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溶血率50%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 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α-毒素 溶血活性 抗体,中和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沈河院区所有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42例MR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选取自检验科),男33例,女9例,年龄(53±19)岁,年龄范围为16~96岁。根据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的情况,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正常出院的患者为预后好转组,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死或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的患者为非好转组。将全部待研究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预后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性别、年龄、使用抗生素时长、手术、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颅脑疾病或损伤、肺部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抗生素应用种类、入住ICU、留置尿管、患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长、抗生素种类、心脏疾病以及高血糖与不同预后情况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其可能是导致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与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可能是导致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疾病史以及高血糖可能是影响MRS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描述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引起侵袭性感染的金葡菌分离株,并使用电子病历回顾性收集对应患儿临床资料;对分离株进行多基因座序列分型和葡萄球菌蛋白A分型,并检测pvl基因携带情况。此外,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分离株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根据金葡菌分离株是否携带pvl分为pvl+和pvl-两组,使用成组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分离株药物敏感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27例侵袭性金葡菌感染病例,pvl+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高于pvl-组(P=0.001、P=0.001、P=0.005)。pvl携带率为44.9%,在57例pvl+致病株中,64.9%(37/57)为MRSA感染。pvl-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pvl+分离株(70% vs. 49.12%,P=0.02)。结论在侵袭性金葡菌感染中,pvl与患儿炎症指标升高有关;临床分离株中pvl阳性率较高,且pvl-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较高。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葡萄球菌感染 杀白细胞素 预后 分子分型 毒力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BF)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选取480枚钛合金板,分别在钛板表面建立7,14,21,28 d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每个时相点120枚。再将每个时相点生物膜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碘伏浸泡组(PBS组)、碘伏浸泡5 min组(5 min组)和碘伏浸泡10 min组(10 min组)。PBS组分别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FITC-ConA)与碘化丙啶(PI)、PI与SYT09染料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并采用活菌计数法(CFU计数)清点菌落数;5 min组、10 min组采用PI和SYT09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碘伏浸泡后的生物膜变化及细菌活力,采用活菌计数法评估碘伏的抗菌效果。结果PBS组采用FITC-ConA和PI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生物膜空间结构逐渐成熟,到21 d时生物膜空间结构变化明显,28 d时成熟;PI和SYT09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菌数量增多,外形呈山峰状。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形成了结构化的微环境并逐渐成熟。5 min组、10 min组中培养7 d[0(0,0)CFU/ml]及14 d[0(0,0)CFU/ml]时细菌被全部杀灭,21 d时5 min组及10 min组抗菌作用均减弱,但10 min组[100(100,125)CFU/ml]较5 min组[300(275,425)CFU/ml]的抗菌效果好(P<0.05),28 d时碘伏浸泡5 min组[500(375,700)CFU/ml]和10 min组[250(175,400)CFU/ml]的抗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膜的成熟是细菌和胞外多聚物的整体成熟并形成空间化的微环境,生物膜以21 d为界分成年轻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膜,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胞外多聚物及微环境的成熟;对于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碘伏浸泡10 min较5 min抗菌效果好,而对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延长碘伏浸泡时间对于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 标签: 生物膜 感染 葡萄球菌,金黄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hromIDmRSA产色培养基对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尽早隔离携带者,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对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对临床分离2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用ChromIDmRSA产色培养基筛选MRSA法和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上述两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ChromIDmRSA法的灵敏度=96.2%,特异度=86.3%。结论ChromIDmRSA法能很好的筛选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色培养基 mRSA ChromIDmRSA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诊断为 MRSA 医院感染的 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 Kirby-Bauer 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总结分析患者原发疾病、诊疗经过及诱发因素等情况。结果:( 1) 48例 MRSA 医院感染患者,以神经外科( 31.25%; 15/48)最为常见;( 2)发现 34例下呼吸道标本培养 MRSA 阳性者,占 70.83%( 34/48);( 3) MRSA 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85.42%( 41/48)。结论:手术、留置导尿及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是诱发 MRSA)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MRSA 医院感染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对 MRSA 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 MRSA 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4例SSSS。结果:14例患者临床治愈(体温正常、皮疹脱屑消失)。结论:早期诊断SSSS是关键,经过局部护理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弥漫性红斑 触痛 口角放射状皲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92例住院患儿给予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保护性隔离措施。结果92例患儿经4-10天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对患儿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儿痊愈。

