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膨吸痰对不张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人工气道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前观察组采用膨吸痰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后潮气量、PaO2、SaO2、PaCO2及不张、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PaO2、SaO2、PaCO2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膨吸痰能改善常规吸痰所导致的低氧状况,并能有效防治不张,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防护措施。

  • 标签: 膨肺 吸痰 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通汤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通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益肾通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益肾通肺汤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挫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裂挫伤患者的CT检查表现。结果68例挫伤累及两多叶段,右肺上叶12例、中叶19例、下叶37例,左上叶8例、下叶60例。CT表现磨玻璃样影29例,实变17例,不张12例,肺水肿8例,ARDS2例。结论CT扫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挫伤的最佳首选方法。

  • 标签: 肺挫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双同期大容量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25例尘肺病患者,予以静脉复合麻醉,灌洗前后监测功能变化。结果125例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灌洗前后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双同期大容量灌洗术疗效肯定、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尘肺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尘肺 双肺同期大容量 肺灌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吸痰法治疗严重胸部外伤后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胸部外伤后不张病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吸痰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人复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吸痰法能缩短复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膨肺吸痰法 胸部外伤 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术前鼻窦CT检查皆发现上颌窦不均匀密度增高,有明显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12例病人均治愈。结论术前鼻窦CT检查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鼻窦炎 真菌病 诊断 内镜检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自拟中药配方联合西药应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本院真菌性角膜炎轻症病例5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合用组与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方法。结果中西药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85.71%,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59.26%,两组治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配方联合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比较,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在术后5个月~3年内仅2例复发,治愈率达到了97.06%。结论鼻内镜手术治愈率高,且复发率很低是一种优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弯颈霉(T.niveum)、柱孢弯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前者给予良好的综合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显著,良好的综合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结核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检测(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并对二者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和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我院临床各科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检测,对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检查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作用。结果共收集到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162例,其中(1-3)-β-D-葡聚糖阳性97例、血培养22例,阳性率分别为59.9%、13.6%。结论(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血培养,且阳性出现时间比血培养早,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beta -D-葡聚糖 血培养 早期诊断
  • 简介:丛枝菌根真菌(AMF)在植物群落竞争演替、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群落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样也能影响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互作,影响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甚至决定入侵的成败。因此,AMF与外来植物共生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已成为国际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从AMF对外来植物生长、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AMF的影响及AMF对入侵的反馈3个方面综述了AMF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外来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土著AMF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而土著AMF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甚至逆转外来植物与入侵地植物的互作关系。未来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AMF与外来植物共生的菌根特性和对竞争关系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大尺度条件下的野外试验及室内补充试验深入探究影响AMF在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演替中的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以全面解释AMF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外来植物 入侵机制 互利共生 反馈
  • 简介:同文同种的文化导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都在预示着"香港"正向我们袭来。香港企业今天的问题,很可能大陆民企明天就要集中面对。

  • 标签: 香港病
  • 简介: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源于呼吸道上皮的良性肿瘤,临床多无症状,可于肺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可有不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手术治疗效果好。该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误诊为甲状腺肿瘤转移的PSH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甲状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段切除术6例,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功能的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