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腹外疝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腹外疝手术患者100例,回顾与分析腹外疝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结果腹外疝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程度相对较高,几乎达到100.0%,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基本保持在一周。目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结论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较高,但仍存在某些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外疝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药剂科中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未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药剂科开展相应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分别两个时间段随机选取出280分处方资料,对我院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加强药剂科中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前后的使用合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处方资料的抗生素使用比例为68.9%,其合理用药度为65.8%,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处方资料的抗生素使用比例为45.4%,其合理用药度为91.3%,实施管理后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有明显降低,其药物合理运用度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药剂科的抗生素药物使用中实施合理管理能够降低一些抗菌药物的滥用,同时提升其药物使用合理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处方 抗菌药物 用量 药剂科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12-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2014年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26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2012年的93.26%降低到2014年的38.12%,品种选择合理率从2012年的23.69%上升到2014年的87.50%,用药时机合理率(术前0.5h--2h内用药者)从2012年的7.13%上升到2014年的66.67%,使用疗程合理率(术后用药≤24h)从2012年的3.56%上升到2014年的36.11%,联合用药的比例从2012年的40.94%下降到2014年的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012年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使用疗程不合理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经过我们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干预,规范化管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明显趋于规范,感染病例明显下降。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菌药物使用,实验组患者进行医院药剂科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医院药剂科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后,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更换抗菌药物发生率(12.50%)和联合用药发生率(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更换药物发生率(37.50%)和联合用药发生率(3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后,更换抗菌药品和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缩小,保障了用药者的利益,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出院病历72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这720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病历有82份,所占比重为11.3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30.49%),用药剂量不合理(12.20%)、联合用药不合理(10.98%)、药物选择不合理(14.63%)、用法不合理(18.29%)、用药指征不明确(13.41%)。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医院应不断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用药不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II期褥疮抗菌研究,获得最佳抗菌药物及组方,为临床褥疮冰蜜湿敷剂放置不被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制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三种标准菌液,湿润棉球分别种植于实验用大白兔两侧臀部皮下制成III期感染褥疮动物模型,以凡士林纱布为对照组,用冰片+庆大霉素+蜂蜜制成的褥疮冰蜜湿敷剂为观察组,分别每日一次给创面换药,换药三次后的第二天取创面炎症严重处组织1ɡ做上述细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III期褥疮后均治愈或好转,具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治疗效果及其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褥疮冰蜜湿敷剂简便易行,疗效突出。

  • 标签: Ⅲ期褥疮 冰片 庆大霉素 蜂蜜 凡士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90例,应用率100%(190/19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8例,应用率为25.95%(68/262)。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四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天。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 标签: []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Ⅰ类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使用率,为临床Ⅰ类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结果干预后Ⅰ类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对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的干预效果明显,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使I类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Ⅰ类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近三年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同时期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结果我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所占的金额比例、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而耐药菌株检出率也有所降低,两者成线性关系。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细菌的耐药性有直接关系,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细菌的耐药性也得到控制,未来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进一步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抵制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门急诊处方4990张,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联用情况、给药途径及构成比例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结果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为14.57%,急诊为35.49%。抗菌药物的联用以单联为主;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为主;抗菌药物应用频次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给药途径方面仍需改变以注射为主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 标签: 门急诊 抗茵药物 处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以及药学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出现的94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由专业的临床医师対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进行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够合理,用量不当,药物品种的选择不够合理,药物联用不够合理,无指征用药以及药物使用溶媒的选择不够合理。94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事件中,药师干预的采纳率为75.53%,在用药时机,品种选择以及溶媒选择等方面,药师干预的采纳率高达100%,但在药物联合使用,无指征用药等方面,药师干预采纳率较低。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中,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能够促进抗菌药物更加合理的使用。临床药师在工作过程中应与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成因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方法从我院HIS系统中查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对各种抗菌药物的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患者各年度DDDs分别为54.93、49.64、30.56,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管。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剂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项处方点评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9月开始对门诊抗菌药物实施专项处方点评,与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对比,实施前与实施后处方单各500张,观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上升,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且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明显下降(p<0.05),抗菌药物所用费用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门诊抗菌药物实施专项处方点评能有效提高其处方质量,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专项处方点评 门诊 抗菌药物 处方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值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策略在优化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临床常规的感染指标筛查检查,PCT指导治疗组(PCT组)63例患者根据PCT值制订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2组患者PCT值、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6例患者中,存活109例,死亡17例。2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比例、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及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T值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快速、可靠的诊疗指标,基于PCT动态值指导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值 老年 重症肺炎 抗菌药物