耳属 疱脐衣属 地衣
  • 简介:在对60个供试黑木耳菌株RAPD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基础上获得了黑木耳菌株Au185RAPD特异性标记,将其克隆、测序,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相应特异引物对SC38—1,将RAPD特异性标记转化为黑木耳菌株Au185稳定方便SCAR标记,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黑木耳菌株Au185。

  • 标签: 黑木耳Au185菌株 RAPD特异性标记 SCAR标记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建立了测定菇柄麦角甾醇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提取过程中皂化剂种类和醇碱比后,将样品皂化,萃取后蒸干溶剂,乙醇定容测定。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y(流动相甲醇):V(水)=98: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2nm。结果表明:麦角甾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9E+9×106x-8919。9(X:质量浓度,mg/mL),R0=O.9989,0.0l~0.3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31%~101.95%。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比较,HPLC法测定菇柄中麦角甾醇含量灵敏、快速、准确,适用菇柄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

  • 标签: 菇柄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了灰树花各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均有很好清除作用,灰树花菌丝体水提物(GFME)、灰树花子实体水提物(GFE)、灰树花子实体水提多糖(GFP)、灰树花子实体碱提多糖(GFAP)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均小于1.0mg/mL,其他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也均小于3.0mg/mL。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仅GFME、GFMP、GFE有清除作用,其他提取物清除作用很弱。

  • 标签: 灰树花提取物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 简介:药用地衣长松萝(UsnealongissimaAeh.)是藏、蒙、维、傣等多个民族以各自传统医药理论为依据,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传统药材之一,其次生代谢产物有二苯骈呋喃类、缩酚酸类、单环苯酚类、甾醇类、三萜类、脂肪酸类及多糖等,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血栓活性、抗血小板、免疫调节、抗辐射生物活性等。该研究采用ABTS和DPPH2种方法对长松萝干燥枝状地衣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2个新化合物(4aR,9bS)-2,6-二乙酰基-3,4a,7,9-四羟基-8,9b.二甲基-1-氧代-1,4,4a,9b.四氢二苯骈呋喃酮(1)、4-[3.(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2-氧代.2,3.二氢苯骈呋喃基)]-4-[2-(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苯骈呋喃基)]-3-氧代丁酸乙酯(2)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2个化合物均表现不同程度抗氧化能力,并显示浓度依赖性。2种方法测定结果:化合物(1)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3.53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31mmol/L,化合物(2)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12.39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01mmol/L,标准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半数清除浓度(m50)为0.16mmol/L。

  • 标签: 长松干燥枝状地衣 抗氧化 新化合物
  • 简介: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对新疆西部部分山区实地采集地衣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和鉴定,结果发现了微孢衣属(Acarospora)3个中国新记录种:Acarosporaglaucocarpa,Acarosporapeliscypha,Acarosporaveronensis。

  • 标签: 中国 新疆 地衣 微孢衣属 新记录种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上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头束霉属(CephalotrichumLink)真菌分布广泛,具重要经济学及生态学意义。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类群真菌分类历史,总结了该属分类研究进展;对中国已经发现头束霉属真菌进行详细列表,并与近似属进行了相关比较。

  • 标签: 头束霉 分类 分子系统学
  • 简介:甾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类很重要天然产物。在菌物中,甾类化合物不仅种类多样,含量也相当丰富,尤其是由28个碳原子组成麦角甾类化合物更具有代表性,是菌物特征性成分。文中对国内外文献报道菌物中麦角甾类化合物种类进行了归纳总结。

  • 标签: 菌物 麦角甾类化合物 种类
  • 简介: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7种鹅膏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膏(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膏α-鹅膏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膏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膏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膏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膏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 标签: α-鹅膏毒肽 β-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鹅膏属
  • 简介:报道了中国担子菌纲一新记录属——哈宁管菌属Henningsomyces,并对采集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千湖山冷杉倒木上一新记录种雪白哈宁管菌Henningsomycescandidus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最典型形态特征是担子果由许多白色小管直立排列而成,菌丝体为一体系,同时具有简单分隔和锁状联合,担孢子薄壁、光滑、近椭圆形,菌管口菌丝呈明显树状分枝。

  • 标签: 云南 雪白啥宁管菌 分类
  • 简介:在中国石蕊属种类研究中,依据形态特征及nrDNAITS序列数据,鉴定出采自海南一新记录种——粗糙石蕊(Cladoniarudis)。提供了描述及图片,依据序列数据估计了其与近缘谱系分化时间。

  • 标签: 分类学 系统发育 分化时间 石蕊科 NRITS 热带地区
  • 简介:将榆耳深层发酵浸膏95%乙醇提取物过大孔树脂柱,以体积分数为10%、30%、5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回收洗脱液后得3个组分,即A1、A2、A3;另将A1、A2、A3进行正丁醇萃取后得到相应3个组分B1,B2,B3。对6个组分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A2、B3还原能力较强,分别为0.215,0.218;A1分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分别为13.0%、79.3%。

  • 标签: 榆耳深层发酵浸膏 抗氧化活性 超氧阴离子 羟基自由基
  • 简介:为了探讨针叶树皮生黏菌物种多样性,通过收集不同种类针叶树皮作为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共获得40种黏菌和一变种,其中粗网筛菌(Cribrariapachydictyon)和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ado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 标签: 树皮生黏菌 湿室培养 针叶树皮
  • 简介:报道了广东和海南红树林湿地真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红树林淤泥中分离出篮状菌Talaromyceshelicus(Raper&Fennell)C.R.Benj,采自海洋腐木中海生双室孢腔菌BiatriosporamarinaK.D.Hyde&Borse以及内生拟内黑盘壳菌EndomelanconiopsisendophyticaE.I.Rojas&Samuels,并对真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实验室(HMGDOU)。

  • 标签: 红树林湿地真菌 形态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多糖热水浸提最佳工艺,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金针菇多糖(FVP),研究标记多糖体外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优化最佳浸提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92℃、提取时间3h,金针菇多糖提取率为4.87%;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金针菇多糖FITC标记,FITC取代度为0.90%,在24h内标记金针菇多糖体外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FVP抑瘤活性。

  • 标签: 金针菇多糖 提取 响应面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通过对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薄孔菌、白黄小薄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和薄皮干酪菌是该地区常见种类。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如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 标签: 非褶菌目 木生真菌 分类
  • 简介: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试验,验证荧光标记小刺猴头菌多糖稳定性和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标记后小刺猴头菌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h内良好,小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并在8h内基本代谢完毕,这一结果为荧光标记真菌多糖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荧光标记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73.42%,其他种类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m)、木贼镰孢(F.equiseti)、砖红镰孢(F.lateri-ti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蔬菜 真菌 分类 镰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