  • 标签: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烧灼性皮肤综合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耐药葡萄球菌肺炎患者采用夫西地酸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9例耐药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夫西地酸钠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9.9%;治疗后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不良反应率为10.2%。结论运用夫西地酸钠对耐药葡萄球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耐药葡萄球菌肺炎 夫西地酸钠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是一类新发现的,主要负责微量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质复合体,隶属于 ABC转运蛋白超家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素转运蛋白 BioY作为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中的底物结合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生物素。我们通过滤纸片抑菌圈试验,发现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 BioY的大肠杆菌细胞对红霉素,链霉素及链霉素的敏感性都显著增加。我们推定是 BioY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了功能性通道以帮助小分子抗菌试剂进入细胞。我们对表达 BioY突变体的细胞也进行了试验,发现表达 D157K/K160E的大肠杆菌细胞对抗菌试剂的敏感性与未诱导细胞一致,我们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 D157及 K160氨基酸位点起关键性“门控”作用有关,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BioY的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 BioY,滤纸片抑菌圈试验,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不同创面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病室环境管理,饮食及心理护理。结果58例患儿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患儿恰当、精心的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分离自皮肤分泌物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初步探讨并分析这些毒力因子的分布与相应的皮肤病种类及患者年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从皮肤科患者的皮肤分泌物标本分离得到的100株不重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这100株细菌的eta、etb、sea、seb、sec、seh、pvl和tst这8种毒力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sec、seb、seh、sea、eta、tst、pvl、etb基因检出率依次为16%、15%、14%、12%、3%、2%、2%、1%。其中分离自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毒力基因eta、sea、seb、sec、seh和pvl,分离自银屑病患者的菌株检出毒力基因seb、sec和tst,分离自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菌株检出毒力基因eta、etb、sea、seb、sec和pvl,分离自湿疹患者的菌株检出毒力基因sea、seb、sec和seh,而分离自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患者的菌株仅检出毒力基因sec。结论:分离自皮肤病分泌物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各毒力基因的分布与相应的皮肤病种类及患者年龄间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因子 皮肤病 机制
  • 简介:摘要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是一类新发现的,主要负责微量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质复合体,隶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素转运蛋白BioY作为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中的底物结合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生物素。我们通过滤纸片抑菌圈试验,发现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BioY的大肠杆菌细胞对红霉素,链霉素及链霉素的敏感性都显著增加。我们推定是BioY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了功能性通道以帮助小分子抗菌试剂进入细胞。我们对表达BioY突变体的细胞也进行了试验,发现表达D157K/K160E的大肠杆菌细胞对抗菌试剂的敏感性与未诱导细胞一致,我们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D157及K160氨基酸位点起关键性“门控”作用有关,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ioY的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BioY,滤纸片抑菌圈试验,门控
  • 简介: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均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并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肉鸡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给肉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肉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不但引起鸡只的死亡,更主要的是引起胴体质量下降。两者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不是很多见。

  • 标签: 鸡葡萄球菌病 鸡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肉鸡业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急性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近5年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及K-B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共收集到3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患者占287株(88.6%),来自门诊患者占29株(11.4%)。其中MRSA占192株(60.8%)。住院分离菌株主要来源科室为ICU占32.3%(102/316),其次是神经外科、骨外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6.9%(85/316)、18.4%(58/316)和10.1%(32/316)。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标本(痰、灌洗液)占48.1%(152/316),伤口、脓液等各类分泌物占36.7%(116/316)。MRSA多重耐药性严重,对多数所测药物的耐药率高于70%,MSSA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低于40%。本次调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和万古霉素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应重视微生物标本的送检和MRSA的主动监测,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X线、CT表现,探讨X线、CT在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痰培养、血培养及临床症状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5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及CT平扫。结果15例患者中X线平片表现炎性浸润14例;表现蜂窝状、空洞、肺气囊影12例;脓胸、气胸3例;球形病灶2例。15例中CT表现都有片状肺部浸润,以两肺下叶明显,大部分分布于胸膜下。部分病例合并空洞、肺气囊影,以肺气囊影为主。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综合分析。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诊断显像 X线 CT
  • 简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和社区相关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自1961年首次发现MRSA以来‘引,其在金葡萄中分离率不断上升,据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金葡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TSST-Ⅰ)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4株金葡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Ⅰ、PVL和mecA耐药基因。结果74株金葡菌PCR法对其行mecA基因检测,检出率为55.4%(41/74)。PVL阳性菌株的分离率为29.7%(22/74),PVL阳性的MRSA为15株(15/41,36.6%),PVL阳性的MSSA为7株(7/33,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Ⅰ基因检出率为6.8%,MSSA中未检出TSST-Ⅰ基因。结论MRSA呈多重耐药性,易造成医院内暴发流行,携带PVL和TSST-Ⅰ的金葡菌其致病力更强,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其播散流行。

  • 标签: 金葡菌 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